第五十二章 出现问题
"这些连接处不够牢固。"
刘明华皱着眉头,用手摇了摇拱架顶部,发出轻微的晃动声,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眼前的技术问题上。
郑昊蹲下身子,仔细检查着拱架的连接点:"我们搭建的时候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是啊,当时光顾着把骨架立起来,忽略了连接的稳固性。"刘明华指着几个明显松动的地方,"如果现在就开始铺塑料膜,风一吹就容易出问题。"
郑昊仔细看了看,发现确实有几个拱架顶部的连接不够紧密。
"用什么方法加固?"
"按照原来的设计,应该用专门的连接件。"刘明华从材料箱里翻找着,"但是好像没有配够。"
"缺多少?"郑昊问到。
"至少还需要十几个。"刘明华数了数,"这可麻烦了。"
这时,村民们陆续到了。看到郑昊和刘明华在发愁,都围过来询问。
"怎么了?遇到什么问题了?"老王头问道。
"连接件不够用。"郑昊如实说道,"顶部连接不牢固。"
"这可咋办?"村民们都着急了,"要不要向市里反映?"
"来回跑一趟至少要一星期时间。"刘明华摇摇头,"等不起啊。"
"那就想别的办法。"张全蛋说,"咱们自己动手解决。"
"怎么解决?"刘明华好奇的看向张全蛋。
张全蛋围着拱架转了一圈,突然眼睛一亮:"有了!用绳索加固!"
"绳索?"
"对!"张木匠兴奋地说,"用粗绳把所有拱架的顶部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这样比连接件还要牢固。"
刘明华听了,眼睛也亮了起来:"这个办法好!横向连接确实比单点连接更稳定。"
"可是需要很多绳索。"郑昊担心地说。
"这个好办。"老王头说,"村里家家都有麻绳,凑一凑就够了。"
"那太好了!"
很快,村民们从家里拿来了各种绳索。有麻绳、棕绳,还有一些尼龙绳。
"这些绳索质量不一样,怎么用?"有人问。
"分类使用。"张木匠很有经验,"粗的麻绳做主要连接,细的做辅助加固。"
在张木匠的指导下,大家开始用绳索连接拱架。从第一个拱架开始,用粗麻绳横向穿过所有拱架的顶部,然后拉紧固定。
"这个办法真好。"刘明华很佩服,"不仅解决了连接问题,还增加了整体稳定性。"
"咱们农村人祖祖辈辈土里刨食。"孟大爷自豪地说,"什么招都用。"
正在大家忙碌的时候,又遇到了第二个问题。
"刘技术员,这个塑料膜怎么铺?"郑建国指着那捆塑料膜问道,"这么大的面积,怎么保证不起皱?"
"确实是个技术活。"刘明华说,"薄膜必须拉得平整,不能有皱褶,不然会影响透光和保温效果。"
"有什么窍门吗?"
"需要很多人配合。"刘明华解释道,"至少要二十个人同时操作,才能保证薄膜平整。"
"二十个人?"郑昊数了数在场的人员,"咱们人数够了。"
"够是够,但是没有经验。"刘明华担心地说,"万一操作不当,薄膜撕破了就麻烦了。"
这时,知青点的张国强走了过来。
"我有个建议。"他说,"可以先用一小块薄膜练习一下。"
"练习?"
"对,就在大棚的一头先铺一小段,熟悉一下操作方法。"张国强解释道,"这样正式铺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
"这个想法好!"刘明华赞同道,"先练手,再实战。"
于是,大家决定先在大棚的东头练习铺薄膜。选了一小段大约5米长的区域,作为练习场地。
刘明华详细讲解了操作要领:"薄膜要从一侧开始铺,慢慢向另一侧展开。每个人负责一个固定位置,不能随意移动。"
"明白了。"
"还有,拉薄膜的时候要均匀用力,不能太猛,也不能太轻。"
第一次练习开始了。四个村民分别站在拱架两侧,按照刘明华的指令操作。
"开始展开薄膜!"刘明华指挥着。
大家小心翼翼地拉开薄膜,慢慢铺在拱架上。
"左边松一点!"
