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开始播种
"风停了!"
老王头天还没亮,就跑到郑昊家兴奋地报告着天气情况。"小昊,快起来,今天没风,可以铺塑料膜了!"
郑昊推开窗户看了看,果然,昨天还在摇摆的树枝现在一动不动,空气中没有一丝风的痕迹。
"太好了!"他赶紧起床,把刘明华也喊了起来,这种天气正合适,得抓紧干完。
不到半个小时,工地上就聚集了三十多个村民,人数比昨天还多。经过昨天的练习,大家对铺塑料膜的操作已经比较熟悉了。
"今天是关键的一天。"刘明华检查着塑料膜的外观是否有破损,"塑料膜铺好了,大棚就基本成型了。"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郑昊问道。
"准备好了!"村民们齐声回应。
铺塑料膜是个精细活,需要二十个人同时配合。刘明华再次强调了操作要领:"记住,动作要轻,用力要匀,不能急躁。"
第一卷塑料膜慢慢展开,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村民们按照昨天练习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将塑料膜铺在拱架上。
"左边再拉紧一点!"
"右边注意,别用力过猛!"
刘明华在中间指挥着,每个人都聚精会神,生怕出错。
半个小时后,第一段塑料膜成功铺设完成。透明的塑料膜紧贴在拱架上,平整光滑,没有一丝皱褶。
"成功了!"村民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别高兴太早,还有大部分没铺呢。"郑昊提醒道,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有了第一段的成功经验,后面的工作进展得更加顺利。一卷接一卷,塑料膜逐渐覆盖了整个拱架。
傍晚时分,最后一卷塑料膜铺设完毕。一个完整的大棚展现在大家面前。
"真漂亮!"小妹郑丽拍着小手,"就像一个水晶宫殿!"
"小丽乖,等冬天长出蔬菜,我带你来摘。"刘明华在郑昊家常住,非常喜欢这个瓷娃娃般的小姑娘。"这个大棚建得很理想,冬天的收成一定不错。"
村民们围在大棚外面,啧啧称奇。
老王头感慨道,"这塑料,冬天真能长出蔬菜么,我这大半辈子算是白活了。"
"里面感觉怎么样?"孟大爷好奇地问。
"进去看看就知道了。"郑昊推开大棚的门,"大家都进来体验一下。"
一群人涌进大棚,立刻感受到了明显的温差。
"哇,里面真的比外面暖和!"
"是啊,至少暖和了好几度。"
"这就是温室效应。"刘明华解释道,"阳光透过塑料膜照射进来,热量不容易散失,所以温度比外面高。"
"那冬天岂不是更明显?"
"当然,冬天的保温效果更好。"郑昊说,"外面零下十度,里面能保持十几度。"
"居然真有这么神奇的事!"村民们纷纷感叹。
"现在可以开始种菜了吗?"张木匠问道。
"理论上可以,但是我建议先测试几天。"刘明华很谨慎,"观察一下大棚的保温效果,确保没有问题再播种。"
"测试什么?"
"主要是温度变化。"刘明华解释道,"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晴天和阴天的区别,这些数据都很重要。"
"那需要多长时间?"
"三到五天就够了。"
"那太好了,我们等不及要看到冬天长出来的菜了。"
正在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大棚的时候,付司令带着几个人走了过来。
"哟,真建成了?"他阴阳怪气地说,"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当然像回事,这是科学技术。"老王头不客气地反驳。
"科学技术?"付司令冷笑,"我看就是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郑昊皱起眉头。
"意思很简单。"付司令指着大棚说,"这么塑料的塑料,能管几天?第一场雪就得压塌。"
"不会的。"刘明华耐心解释,"拱形结构能够分散压力,而且塑料膜的承重能力很强。"
"承重能力强?"付司令不信,"我看就是吹牛。"
说着,他故意用手指戳了戳。
"你干什么?"郑昊立刻制止,"不许碰!"
"我就碰一下怎么了?"付司令理直气壮,"这么脆弱,碰一下就坏?"
"塑料膜确实不能乱碰。"刘明华说,"虽然结实,但是怕尖锐物体。"
"看见了吧,这就是问题。"付司令得意地说,"这么娇贵的东西,能在农村用?"
