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一百三十章 攻关小组成立

第一百三十章 攻关小组成立


刘天柱的话很有代表性。在这个年代,很多技术都得需要前人去摸索,新人往往有空理论,而且还是错误的理论。去解决实实在在的物理振动,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显然,大部分人都和刘天柱持相同的看法。

压力,瞬间全部汇集到了郑昊身上。他成了全场的焦点,无数道怀疑、好奇、审视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打在他身上。

秦志和李伟业都没有说话,他们把舞台完全交给了郑昊。这既是一次任命,也是一场考验。如果他镇不住场子,这个小组长也当不下去。

郑昊站了起来,他没有看那些质疑他的人,而是先对着刘天柱,非常尊敬地鞠了一躬。

“刘师傅,您是电机领域的前辈,您刚才说的,我都认真听了,也非常理解您的疑虑。步进电机的物理特性确实是根本,这一点我完全同意。”

他先是肯定了对方,缓和了对立的气氛。然后,他话锋一转。

“但是,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想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求电机在任何速度下都必须‘刚性’地运行呢?既然它在高速下容易失步和振动,我们为什么不通过控制方式,来主动‘规避’掉这些容易产生问题的区域呢?”

他走到墙边的小黑板前,拿起一支粉笔,飞快地画了一条坐标轴。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速度。

“我们现在的控制方式,是‘阶跃’式的。比如,要从速度0加速到1000,我们给的指令就是瞬间跳变。这就像开车,一脚油门踩到底,车子肯定要‘窜’一下,发动机会嘶吼,人也会不舒服。电机也是一样,突然的高加速指令,会给它一个巨大的冲击,很容易就超出了它的响应能力,导致失步和振动。”

他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条陡峭的直线,代表速度的变化。

“我的想法是,我们能不能用软件,来给它设计一个‘平滑’的加速曲线?比如,像一个拉长的‘S’形。”他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条优美的S形曲线。“我们让它起步时加速度小一些,平稳过渡;中段加速度大一些,快速提升;快到目标速度时,再把加速度降下来,柔和地切入。整个过程,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开车,平顺丝滑。这样一来,我们虽然没有改变电机本身的物理特性,但我们通过‘欺骗’它,让它始终工作在自己最‘舒服’、最不容易出错的状态下。”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黑板上那条简单的S曲线和郑昊的描述给吸引住了。

“老司机开车”的比喻,通俗易懂,瞬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了其中的精髓。

“这……这能行吗?”有人喃喃自语。

“不止如此。”郑昊没有停下,“对于精度问题,我们现在用的是整步或半步驱动,每一步的角度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精确控制供给电机各相绕组的电流比例,把一个‘整步’,在软件层面细分成更多更小的‘微步’。比如,把一步分成8份,甚至16份。这样一来,电机的运转就会平滑得多,分辨率和定位精度也能成倍提高。这就是——微步驱动技术。”

S型加减速!微步驱动!

这两个全新的名词,像两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所有人的心上。这是一种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用软件思维去驾驭和优化硬件的全新理念!

刘天柱呆呆地看着黑板,嘴巴微张,眼神里充满了震惊。他搞了一辈子电机,想的都是怎么改进线圈、磁钢、轴承,从来没想过,还能用这种方式来“扬长避短”!

李伟业的眼中已经不是惊喜,而是狂喜了。他猛地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好!说得好!小郑同志,这个思路,完全可行!我们之前是把电机当成一个死物去命令它,而你的思路,是把它当成一个有‘脾气’的伙伴去引导它!高明!实在是高明!”

秦志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和老李这次,真的赌对了。

他看向刘天柱,语气温和但坚定:“刘师傅,我知道让你们电机组的老同志去听一个年轻人的指挥,可能有些别扭。但是,科学面前,没有年龄和资历,只有真理。我希望你们能全力配合郑昊同志的工作。815项目,是我们国家级的重点项目,不能有任何个人情绪!”

刘总工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看着黑板上那个自信飞扬的年轻人,又看了看李伟业和秦志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他长叹了一口气,站起来,对着郑昊僵硬地点了点头:“郑昊同志……不,郑组长。你的想法,我……我们组会全力配合试验的。”

尽管语气还有些生硬,但他终究是服软了。

郑昊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让这些老专家们心服口服,还得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来。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平静而有力地说道:“各位前辈,各位同志。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这个思路要变成现实,需要我们在座所有人的智慧和努力。接下来,我的小组会尽快拿出具体的算法方案和软件代码,到时候,还需要电机组、电路组的同志们大力协同。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第二天,“攻关小组”的牌子,被挂在了三号实验楼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门口。说是办公室,其实更像个杂物间,里面堆满了废弃的仪器和成捆的图纸。秦志处长特意批示,把这里清出来,作为郑昊团队的专属“战场”。

团队成员不多,除了郑昊陪郑昊一起来的周煜,李伟业从电路组抽调了两个最擅长逻辑设计的研究员,小张和小李。而电机组的刘天柱,在经过了一晚上的思想斗争后,第二天一早,亲自把他最得意的两个徒弟——一个叫钱浩,精通电机结构;一个叫孙宇,擅长驱动电路——送了过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0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