"右边紧一点!"
"中间有皱褶,重新调整!"
第一次练习并不顺利,薄膜铺得坑坑洼洼,有好几处皱褶。
"没关系,再来一次。"刘明华鼓励大家,"熟能生巧。"
第二次明显好了很多,薄膜铺得比较平整,只有个别地方还需要调整。
"这次不错!"刘明华很满意,"大家找到感觉了。"
"确实,第二次比第一次顺手多了。"老王头说。
第三次练习,薄膜铺得非常平整,几乎没有皱褶。
"完美!"刘明华竖起大拇指,"可以正式开始了。"
正当大家准备正式铺薄膜的时候,突然刮起了风。
"不好,风太大了!"刘明华赶紧说,"这种天气不能铺薄膜。"
"为什么?"
"风会把薄膜吹得乱飞,根本没法操作。"刘明华解释道,"而且容易撕破。"
"那怎么办?等风停?"
"只能等。"刘明华无奈地说,"铺薄膜必须在无风的天气进行。"
村民们都有些失望,好不容易准备好了,结果被天气耽误了。
"没事,咱们可以做别的准备工作。"郑昊说,"比如准备固定薄膜的卡槽。"
"对,还有门和通风口的框架也要做。"刘明华补充道。
于是,大家开始转头制作大棚的配套设施。
门框用木头制作,需要很精确的测量和切割。张全蛋以前叫张木匠,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
"门要做多大?"他问道。
"宽1.2米,高1.8米。"刘明华说,"这样人进出方便,也不会影响保温。"
"明白了。"
张木匠精心测量,仔细切割,很快就做出了一个标准的门框。
"这手艺真不错。"刘明华夸奖道,"比例很准确。"
"做了一辈子木工,这点活还是没问题的。"张全蛋拍了拍胸脯,自豪地说。
通风口的制作更加复杂,需要能够开关的活动结构。
"通风口为什么要能开关?"有人问。
"根据天气调节。"郑昊解释道,"天热的时候开通风口降温,天冷的时候关闭保温。"
"原来如此。"
下午四点,风渐渐小了。刘明华测试了一下风力,摇摇头:"还是有点大,明天再试试。"
虽然今天没能铺上薄膜,但是大家的收获很大。不仅解决了拱架连接的问题,还掌握了铺膜的技巧,制作了门框和通风口。
"今天的工作很有意义。"刘明华总结道,"解决了好几个问题。"
"是啊,虽然没铺薄膜,但明天只要风停了,咱就可以一次成功了。"郑昊拍了拍身上的土,与刘明华回到了家。
当天晚上,张国强来到郑昊家里。
"这么晚了,什么事?"郑昊干忙过去相迎。
"我想和你谈谈。"张国强神色严肃地说,"关于大棚的事。"
"请坐,请坐。"郑昊赶紧搬来椅子招呼张国强坐下,"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张国强犹豫了一下,开口道:"郑昊,我觉得你们遇到的这些问题,只是开始。"
"什么意思?"
"大棚建设是一回事,管理又是另一回事。"张国强说,"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比如病虫害,比如市场销售,比如..."张国强停顿了一下,"比如有人故意破坏。"
"故意破坏?"郑昊心里一紧,"你是说付司令?"
"不只是他。"老赵意味深长地说,"成功了,有人嫉妒;失败了,有人幸灾乐祸。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郑昊沉思了一会儿:"国强,谢谢你的提醒,你说的我都会考虑的"
其实病虫害这问题暂时没啥好的办法,但这年代人多,只要将小孩动员起来,给记录工分,完全可以清除。
至于销路,按照前世的经验,冬天蔬菜这种稀缺物资,只要能种出来,市里的国营饭店肯定是有多少收多少。
当然,有了东方红事件的影响,郑昊也不敢打包票,只是跟张国强上次去市里认识了些人,有点销路。
"希望如此。"张国强站起来,"我只是想提醒你,小心一些。"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8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