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易完成

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易完成


回到宿舍,郑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点自己的家底。

他打开床头柜的抽屉,拿出一个铁皮饼干盒——这是他的的全部存款。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各种面额的钞票,还有几张存折。

项目的工资加上各种补贴,每月能有八十多块钱。再加上外语系的翻译工作这几个月也带来了不少收入,他还上矿场粉碎机的二百块钱,又给家里寄了五百。现在他的手头只有一千八百块。

"一千八百多块钱,"郑昊默默计算着,"还差两百块钱左右。"

这个缺口不算大。手头那本刚接的德文机械手册,完成后就是四百多块钱,正好填上这个窟窿。

更重要的是,他对未来的收入很有信心。815项目进入正轨后,收入肯定还会增加。而德语翻译这块,随着与蒋教授合作的深入,工作量也会越来越多。

想到这里,郑昊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下午,郑昊再次来到草厂胡同。这次,他带着王建国一起来办手续。

王建国是个三十出头的干练汉子,在房管所工作多年,对各种手续门清。他随身带着一个旧皮包,里面装着各种表格和印章。

"陈老师,这是房屋转让协议,您看看有什么问题。"王建国从皮包里拿出几张表格,递给陈博文。

陈老先生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看协议内容。协议很简单,主要条款就是房屋转让、价格确认和双方责任。

"小郑,钱准备好了吗?"陈老先生问道。

郑昊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里面装着一千八百块钱:"陈老师,这是一千八百块钱。还有二百块钱,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您看可以吗?"

陈老先生想了想:"可以。不过这样吧,你先交一千八百块钱做定金,剩下的二百块钱一个星期内交清。手续我们现在就办,房子你随时可以搬进来。"

"那太好了,谢谢陈老师。"郑昊感激地说道。

王建国在一旁笑道:"陈老师就是爽快,换了别人,肯定要等钱齐了才办手续。"

接下来就是办理各种手续。王建国拿出房产证、转让协议、身份证明等文件,在茶几上摊了一桌子。陈老先生和郑昊分别在各种文件上签字、按手印,王建国则负责填写各种表格和盖章。

"好了,手续基本办完了。"王建国收拾着文件,"剩下的就是去房管所备案登记,这个我来办就行了。大概三五天就能拿到新的房产证。"

陈老先生从怀里掏出一串钥匙,郑重地递给郑昊:"小郑,这个院子现在就是你的了。这是大门钥匙,这是各个房间的钥匙。希望你能好好爱护它。"

接过钥匙的那一刻,郑昊心中涌起一阵激动。这是他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且还是这样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四合院。

"陈老师,您什么时候搬走?"郑昊问道。

"我明天就搬,"陈老先生说道,"东西不多,早就收拾得差不多了。你后天就可以正式入住。"

两天后的上午,郑昊推着一辆借来的平板车,载着自己的全部家当,来到了草厂胡同十五号。

他的行李很简单:一个木头箱子装着衣服和书籍,一个铁皮箱子装着工具和技术资料,还有一些日用品和被褥。这就是他在北京的全部家当。

用钥匙打开朱红色的大门,走进院子,郑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槐花香味,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青砖地面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美好。

陈老先生已经搬走了,但院子被打扫得很干净。正房里留下了一些基本的家具: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一个大衣柜,还有一张老式的木床。

"先把东西放下,然后去买一些必需品。"郑昊心中盘算着。

他把行李放在正房里,然后骑着自行车出门采购。第一站是前门大街的百货商店。

1971年的前门大街依然繁华,各种商店鳞次栉比。百货商店里人头攒动,商品虽然不算丰富,但基本的生活用品还是齐全的。

郑昊拿着购物清单,开始了他的大采购。

首先是锅碗瓢盆。一套搪瓷盆要八块钱,铝制的炒锅十二块钱,各种碗碟加起来又是十几块钱。这些东西虽然不需要票证,但价格也不便宜。

然后是床上用品。棉被要布票,每床需要八尺布票,价格是二十五块钱。床单、枕套也都需要布票。好在郑昊这几个月积攒了不少各种票证,倒也够用。

最贵的是家具。一张写字台要六十块钱,还需要家具票。书柜要五十块钱,也要家具票。这些票证比较难弄,郑昊只好暂时放弃,想着以后再想办法。

一圈下来,花了一百多块钱,买了两大包东西。郑昊用自行车驮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运回四合院。

下午,他又去了一趟菜市场,买了一些蔬菜和肉类。1971年的物价还是比较便宜的,青菜几分钱一斤,猪肉八毛钱一斤,但需要肉票。一条鲤鱼一块二毛钱,算是比较贵的了。

傍晚时分,郑昊在自己的四合院里做了第一顿饭。虽然厨艺一般,但在自己的家里吃饭,感觉就是不一样。

吃过晚饭,他开始整理房间。正房作为卧室兼书房,东厢房做厨房,西厢房当储物间。院子里的石榴树下,他还搭了一个简易的凉棚,可以在夏天的晚上在那里纳凉读书。

夜深了,郑昊躺在自己的床上,听着胡同里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和更夫的梆子声,心中充满了踏实感。

这是属于他的空间,他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工作、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这座四合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住在这里,他感觉自己与这座古老的城市建立了更深的联系。

第二天一早,郑昊被一阵说话声吵醒。

走到院子里,他看到大门外站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正和隔壁的邻居聊天。

"哎呀,陈老先生搬走了?"女人的声音有些惊讶,"昨天我还看到有人搬东西呢。"

"可不是嘛,房子卖给一个外地小子了。"隔壁的邻居回答,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屑,"也不知道哪儿来的暴发户,居然买得起陈老先生的院子。"

郑昊意识到她们在讨论自己,便走到门口主动打招呼。

"您好,我是新搬来的住户,我姓郑。"他礼貌地说道。

那个女人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撇了撇嘴:"哟,还挺年轻啊。你是哪儿的人啊?"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8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