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四合院

第一百四十六章 四合院


"两千块钱?"郑昊心中快速盘算了一下。这个价格确实不便宜,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五六年的工资。但对他来说,虽然有些吃力,倒也不是完全承受不起。

"而且,"孙宇继续说道,"我表哥说这事儿不能大张旗鼓地办,需要私下里谈。房主姓陈,是个退休的中学教师,人很好说话,但也比较谨慎。"

"什么时候可以去看看?"郑昊问道。

"今天下午就行。我表哥已经跟陈老先生说好了,下午三点在草厂胡同十五号见面。"

郑昊点点头:"好,那我们下午就去。"

下午三点,郑昊跟着孙宇,骑车来到了前门附近的草厂胡同。

这是一条典型的北京老胡同,青砖灰瓦,槐树成荫。胡同里很安静,偶尔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口聊天,几个孩子在胡同里追逐嬉戏。

草厂胡同十五号是一个朱红色的大门,门上的铜环已经有些斑驳。门前种着一棵老槐树,浓密的枝叶为整个院门投下一片阴凉。

"应该就是这里了。"孙宇看了看门牌号,轻轻敲了敲门。

"谁啊?"里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陈老师,我是王建国介绍来的。"孙宇大声回答。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出现在门口。他中等身材,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式眼镜,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脸上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温和表情。

"你们就是建国说的那两个小同志吧?"老人笑着说道,"我姓陈,叫陈博文。快进来,快进来。"

走进院子,郑昊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北京二进四合院,布局规整,结构完善。进门是一个不大的前院,正面是垂花门,门两侧种着两棵石榴树,正值夏季,绿叶繁茂。

穿过垂花门,就是主院了。正房三间,坐北朝南,房屋高大宽敞,屋檐下还挂着几个鸟笼。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两间,院子中央铺着青砖,显得古朴典雅。

"这院子是我祖父留下的,"陈老先生一边领着他们参观,一边介绍着,"民国时期我祖父在这里开过私塾,后来传给了我父亲,再传给了我。我在这里住了快四十年了,说不舍得是假的。"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舍,但随即又坚定地说道:"不过人老了,院子太大了也住不过来。我的两个儿子都在上海工作,短时间内回不来。与其让这么好的院子空着,不如转给年轻人,也算是物尽其用。"

郑昊仔细看了看房屋的结构。正房的梁柱都很粗壮,虽然有些年头了,但保养得不错。厢房的条件也还可以,稍微修缮一下就能住人。

"陈老师,这院子的面积有多大?"郑昊问道。

"总共差不多有三百平方米,"陈老先生回答,"正房每间大概二十平方米,厢房稍微小一些,每间十五平方米左右。还有这两个院子,加起来也有一百多平方米。"

郑昊心中暗自计算了一下。按照后世的标准,这样的四合院绝对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即使按照现在的价格标准,两千块钱虽然不便宜,但考虑到位置和房屋质量,也算是相当划算了。

"房屋的产权证件都齐全吗?"这是郑昊最关心的问题。

"当然齐全,"陈老先生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拿出几张泛黄的纸张,"这是民国时期的房契,这是解放后的产权证明,这是最近的房屋登记证明。建国已经帮我核实过了,手续完全没问题。"

郑昊接过那些证件,仔细查看了一遍。虽然他对这个时代的房产证件不是特别了解,但从表面上看,这些文件确实显得正规和完整。

"陈老师,您刚才提到的价格......"郑昊试探着问道。

"两千块钱,"陈老先生很爽快地说,"这个价格我已经考虑过了,确实不便宜,但也是合理的。在北京,像这样的四合院已经不多了,而且这个位置也不错,离前门、天安门都很近,交通方便。说实话,有人出过更高的价,但我不喜欢那些人的为人。"

郑昊点点头。确实,这个位置很好,离他工作的青华园也不算太远,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就能到。

"不过,"陈老先生话锋一转,"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郑昊有些紧张地问道。

"我希望买主是个真正爱护这个院子的人,"陈老先生认真地说道,"这里有我们家几代人的回忆,我不希望看到它被糟蹋。如果你买下来只是为了转手赚钱,那我宁可不卖。"

听到这话,郑昊心中反而感到一阵温暖。这个老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家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怀让人敬佩。

"陈老师,您放心,"郑昊诚恳地说道,"我买这个院子是为了自己住的,而且我也很喜欢这种传统的北京民居。如果我买下来,一定会好好保护它,不会随意改动结构。"

陈老先生仔细看了看郑昊,似乎在判断他话语的真诚程度。过了一会儿,他点了点头:"我看得出来,你是个实在人。那这样吧,如果你真的决定要买,我们可以找个时间办手续。"

"我需要考虑一下吗?"郑昊心中其实已经决定了,但还是礼貌地问道。

"当然,买房子是大事,应该慎重考虑。"陈老先生很理解,"这样吧,你回去想想,如果决定了就托建国联系我。我这边也不着急,好的买主比高价更重要。"

走出四合院的时候,郑昊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个院子无论从位置、结构还是价格来说,都很符合他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陈老先生这个人让他很有好感,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他很放心。

"怎么样?"孙宇在一旁问道,"看得还满意吗?"

"很满意,"郑昊点点头,"我决定买下来。"

"这么快就决定了?"孙宇有些惊讶,"两千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啊,相当于我们好几年的工资呢。"

"钱的问题不大,"郑昊自信地说道,"我现在有些积蓄,再加上翻译的收入,凑齐两千块钱还是可以的。关键是这个机会难得,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骑着自行车在夏日的北京胡同里穿行,郑昊心中充满了期待。很快,他就要有属于自己的四合院了。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幸运。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