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一百三十一章 老师傅的信服

第一百三十一章 老师傅的信服


“郑组长,”刘天柱的态度比昨天缓和了不少,但依旧带着几分公事公办的严肃,“人我交给你了。他们俩是我们组技术最扎实的年轻人。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跟他们说。需要我们电机组怎么配合,也尽管开口。我们只有一个要求,让我们看到实际效果。”

“谢谢刘师傅,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全力。”郑昊明白他的意思,这是下了最后通牒,也是一种变相的激将法。

人凑齐了,第一次小组会议就在这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召开。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小张和小李对郑昊是纯粹的技术崇拜,眼神里亮晶晶的。而钱浩和孙宇,则明显带着审视和怀疑,脸上写满了“我们倒要看看你这个年轻人能玩出什么花样”。

郑昊没有一上来就讲大道理,他把早已准备好的几页手稿分发给众人。上面没有复杂的公式,只有用最朴素的语言和框图,详细解释了S型加减速和微步驱动的实现逻辑。

“……所以,我们的第一步,不是去改动硬件。”郑昊用粉笔在小黑板上敲了敲,“而是要编写一段新的控制程序。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速度—时间’查询表,把S曲线离散成上百个点,存储起来。程序启动时,不再是直接输出目标速度的脉冲频率,而是按照这个表,一步一步地、平滑地改变输出频率。”

“这个工作,需要小张和小李来完成。你们对咱们这台计算机的指令集最熟,任务就是把这个逻辑,用机器语言实现。”

小张和小李立刻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兴奋。用软件去“驯服”电机,这个想法太酷了。

“然后是微步驱动。”郑昊转向钱浩和孙宇,“这需要我们对驱动电路做一些小小的改造。我们现在的驱动器,只能输出高低电平,控制电流的通断。我们需要把它改成能输出多个不同等级电压的‘阶梯波’。通过组合不同的电压等级,我们就能更精确地控制流入电机线圈的电流大小,从而实现步距角的细分。”

他看着孙宇:“孙宇同志,你是驱动电路的专家,这个改造方案,你觉得可行性如何?”

孙宇愣了一下,他没想到郑昊会直接点名问他的意见。他仔细看着手稿上的电路示意图,眉头紧锁,在脑子里飞快地推演着。几分钟后,他抬起头,眼神里的怀疑少了几分,多了一丝凝重:“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这需要非常精确的电压基准和快速切换的功率管。我们现有的元器件,精度和响应速度可能达不到要求。”

“元器件的问题我来想办法。”郑昊胸有成竹,“我只需要你告诉我,从电路上,这个方案能不能走通?”

“……能。”孙宇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好!”郑昊又转向钱浩,“钱浩同志,当我们的微步驱动实现后,电机的运行特性会发生变化。它的共振点可能会漂移,低速力矩特性也可能改变。我需要你发挥你的专长,实时监测电机的振动和力矩输出,把最真实的数据反馈给我们,帮助我们优化算法参数。”

一番任务分配下来,条理清晰,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被安排在了自己最擅长的位置上。钱浩和孙宇脸上的怀疑神色,不知不觉间已经消退了大半。这个年轻的组长,虽然理论新潮,但并不是空想家,他对每个技术环节的理解,甚至不亚于他们这些专职人员。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这间小小的办公室成了713项目组最热闹的地方。郑昊带领着他的“草台班子”,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攻关。

白天,他们围在黑板前激烈地讨论,粉笔末和争论声一起在空气中飞扬。晚上,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小张和小李在成堆的穿孔卡片上打着程序代码,每一个0和1都凝聚着心血。孙宇则拿着烙铁,在一块新的驱动板上小心翼翼地焊接,试图用现有的国产元器件,搭建出那个理想中的阶梯波发生器。钱浩则把各种传感器安装在实验电机上,一遍遍地记录着它在旧驱动模式下的“不良表现”,为新算法的对比测试准备着基础数据。

郑昊就像一个战地指挥官,在几个战场之间来回穿梭。他时而和小张他们讨论一个逻辑门电路的优化,时而帮孙宇解决一个元器件的匹配问题,时而又和钱浩分析电机振动的频谱图。他的大脑就像一台超高频率的计算机,将后世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化作一个个具体的、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后勤部长赵乾,每天晚上都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热腾腾的肉包子和稀饭,给这群拼命三郎加餐。

一个星期后的深夜,当小张把最后一张穿孔卡片送入计算机,当孙宇的改造驱动板上亮起代表正常的绿色指示灯时,所有人都知道,决战的时刻到了。

“明天上午,进行第一次联合测试!”郑昊的声音不大,但充满了力量。

第二天,815项目组的核心成员,包括秦志、李伟业、刘天柱,全都聚集在了实验台前。气氛庄重得像是在等待卫星发射。刘天柱的表情尤其复杂,他既希望看到奇迹发生,打破僵局,又隐隐有些担心,如果真的成功了,那将证明自己这半年的努力方向,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郑昊亲自操作计算机,输入了测试指令。

“启动!”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只见实验台上的步进电机,没有像往常那样“咔哒”一声猛地启动,而是以一种极其安静、平滑的方式,缓缓地开始转动。

没有嘶吼,没有抖动。

它的转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平顺得如同一块正在融化的黄油。很快,它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转速,一个在过去只要一接近就会剧烈振动甚至直接停转的“死亡区域”。

然而,电机依旧在平稳地旋转着。

钱浩死死地盯着振动仪上的指针,那根指针几乎纹丝不动,只是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轻微摆动。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加……加负载!”李伟业的声音有些颤抖。

一个加载装置被合了上去,模拟实际加工中的切削阻力。在以往,只要一加载,高速运转的电机十有八九会因为力矩不足而失步。

可这一次,电机只是轻微地“顿”了一下,随即计算机似乎检测到了负载变化,输出功率瞬间提升,电机的转速又稳稳地恢复了!

“天哪……”刘总工扶着实验台,身体微微晃动,嘴里喃喃自语,“这……这怎么可能……它竟然真的不抖了……高速力矩也上来了……”

测试程序继续运行。电机开始执行一系列复杂的加减速和正反转指令。每一次启动和停止,都像一位太极宗师在画圆,柔和而精准,完全没有了过去那种横冲直撞的“愣头青”模样。

最后,程序结束,电机缓缓停下。实验台上,由它带动的一个简易划线装置,在一块铝板上,留下了一道复杂而流畅的曲线。那条曲线在灯光下闪着光,边缘光滑如镜。

整个实验室,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一幕彻底镇住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改进,这是魔法!是S曲线的魔力!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轰然响起。这一次,掌声是送给郑昊,也是送给整个攻关小组的。

李伟业冲过来,一把抱住郑昊,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力地拍着他的后背。秦志处长也是满面红光,他看着那块铝板上的完美曲线,仿佛已经看到了中国第一台高精度数控机床诞生的样子。

虽然目前还有些难点尚未攻克,但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而刘天柱,他缓缓地走到郑昊面前,这位在电机领域浸淫了一辈子的老专家,脸上的固执和怀疑早已被彻底的震撼和敬佩所取代。他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孙子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眼神复杂。他沉默了良久,终于,对着郑昊,郑重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郑组长,”他抬起头,声音沙哑但无比真诚,“我老刘,搞了一辈子机械,今天,算是被你这个后生给上了一课。我服了!是打心眼儿里服了!”

这一躬,不仅代表着他个人的叹服,也代表着旧有技术思维,在新理念面前的彻底折服。

郑昊连忙扶起他,“刘师傅,您千万别这么说,没有您和大家打下的坚实基础,再好的算法也是空中楼阁。”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0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