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省工业局
上午九点,郑昊乘坐汽车来到省工业局。
"小郑来了!"张局长热情地迎了出来,"路上辛苦了。"
张局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精神矍铄,说话干脆利落。
"张局长好。"郑昊礼貌地打招呼。
"来来来,我们到会议室详细谈谈。"张局长引着郑昊走向会议室。
会议室里已经坐着几个人,张局长一一介绍:
"这位是省科委的李主任,这位是省经委的王处长,这位是我们局里的技术科陈科长。"
大家握手寺候,郑昊能感受到这些领导对他的重视。
"小郑,先坐。"张局长指了指会议桌,"我们今天主要商讨三个问题:人员组成、资源配置和攻关目标。"
"您请说。"郑昊认真地听着。
"首先是人员组成。"张局长拿出一份名单,"我们从全省12个重点厂选拔了20名技术骨干,都是各个专业的顶尖人才。"
郑昊接过名单,仔细看了看。
名单上的人员配置很全面:机械加工8人,焊接工艺3人,热处理2人,精密测量3人,材料科学2人,电器控制2人。
其中有个熟悉的名字"周煜,红星机械厂。"
"这个配置很好。"郑昊点点头,"基本涵盖了精密设备制造的所有关键环节。"
"不过,"郑昊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注意到精密测量只有3个人,会不会少了点?"
陈科长解释道:"精密测量的人才确实稀缺,全省也就这么几个有经验的。"
"那我们能不能从大学或研究院所借调一些人?"郑昊建议道。
李主任点点头,"这个想法不错,我可以联系一下省工学院和机械研究所。"
"第二个问题是资源配置。"张局长继续说道,"省里已经在原省机械厂的基础上,专门腾出了一个车间作为攻关基地。"
"设备方面,我们购置了一批精密机床,包括精密车床、铣床、磨床等。"
王处长补充道:"材料供应方面,省里给你们开了绿色通道,特殊钢材、有色金属、精密仪器等都优先供应。"
郑昊听了很满意,"这样的条件确实很好,应该能满足研发需要。"
"第三个问题是攻关目标。"张局长看着郑昊,"你昨天提到要搞坐标测量机,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郑昊站起来,走到黑板前开始画图。
"坐标测量机是精密测量的基础设备。"他一边画一边解释,"它能够精确测量工件的三维坐标,精度可以达到0.001毫米。"
"0.001毫米?"陈科长惊讶地说道,"这个精度确实很高。"
"是的。"郑昊继续画图,"设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精密导轨系统、测量探头和数据处理系统。"
他指着图纸说道:"精密导轨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测量探头负责接触工件,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坐标值。"
张局长看着图纸,"这个设备的技术难点在哪里?"
"主要有三个难点。"郑昊分析道,"第一是精密导轨的加工,误差要控制在微米级;第二是测量探头的设计,要保证接触力的一致性;第三是数据处理算法,要能够实时计算坐标值。"
李主任问道:"这些技术难点我们能解决吗?"
"能解决,但需要时间。"郑昊自信地说道,"我估计第一台样机需要半年时间,达到实用水平需要一年。"
"一年时间?"王处长有些担心,"会不会太长了?"
"精密设备不能急。"郑昊解释道,"欲速则不达。我们宁可慢一点,也要保证质量。"
张局长点点头,"小郑说得对。技术攻关不是儿戏,必须严谨科学。"
这时,陈科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小郑,你这么年轻,能服众吗?那些老师傅会听你的吗?"
郑昊想了想,"我相信技术面前没有资历之分。只要我能拿出真本事,大家就会认可我。"
"何况,我这次带来了一些德国的技术资料。"郑昊拿出昨天德国专家给的手册,"这些资料对我们的研发很有参考价值。"
张局长翻看着德文手册,"这些资料确实珍贵。小郑,你是怎么搞到的?"
郑昊简单介绍了昨天与德国专家交流的情况。
"好!"张局长赞叹道,"这就是我们选你当组长的原因。不仅有技术能力,还有国际视野。"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大家详细讨论了技术攻关的具体安排。
最终确定:攻关小组下周正式成立,郑昊全权负责技术方向和人员安排,省里负责后勤保障和资源供应。
中午,张局长亲自陪郑昊到攻关基地参观。
基地设在省机械厂的一个独立车间,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
"这里原来是精密加工车间,设备都是最好的。"张局长介绍道。
郑昊仔细查看了各种设备:精密车床、万能铣床、平面磨床、外圆磨床等等,虽然都落后于国外,但在中国来说,确实是目前先进设备。
"还有这个。"张局长指着角落里的一台设备,"这是刚从上海买来的精密坐标镗床,精度可以达到0.005毫米。"
郑昊眼睛一亮,"有了这台设备,我们就能加工高精度的导轨了。"
"除了生产设备,我们还准备了专门的实验室。"张局长继续介绍。
实验室里有各种精密测量仪器:千分尺、量块、光学比较仪等等。
"这些设备基本能满足我们的测量需要。"郑昊满意地点点头。
参观完基地,张局长和郑昊在厂食堂吃了午饭。
"小郑,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张局长诚恳地说道,"省里对这个攻关小组寄予厚望。"
"我一定全力以赴。"郑昊表态道,"保证完成任务。"
下午,郑昊又与技术科的同志详细讨论了人员调配和设备采购的具体问题。
直到傍晚,所有的细节都敲定了。
"小郑,下周一攻关小组正式成立,你准备好了吗?"张局长最后问道。
"准备好了。"郑昊坚定地回答,"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好!"张局长握住郑昊的手,"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
晚上,回石化机厂的汽车上,郑昊心情澎湃。
省里的支持力度超出了他的预期,20个技术骨干、先进的设备、充足的资源,这样的条件在当时确实难得。
虽然郑昊还在纳闷周煜是怎么入选的,但他相信只要周煜有着一般的水平,就不足以拖后腿。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