"你要是故意破坏,那是违法的。"李大壮书记听到争吵声赶来,"你是想让我去带你去派出所走一趟么。"
"我没破坏,就是看看。"付司令狡辩道。
"看可以,但是不许动手动脚。"李大壮警告道,"再有下次,我就先把你逮起来。"
付司令见书记发火了,只好悻悻地走开。
"这人就是故意找茬。"村民们都很不满。
"别理他,咱们继续。"郑昊说。
大棚参观结束后,刘明华开始布置测试工作。
"我需要在大棚里放几个温度计。"他说,"分别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
"放在哪里?"
"东、西、南、北四个角,还有中央。"刘明华在地上画着示意图,"这样能全面了解大棚的温度分布。"
"还要记录时间?"
"对,每两个小时记录一次,连续记录三天。"
"这工作交给我们知青吧。"王家祥主动请缨,"我们有文化,记录数据比较准确。"
"那太好了。"刘明华很高兴,"有你们帮忙,工作就轻松多了。"
于是,知青们和村民开始轮流值班,负责记录大棚的温度数据。
三天后,测试结果出来了。
"效果非常好!"刘明华看着数据表格,兴奋地说,"白天最高温度28度,夜晚最低温度12度,比室外平均高8—10度。"
"这么明显?"村民们都很惊讶。
"是的,而且温度很稳定,没有大的波动。"刘明华说,"这说明大棚的保温性能很好。"
"那现在可以种菜了吧?"
"可以了。"刘明华点头,"今天就开始播种。"
村民们都很兴奋,纷纷询问种什么菜。
"第一茬种白菜、菠菜和萝卜。"刘明华说,"这些菜适应性强,生长期短,比较容易成功。"
"为什么选择这些菜?"
"白菜30天就能收获,菠菜35天,萝卜稍微长一些,需要50天。"刘明华解释道,"而且这些菜耐寒性好,即使大棚出点小问题,也不容易死。"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播种?"
"现在就开始。"
播种工作很有仪式感。刘明华亲自示范,在大棚的东头开始第一垄。
"播种要均匀,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他一边播种一边讲解,"小白菜的株距是10厘米,行距是15厘米。"
"为什么要这么精确?"村名不解的问。
"密度合适,菜才能长得好。"刘明华说,"太密了互相争夺营养,太稀了浪费土地。"
这群朴实的村民平日里虽也种地,但都是凭借经验,这还是第一次见这么种地还需要数学指导的场面。
郑昊也参与了播种,他负责菠菜区域,没办法,种地属实不是他的强项。
"菠菜的种子比较小,要小心一些。"他一粒一粒地放着种子,"每个穴里放2—3粒,这样保证出苗率。"
小妹郑丽也要帮忙,但是手太小,只能在旁边递种子。
"四哥,这些小种子真的能长成菜吗?"她好奇地问。
"当然能。"郑昊笑着说,"等播完种,再过些天你就能看到嫩芽了。"
播种工作持续了一个下午。大棚里整整齐齐地分成了三个区域:小白菜区、菠菜区和萝卜区。
"种子都播完了。"刘明华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接下来就是浇水和等待了。"
"要浇多少水?"张国强已经提好水桶准备去灌水了。
"第一次要浇透,但不能积水。"刘明华说,"以后每天浇一次,保持土壤湿润。"
浇水工作由郑昊和几个村民负责。他们用水桶从井里打水,然后用瓢一点一点地浇在种子上。
"这水温怎么样?"有人问。
"正好,不冷不热。"刘明华测试了一下水温,"太冷的水会影响发芽。"
浇水完毕,播种工作全部结束。
"现在就等着发芽了。"郑昊看着湿润的土地,"一般几天能出苗?"
"在这种温度下,小白菜3—4天就能出苗。"刘明华说,"菠菜稍微慢一些,需要5—6天。"
"那我们明天就来看?"
"可以,但是别天天翻土看种子,那样会影响发芽。"
"昊子,你说这些种子真的能在冬天长出来吗?"回到家后,母亲李秀花有些担心问到。
"一定能的,妈。"郑昊开玩笑的说,"你是不相信明华的专业么?"
这段时间的相处,两人关系越发密切,不再用同志的称呼了。
"哎你这小孩,我不是这个意思!"母亲佯装生气,"明华你别听他乱说!"
刘明华已经见怪不怪了,自从住进这个家,他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温馨感
"阿姨放心,现在各项数据都正常,肯定能成功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8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