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九十章 更进一步

第九十章 更进一步


郑昊一脸疑惑地看着刘建华,"刘厂长,这个技术攻关小组组长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不知道?"

刘建华笑了笑,"这是今天下午省里临时决定的,我正准备跟你说呢。"

"省里决定的?"郑昊更加不解了。

"是这样的。"刘建华解释道,"你今天的滚齿机改造成功,特别是在德国专家面前的表现,省里高度重视。"

刘建华倒了杯茶,继续说道:"省机械工业局的张局长亲自打电话过来,说要成立一个省级技术攻关小组,专门搞机械设备的技术改进。"

"那为什么让我当组长?"郑昊还是觉得有些突然。

"张局长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这个小郑不简单,20岁就能搞出这种技术创新,还能跟德国专家平等对话,是个难得的人才。""

刘建华模仿着张局长的语气,""而且他有国际视野,知道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让他当组长最合适。""

郑昊听了,心里暗想:要是让他们知道我前世的经历,估计会更惊讶。

"那这个技术攻关小组具体是干什么的?"郑昊问道。

"主要任务是机械设备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刘建华说道,"省里要从各个重点厂矿抽调技术骨干,组成一个20人的攻关团队。"

"20个人?"郑昊有些意外。

"对,包括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测量等各个专业。"刘建华详细介绍道,"省里给的条件很好,专门的实验车间、先进的设备、充足的材料供应。"

郑昊点点头,这个规模确实不小。

"那第一个攻关项目是什么?"

"这个由你来定。"刘建华说道,"省里的意思是,你作为组长,有权决定攻关方向。"

郑昊拿起桌上的德文技术手册,"那我想先从精密测量设备开始。"

"精密测量?"刘建华有些疑惑。

"是的。"郑昊解释道,"今天跟德国专家交流,我发现我们最大的差距不是设计思路,而是加工精度和测量能力。"

"没有精密的测量设备,就无法保证加工精度;没有高精度的加工,就无法制造出先进的设备。"

刘建华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要从基础开始?"

"没错。"郑昊坚定地说道,"德国人能做到0.001毫米的精度,我们为什么不能?关键是要有合适的测量和加工手段。"

"那你准备从哪里开始?"

郑昊翻开德文手册,指着其中一页说道:"坐标测量机。这是精密测量的基础设备。"

"坐标测量机?"刘建华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简单说,就是能够精确测量工件三维坐标的设备。"郑昊解释道,"有了它,我们就能精确测量任何复杂零件的尺寸和形状。"

"这种设备很复杂吗?"

"确实比较复杂,涉及精密机械、测量技术、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郑昊说道,"但原理并不神秘,关键是加工精度和装配工艺。"

刘建华被郑昊的信心感染了,"那你觉得有把握吗?"

"有。"郑昊肯定地回答,"虽然一开始达不到德国的水平,但可以先做出能用的设备,然后逐步改进。"

这时,厂办主任急匆匆地走进来。

"刘厂长,省里来电话了,张局长要跟小郑通话。"

刘建华和郑昊对视一眼,"走,去接电话。"

来到厂长办公室,刘建华接起电话,"张局长,您好。"

"小刘,郑昊在吗?我要跟他谈谈。"电话里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

"在的,我让他接电话。"

郑昊接过电话,"张局长,您好。"

"小郑啊,今天的表现很不错!"张局长的声音很热情,"听说你跟德国专家交流得很好?"

"是的,学到了不少东西。"郑昊谦虚地回答。

"好好好!"张局长连声称赞,"就是要有这种学习精神。技术攻关小组的事情刘厂长跟你说了吧?"

"说了,谢谢领导信任。"

"不要客气,这是组织对你的期望。"张局长说道,"省里给你配了最好的条件,就是希望你能搞出一些真正有用的技术成果。"

"我一定努力。"郑昊表态道。

"听说你已经有了攻关方向?"

"是的,我想从精密测量设备开始。"郑昊简要介绍了自己的想法。

"好!"张局长很赞同,"这个方向选得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你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会全力以赴的。"

"那好,明天上午你到省里来一趟,我们详细谈谈小组的组建和工作安排。"张局长说道。

"好的,我明天就到。"

挂了电话,刘建华拍了拍郑昊的肩膀。

"小郑,这次可是真的要飞黄腾达了。"

郑昊摇摇头,"刘厂长,我不是为了飞黄腾达,而是为了缩小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今天德国专家的话虽然刺耳,但确实点醒了我。"郑昊继续说道,"我们不能总是满足于小改小革,必须要有大的突破。"

刘建华被郑昊的话感动了,"小郑,你有这种觉悟,我们都支持你。"

"不过话说回来,你当了组长,还会回我们厂吗?"刘建华有些担心。

"当然会回来。"郑昊心虚的回复,这次如果做出成绩,接下来有什么安排可就不好说了。

刘建华到时没听出来,"那就好,那就好。厂里永远欢迎你回来。"

当天晚上,郑昊在宿舍里仔细回想做表测量机的相关细心。

坐标测量机的基本原理他很清楚,关键是如何用当时的技术条件制造出来。

精密导轨、测量探头、数据处理系统,每一个部件都是技术难点。

但郑昊有信心,凭借前世的经验和现在获得的技术信息,一定能够设计出可行的方案。

更重要的是,现在有了省里的全力支持,不用再为资源和人员发愁。

20个技术骨干,足够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攻关团队。

"坐标测量机只是开始。"郑昊看着窗外的星空,"总有一天,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数控机床,自己的精密加工设备。"

"让那些瞧不起中国技术的外国人看看,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4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