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合作达成

第一百三十四章 合作达成


郑昊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在“总线”上方又画了一个大方框,写上“未来拓展”。

“马前德同志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也非常实际。我完全承认,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实现总线式架构确实面临巨大的挑战。”郑昊的语气平静,没有丝毫被冒犯的迹象,反而带着一种理解和认同。

他看向马前德,眼神里带着尊重:“马前德同志所说的,关于总线协议的制定、信号完整性、以及操作系统复杂度的问题,都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如果仅仅是为了眼前能跑起来,那么单板机方案无疑是更稳妥的选择。”

青华大学的几位教授和老师,包括秦志在内,都有些意外。他们以为郑昊会强硬坚持,没想到他会先肯定对方的论点。

“但是,”郑昊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更加有力,“各位老师,各位同志,我们今天坐在这里,不是为了修修补补,也不是为了重走别人走过的路。我们是要为中国数控机床的未来,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他指了指黑板上的“未来拓展”方框:“如果我们现在选择单板机,那么几年后,当我们需要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强的处理能力时,我们又将面临什么?我们将不得不推倒重来,重新设计整个系统。这无疑是对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对我们时间的最大消耗。”

“而总线式架构,虽然初期投入大,难度高,但它带来的,是无限的扩展性和前瞻性。”郑昊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带着一种感染力,“想象一下,未来我们可以轻易地更换更快的模块,增加更多的内存,甚至接入新的智能模块,而无需改动其他部分。这就像我们造房子,我们现在是选择先搭一个能遮风避雨的窝棚,还是选择先打一个能支撑未来几十层高楼的地基?”

他顿了顿,又在黑板上写下“分步实施”四个字。

“至于马前德同志提出的具体技术难点,我的解决思路是‘分步实施’。”郑昊胸有成竹,“总线协议可以从最简陋的开始,先只实现最核心的读写功能,然后再逐步完善。信号完整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缩短总线长度、优化布线、以及采用更先进的驱动和接收电路来解决。至于操作系统,我们可以先开发一个极其精简的、只运行在裸机上的监控程序,只提供最基本的总线接口和任务调度功能。随着硬件的成熟,再逐步丰富操作系统的功能。”

“我们不求一步登天,但求步步为营,每一步都朝着最正确的方向前进。”郑昊的目光落到林教授身上,“我知道,这无疑是一条更艰难的路。但它也是唯一一条能让我们国家在数控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甚至领跑世界的路。马前德同志,你们项目在理论研究上的深厚功底,正是我们攻克这些理论难题的关键。我们815项目有实践经验,有敢打敢拼的作风。如果我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坚信,这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一定能把它踩在脚下!”

郑昊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再次陷入寂静。

这一次,寂静中没有了之前的紧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思。郑昊没有回避问题,反而正面迎击,承认困难,但同时又勾勒出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并给出了可行的分步实施策略。他把“难”的问题,转化成了“值得挑战”的问题。

林教授缓缓地放下敲击桌面的手指,他看着郑昊,眼神里充满了赞赏。他从事科研几十年,见过太多急功近利和保守僵化的例子,像郑昊这样既有远见卓识,又能脚踏实地,还懂得团结协作的年轻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马前德也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郑昊的这番话,让他无法反驳。郑昊承认了所有的困难,但给出的解决方案,却又如此诱人。单板机固然稳妥,但就像郑昊说的,那只是一个窝棚,而不是地基。

他看向郑昊,眼神中的审视和探究,终于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取代——那是对同龄人超凡智慧的震撼,以及一种隐隐的,想要追随的冲动。

“郑组长,”林教授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我同意郑组长的方案。我们青华大学,愿意与815项目的同志们,一起攻克这个难关!”

林教授一锤定音,会议室里瞬间爆发出一阵低语。

李伟业和秦志都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刘天柱更是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他对着郑昊竖起了大拇指。

马前德也站了起来,他没有看别人,而是径直走到郑昊面前,伸出手。

“郑组长,”他的声音依旧平静,但眼神里多了一份真诚,“佩服。未来的路,还请郑组长多多指教。”

郑昊握住他的手,用力地摇了摇:“马同志客气了,以后我们就是战友,并肩作战。”

这一握,不仅是两位年轻技术骨干的握手,更是两种不同思维、不同背景的科研力量,在北京这座最高学府里,正式融合的标志。

“好!”林教授洪亮的声音再次响起,“既然方向已定,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具体的任务分配。”

他看向马前德:“马前德同志,你作为青华大学的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控制模块和总线协议的理论攻关与初步设计。郑组长,你负责整个系统的顶层架构设计和协调,并重点关注控制算法的优化。”

“孙宇同志,钱浩同志,你们二位,将和我们精仪系的几位老师一起,负责I/O模块和驱动电路的研发。小张、小李,你们两位,负责存储器模块和操作系统的底层程序编写。”

林教授的分配,既考虑了每个人的专长,又将815和618项目的人员打散,进行交叉合作,旨在最大程度地促进技术交流和融合。

至此,618和815项目的合作,在青华园内,正式拉开了序幕。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