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八十八章 省里的支持

第八十八章 省里的支持


第二天,消息不知怎么传开了,说有德国专家要来看郑昊的滚齿机改造。

各个车间的师傅们都想来看热闹,连厂部的其他领导也早早来到了现场。

"小郑,真的有把握么?"刘建华关心地问道,昨天郑昊跟他说已经加班将整套流程完善好了,今天就可以组装了。

"没问题,今天一定能成功。"郑昊平静地说道,但内心深处却异常憋屈。

他自然知道当下西方的先进设备,尤其是德国这种先进的工业国。

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至少需要二十年时间才能勉强达到对方的水平。

孙师傅和周作涛早就把传动装置安装好了,正在做最后的调试。

"小郑,你再检查一遍,千万不能出差错。"孙师傅紧张地说道。

郑昊摇了摇头,即便是改进后的滚齿机,也比不上德国专业加工齿轮的设备,但他依旧仔细检查了传动比、齿轮啮合、拨片位置等关键部件,按照自己已经算出来的比例开始最后一步操作。

"没问题,可以开始了。"郑昊忙碌了一会说道。

施密特、韦伯,甚至连穆勒博士也跟来了,想看看这个"有趣的实验"。

"准备好了吗?"施密特用德语问道,语气中仍然带着昨天的轻视。

"随时可以开始。"郑昊回答。

围观的工人越来越多,整个车间都挤满了人。

"那我们开始吧。"刘建华宣布道。

郑昊先向大家介绍了改造原理:"传统方法是铣一个齿,手动转动分度头,再铣下一个齿。我们的改造就是让这个过程自动化。"

他指着传动装置说道:"铣刀每进给一次,传动装置就自动带动分度头转动一个角度,这样就能连续加工。"

施密特在旁边用德语对韦伯说道:"原理是对的,但这种简陋的装置能有多少精度?"

"我估计加工出来的齿轮,齿距误差至少0.1毫米。"韦伯摇摇头。

郑昊听到这些话,没有反驳,而是开始操作机床。

他装夹好一个毛坯齿轮,调整好铣刀位置,设定好进给量。

"开始!"

随着机床的启动,铣刀开始切削第一个齿槽。

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当第一个齿槽加工完成后,分度头自动转动了9度,准确地定位到下一个齿的位置。

"转动角度很准确。"一个围观的师傅惊叹道。

铣刀继续进给,加工第二个齿槽。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任何停顿。

施密特和韦伯也开始认真观察,脸上的轻视表情逐渐消失。

"自动分度确实成功了。"韦伯用德语小声说道。

"但精度还不知道。"施密特回应道。

一个齿接一个齿,机床稳定地工作着。

围观的工人们都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40个齿,在传统方法下需要两个多小时的工作量,现在只用了10分钟就全部完成。

"完成了!"孙师傅兴奋地喊道。

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但郑昊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现在检查一下加工质量。"郑昊说道。

他取下齿轮,用卡尺仔细测量齿距。

一连测量了10个齿距,误差都在0.02毫米以内。

"精度完全达标!"周作涛兴奋地说道。

施密特拿过卡尺,亲自测量了几个齿距。

"确实很不错。"他用德语对韦伯说道,语气中的轻视明显减少了。

"比我预想的要好。"韦伯也承认道。

但穆勒这时又问道,"齿形精度怎么样?"

施密特出齿形样板,逐一检查齿形。

"齿形完全符合标准。"他不可思议地说道。

穆勒亲自检查了几个齿,确实没有问题。

"郑先生,"施密特用德语说道,"您的改造确实成功了。"

"谢谢。"郑昊平静地回应。

韦伯也点头道:"虽然速度比不上我们的专业设备,但对于改造项目来说,这个结果很不错。"

穆勒博士在旁边脸色复杂,昨天被打脸,今天又要眼看着中国人成功。

围观的工人们再次爆发出掌声,刘建华脸上满是骄傲。

"小郑,太棒了!"孙师傅激动地拍着郑昊的肩膀。

但郑昊的表情却很平静,甚至有些冷淡。

"施密特先生,"郑昊用德语说道,"您昨天说这种改造只是技校学生的练习项目?"

施密特愣了一下,没想到郑昊会直接提起昨天的话。

"我...那是..."施密特有些尴尬。

"您还说我们的技术水平落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郑昊继续问道。

韦伯也感到了尴尬,"郑先生,昨天的话可能有些..."

"不用解释。"郑昊打断道,"您说得对,我们确实落后。"

现场突然安静下来,大家都没想到郑昊会这么说。

"但是,"郑昊的语气突然变得坚定,"落后不等于永远落后。"

他指着改造成功的滚齿机,"今天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数控设备,自己的自动化生产线。"

"我们不会满足于这种小改小革,我们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郑昊的话充满了力量,现场的工人们都被感染了。

"说得好!"一个师傅喊道。

"我们中国人不比谁差!"另一个师傅附和道。

施密特和韦伯被郑昊的气势震撼了。

"郑先生,"施密特认真地说道,"您的精神让我们敬佩。"

"我们愿意与有这种精神的技术人员交流合作。"韦伯也真诚地说道。

郑昊点点头,"技术无国界,但技术人员有祖国。"

"我们欢迎正当的技术交流,但绝不接受技术歧视。"

说完这话,郑昊转身对刘建华说道:"刘厂长,我想申请继续改进这个项目。"

"什么意思?"刘建华问道。

"我要把它改造得更好,精度更高,速度更快。"郑昊坚定地说道,"直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好!"刘建华大声说道,"厂里全力支持你!"

"我们也愿意提供技术资料。"施密特主动说道,"真正的技术进步需要各国工程师的共同努力。"

韦伯也点头道:"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不保密的德国技术标准和设计资料。"

郑昊看着两个德国工程师,"谢谢,但我们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测试成功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工厂。

下午,省里打来电话,要求详细了解改造情况。

刘建华在电话里兴奋地汇报:"效率提高了二十倍之多,精度完全达标,连德国专家都认可了!"

"太好了!"电话里传来省领导兴奋的声音,"东风的老王真是培养了个好苗子!"

"小郑现在是我们省的技术新星,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老王那撬过来!"

挂了电话,刘建华走向正在总结技术资料的郑昊。

"小郑,省里要推广你的技术,而且要给你更好的待遇和研发条件。"刘建华没说直接说挖老王墙角的事。

"什么条件?"郑昊问道。

"成立技术改进小组,你当组长,配备专门的助手和设备。"刘建华道,"厂里全力支持你继续搞技术创新。"

郑昊点点头,"那我想继续研究其他设备的改进。"

"比如什么?"

郑昊看了看德国专家,又看了看车间里的其他设备,"比如我们的焊接技术,加工精度,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今天德国专家让我看到了差距,但也让我看到了方向。"郑昊坚定地说道,"我要一步步缩小这些差距。"

"好!"刘建华大声说道,"厂里全力支持你!只要你需要,人力物力都不是问题!"

郑昊看向那三个还没离开的老外,开始盘算怎么剥削这几个人的剩余价值。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4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