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八十七章 嘲笑

第八十七章 嘲笑


"这里是我们厂的精密加工车间。"刘建华介绍道,"主要生产各种齿轮和精密零件。"

施密特和韦伯好奇地四处观看,对车间里的苏联设备仔细端详着。

"这些都是60年代的苏联设备吧?"施密特用德语对韦伯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视。

"看起来确实比较陈旧。"韦伯点点头,"至少落后我们20年。"

郑昊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但没有立刻翻译。

"请问,这是什么设备?"施密特指着一台6N82型万能铣床问道。

"6N82型万能铣床,主要用于加工齿轮。"刘建华通过郑昊回答。

施密特和韦伯交换了一个眼色,施密特用德语说道:"用铣床加工齿轮?这种方法我们10年前就淘汰了。"

"效率太低了,而且精度也不行。"韦伯摇摇头,"现在我们都用数控滚齿机,全自动的。"

郑昊忠实地翻译了这些话,刘建华的脸色有些难看。

"能介绍一下加工一个齿轮需要多长时间吗?"韦伯问道。

"一个普通的齿轮大概需要2个小时。"孙师傅答道。

"2个小时?"施密特惊讶地说道,"我们的数控滚齿机3分钟就能完成。"

"3分钟!"车间里的几个师傅都惊呆了。

"而且精度是你们的数倍以上。"韦伯补充道,"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

施密特继续说道:"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五轴数控滚齿机,配备了激光测量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加工精度。"

"激光测量?"周作涛疑惑道,他都没听过这个词,但感觉很厉害。

"是的,激光干涉仪可以精确到0.001毫米。"韦伯却不知道周师傅的疑惑点,开始解释道,"这种精度是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

郑昊一边翻译,心里一边震惊。虽然他知道德国技术先进,但没想到当下的差距这么大。

"那埋弧焊接设备呢?"施密特指着远处的焊接区域问道。

"我们主要用手工电弧焊。"刘建华有些尴尬地说道。

"手工焊接?"韦伯摇摇头,"我们10年前就全部自动化了。埋弧焊接速度是手工焊的10倍,而且质量稳定。"

"自动埋弧焊,可以24小时连续作业。"施密特补充道,"速度顶得上顶十多个焊工。"

车间里的焊工师傅们听到翻译,脸色都不太好看。

"我们的压力容器焊接,全部采用数控埋弧焊。"韦伯继续说道,"焊缝质量比手工焊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设备很少出问题。"

这话明显是在讽刺今天上午的事情,穆勒博士在旁边脸色更加难看。

走到另一个区域,施密特看到一台正在加工的车床。

"这台车床的精度怎么样?"他问道。

"0.05毫米。"操作工师傅自豪地回答。

"0.05毫米..."施密特用德语对韦伯说道,"看来他们的设备真的太老旧了。"

伯摇摇头,"而且他们还需要人工操作,效率太低。"

"我们现在的车床都是全自动的,"施密特说道,"输入程序就可以连续加工几百个零件,精度完全一致。"

郑昊听着这些话,心里越来越沉重。差距实在太大了。

这时,周作涛想起了什么,对郑昊说道:"小郑,要不你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的滚齿机改造项目?"

施密特听到"滚齿机"这个词,产生了好奇:"你们有滚齿机?"

"不是,是我们自己改造的。"郑昊解释道,"把万能铣床改装成滚齿机。"

施密特和韦伯对视一眼,都笑了,他们知道在几个省重点项目上,可能有苏联支援的滚齿机,但改造成滚齿机,他们也充满好奇。

"用铣床改装滚齿机?"施密特用德语对韦伯说道,"这个想法很有趣,就像用马车改装汽车一样。"

韦伯也笑道:"确实很有创意,不过实用性就..."

郑昊听懂了他们的对话,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能让我们看看吗?"施密特带着一种看热闹的语气问道,"我很好奇你们是怎么改装的。"

"当然可以。"郑昊冷静地说道。

一行人来到了准备改造的万能铣床前。

郑昊拿出图纸,开始解释改造原理。

"我们在分度头上加装传动装置,实现自动分度。"

施密特看了看图纸,用德语对韦伯说道:"设计思路倒是正确的,但这种简陋的装置..."

"能提高多少效率?"韦伯问道。

"从4小时缩短到10分钟。"郑昊回答。

"40分钟..."施密特摇摇头,"我们的滚齿机3分钟就够了,而且是全自动的。"

"精度怎么样?"韦伯继续问道。

"应该能达到现有设备的水平。"郑昊说道。

"也就是0.05毫米?"施密特皱眉道,"我们的滚齿机精度是0.002毫米,而且速度还快。"

韦伯用德语对施密特说道:"这种改装在我们德国,可能只有技校学生会做的练习项目。"

"确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施密特点点头,"不过对于这里的技术水平来说,算是不错的尝试了。"

郑昊听到这些话,内心深受刺激。

虽然他知道自己的改造在德国人眼里不算什么,但这种轻视的态度还是让他很不舒服。

"什么时候测试?"施密特问道,语气中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意思。

"明天上午。"郑昊准备提前拿出来,即便是输,也要展现工厂的进步。

"好的,我们很愿意观看这个...有趣的实验。"施密特的语气中明显带着不屑。

韦伯补充道:"虽然技术水平差距很大,但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

这话说得更加刺耳,仿佛在夸奖一个小孩子的涂鸦作品。

刘建华和周作涛虽然听不懂德语,但从语气中也能感受到一些不对劲。

"小郑,他们说什么?"刘建华问道。

郑昊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翻译:"他们说我们的改造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精神值得鼓励。"

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尴尬起来。

孙师傅脸色涨红,"什么叫技术含量不高?"

周作涛也不服气,"我们的设计很巧妙的!"

施密特用德语对韦伯说道:"看来他们对自己的技术水平还挺自信的。"

"也许在他们的环境里,这确实算是创新吧。"韦伯回应道。

郑昊听着这些话,翻译完后,心里的火气越来越大。

但他强忍着怒气,冷静地说道:"这只是我们前进的一小步。"

"当然,我们很期待。"施密特说道,"不过请不要抱太高的期望,毕竟技术差距摆在那里。"

郑昊没有再说什么,之前他与穆勒据理力争时,两个助手展现了极高的道德水准。但在工业领域,这种二十年以上的设备差距,对方看不起也是正常的。

就像我们以现代军工的标准看待宋朝人制造的火药一样。

参观结束后,送走德国专家,车间里的气氛很沉闷。

"小郑,他们刚才是不是在贬低我们?"孙师傅问道。

郑昊点点头,"他们认为我们的技术水平太低。"

"太气人了!"周作涛愤怒地说道,"明天一定要让他们看看!"

刘建华拍拍郑昊的肩膀,"小郑,明天的测试..."

"一定会成功的。"郑昊坚定地说道,"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这种小改小革。"

"什么意思?"刘建华问道。

郑昊看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们要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能总是被人看不起。"

"今天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差距。"郑昊继续说道,"数控技术、自动化、精密制造,我们在每个方面都落后太多。"

孙师傅叹了口气,"我以为现在与过于相比,已经是天差地别,难道国外与我们也是么?"

"我们起步比他们玩,落后是正常的。但这不是我们自甘落后的理由。"郑昊语气坚决,"总有一天,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数控机床,自己的自动化设备。"

刘建华看着郑昊,被他的气魄感染了:"小郑,你说得对!我们不能总是被人小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4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