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一百七十九章 海鹰之眼

第一百七十九章 海鹰之眼


郑昊的大脑飞速运转。

海杂波背景下的弱小目标检测,这在后世,是一个经典的雷达信号处理问题。解决它的核心,就是利用目标和杂波在多普勒频率、空间分布和运动轨迹上的差异。

而实现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实时信号处理能力。

这,正是微处理器的用武之地!

“首长,”郑昊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答道,“理论上完全可行。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专门的数字信号处理板。通过对雷达回波进行高速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由于导弹快艇这样的高速目标,和相对低速的海浪,它们的多普勒频移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在频域上,像筛子一样,把代表海浪的低频信号滤掉,只留下代表高速目标的高频信号。”

“不仅如此,”郑昊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加入‘恒虚警率处理’(CFAR)算法。系统可以根据周围杂波的强度,自动调整检测的门槛。就像一个有经验的哨兵,在嘈杂的环境里,会自动提高警惕,专注去听那些不寻常的声音。这样,就能在滤除杂波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漏掉真正的威胁。”

FFT、CFAR……

又是一串全新的名词。但那位海军将领和中将副主任,却从郑昊清晰的描述中,听懂了其核心思想。

“好!”海军将领一拍大腿,激动地站了起来,“小郑同志,这个项目,就交给你了!我们叫它‘海鹰之眼’项目!你需要什么人,什么设备,什么资源,海军给你全力保障!”

这是“长城一号”接到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军工订单!

它不再是理论探讨,不再是技术报告,而是一个明确的、带有实战需求的、硬邦邦的军事项目!

“不过,这个项目,密级很高。”中将副主任补充道,“不能放在青华园。我们会在京郊,为你们提供一个专门的、安保措施更严密的研发场所。你回去后,从‘长城一号’项目组里,挑选最核心、最可靠的骨干,组成‘海鹰之眼’攻关小组。”

郑昊的心,再次被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填满。

他知道,从接受这个任务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就将正式成为国防科工战线上,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奇兵。

告别了几位首长,郑昊走出西山宾馆时,已是满天星斗。

晚风清凉,吹在脸上,却吹不散他内心的火热。

他抬头仰望星空,仿佛看到了在那遥远的大洋之上,一艘艘悬挂着红星的战舰,因为拥有了“海鹰之眼”,而变得更加警惕,更加强大。

他知道,自己的重生,正在以一种他从未想过的方式,深刻地改变着这个国家的命运。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21章  “海鹰之眼”:新基地与神秘的“0号样品”

从西山宾馆回来后,郑昊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中。

“海鹰之眼”项目,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引擎,推动着“长城一号”团队,向着一个全新的、更具挑战性的方向全速前进。

在李伟业和秦志的全力支持下,一支精干的攻关小组迅速成立。

郑昊亲自挂帅,担任组长。

周煜,这位在精密机械和自动化控制领域已经炉火纯青的专家,自然是硬件研发的不二人选。他将负责将郑昊脑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板,从图纸变成现实。

孙宇,这位心思缜密的工艺专家,则负责解决芯片在军工环境下的可靠性问题,包括特种封装和三防(防潮、防盐雾、防霉菌)工艺。

小张和小李,这两位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软件高手,将负责核心算法的软件实现,把复杂的FFT和CFAR算法,用机器语言,一句句地“敲”进芯片里。

刘天柱虽然没有直接进入核心攻关小组,但他接到了一个同样重要的任务——负责新基地的建设和后勤保障。用李伟业的话说,他是攻关小组的“大管家”,要确保前线的战士们,有枪有粮,无后顾之忧。

几天后,一辆军用吉普车,载着郑昊和他的核心团队,驶向了京郊的一处秘密所在。

车子七拐八绕,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最终驶入了一片被高墙和电网包围的区域。门口,荷枪实弹的卫兵,一丝不苟地检查着他们的证件和通行令。

这里,就是他们未来的战场——国防科工委直属715研究所。

研究所的所长,是一位名叫高远的中年人。他看起来文质彬彬,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军人特有的干练和锐利。

“欢迎来到715所,郑昊同志。”高远和郑昊握了握手,开门见山,“你们的‘海鹰之眼’项目,是所里目前优先级最高的任务。我们已经为你们腾出了一整栋实验楼,所有的设备和资源,都对你们开放。”

在高远的带领下,郑昊等人参观了他们的新“阵地”。

这栋三层的实验楼,条件比青华园的实验室,好了不止一个档次。这里不仅有更先进的仪器设备,还有恒温恒湿的超净工作室、电磁屏蔽室,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环境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高温、低温、振动等可靠性测试。

“高所长,太感谢了,这里的条件,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周煜激动地抚摸着一台崭新的示波器,爱不释手。

“应该的。”高远笑了笑,“我们都是为国家干活。你们负责攻克最难的技术,我们负责提供最好的保障。”

他顿了顿,领着郑昊来到一间被严密上锁的房间前。

“这里,是为你们准备的‘考题’。”

高远打开门,房间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设备,只有一个巨大的、像是磁带录音机一样的机器,和几盘用铁盒子装着的、盘口有半米宽的磁带。

“这是……”郑昊有些疑惑。

“这是我们从东海舰队的警戒雷达上,实地录制的回波信号。”高远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里面,有风平浪静时的信号,有十二级台风天的信号,也有……混杂在强海杂波中的,真实的高速快艇目标信号。”

他指着其中一盘贴着红色标签的磁带。

“这盘,我们称之为‘0号样品’。里面包含了三个不同距离、不同航向的模拟靶船信号。它们非常微弱,被强大的海浪杂波所淹没。我们海军最有经验的雷达兵,对着屏幕盯上几个小时,也只有不到30%的概率能发现其中一个。”

高远看着郑昊,眼神灼灼。

“郑昊同志,你的任务,不是在纸上谈兵,不是在实验室里做仿真。你们的‘海鹰之眼’系统,最终要能处理这些最真实的、记录了战场残酷环境的信号。什么时候,你们的系统能把这‘0号样品’里的三个目标,一个不差地、清晰地标示出来,你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第一步。”

这,就是军工项目和民用项目的最大不同。

它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差不多就行”的说法。它要求的,是100%的成功,是能在最恶劣、最真实的环境下,完成指定任务。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5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