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一百四十一章 造不如买

第一百四十一章 造不如买


香山饭店,掩映在红枫翠柏之间,此刻却全无半点闲情逸致。京城深秋的凉意,似乎都透不过会议室里那股凝重而燥热的气氛。

这里是决定中国半导体未来道路的“华山之巅”。

长条会议桌旁,坐着来自各个部委的领导、中科院的院士、以及全国十几家重点院所的顶级专家。每个人的面前都摆着一个印着牡丹图案的白色搪瓷茶杯,升腾的热气模糊了他们或凝重、或审视、或期待的表情。

李伟业、秦志处长和郑昊坐在会议桌的一侧。李总工和秦处长还好,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老将,虽面色严肃,但坐得稳如泰山。而郑昊,作为全场年纪最轻、资历最浅的人,坐在这群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国宝”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他腰杆挺得笔直,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没有丝毫的局促与不安。

会议由电子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主持,他简单讲了几句开场白,便直入主题。

“同志们,今天请大家来,议题只有一个:我们国家的集成电路产业,下一步,路该怎么走。”孙副部长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目前,主要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主张集中力量,引进国外成熟的生产线,快速形成生产能力,解决眼下的无芯之困。另一种,是主张立足于我们自身,从头开始,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两种方案,各有道理,也各有难处。今天,就是要把这两种方案都摆在桌面上,大家充分讨论,畅所欲言,最后我们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上报中央。”

话音刚落,一个略带尖锐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我先说几句吧。”

说话的是计划委员会的王副司长,王成栋。他约莫四十出头,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一身剪裁合体的中山装,显得比旁人要洋气几分。他慢条斯理地打开自己的皮质公文包,拿出一支派克钢笔,在笔记本上点了点,仿佛整个会场都成了他的课堂。

“引进,还是自研?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王成栋开口,就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傲慢,“同志们,我们必须认清一个现实: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半导体领域,差距不是十年、二十年,而是整整一个时代!这个差距,是靠我们关起门来,敲敲打打就能追上的吗?不可能!”

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我刚从日本考察回来。一条三英寸晶圆的生产线,从设计、建厂到投产,对方承诺,一年半之内,就能在我们的土地上,生产出我们需要的芯片!同志们,一年半!而我们自己搞呢?五年?十年?还是像我们过去搞的很多项目一样,最后变成一堆废铜烂铁,不了了之?”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句老话虽然不好听,但话糙理不糙。市场不等人,应用不等人!我们现在各个领域,计算机、工业控制、国防建设,都嗷嗷待哺,等着芯片用。我们是应该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完全自主,让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停下来等我们吗?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先把有和无的问题解决了。至于好和强的问题,可以留给下一代人嘛!”

他的一番话说完,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不大不小的议论声。不少专家都微微点头,显然,王成栋的话说到了他们心坎里。这番话逻辑清晰,直指痛点,充满了效率至上的诱惑力。

秦志处长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手里的铅笔被他攥得咯吱作响。

李伟业总工轻轻咳嗽了一声,示意主持人,然后站了起来。他没有王成栋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声音沉稳而厚重,像一块压舱石。

“王司长的意见,我们听到了。引进,确实是一条捷径。”李伟业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但是,同志们,我们不能只看眼前,不看长远。今天我们能买来三英寸的线,明天人家发展到五英寸、八英寸了,我们还买吗?后天人家不卖给我们了,怎么办?我们的脖子,难道要永远被别人掐着吗?”

他转向副部长,语气恳切:“我们青华园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也拿出了一套我们自己的方案。我们承认,我们的方案,起步慢,困难多,风险大。但是,这条路,是我们唯一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路!”

说着,他将那两份凝聚了所有人血汗的报告,郑重地递交了上去。

工作人员将报告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位领导和专家。

王成栋拿起报告,草草地翻了几页,嘴角便撇出了一丝毫不掩饰的轻蔑。“《HWC—1型8位微处理器架构设计》?《自主研发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设备的五年规划草案》?”他把报告往桌上一丢,发出“啪”的一声轻响,在安静的会场里格外刺耳。

“李总工,我尊敬您是老前辈。但恕我直言,这两份东西,与其说是方案,不如说是梦想。”王成栋的目光转向李伟业,“设计?纸上画画,谁都会。五年规划?我们搞过的五年规划还少吗?我想问问,你们这个宏伟蓝图,谁来执行?你们设计的这个CPU,谁来造?你们规划的这些设备,拿什么来造?”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手指着那份报告,质问道:“就凭你们找几家工厂,东拼西凑一些旧仓库里的零件?就凭你们手画的几张图纸?同志们,这不是在搞科研,这是在过家家!这是对国家资源最大的浪费!”

“你!”刘天柱的火爆脾气瞬间就上来了,要不是秦志长在桌子底下死死按住他的腿,他恐怕已经站起来指着王成栋的鼻子骂了。

李伟业的脸也涨得通红,嘴唇哆嗦着,却一时间找不到足够有力的话来反驳。王成栋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尖刀,精准地插在他们方案最薄弱的地方。

会场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支持引进的专家们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而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也开始微微摇头。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个清朗而坚定的声音响了起来。

“王司长,您的问题,我来回答。”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了那个角落里的年轻人。

郑昊站了起来。他没有看咄咄逼人的王成栋,而是首先向着主持会议的副部长和在座的专家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我叫郑昊,是青华园的一名技术员,也是这两份方案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他的声音不大,但吐字清晰,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王成栋眯起了眼睛,上上下下地打量着郑昊,眼神里充满了审视和不屑。一个毛头小子?他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什么花来。

郑昊直起身,目光终于落在了王成栋的身上,平静如水,却又深不见底。

“王司长刚才问,谁来执行,谁来造,拿什么造。问得很好,这正是我们方案的核心。”他拿起桌上那份被王成栋丢下的报告,轻轻抚平上面的褶皱,“现在就请允许我,为大家详细阐述一下,我们的过家家,究竟要怎么玩。”

他的话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锋芒,让王成栋的脸色微微一沉。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9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