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0号样品
郑昊的心,瞬间被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的快感所填满。
他走到那台记录仪前,眼神锐利:“高所长,我明白了。这盘‘00号样品’,就是我们的试金石。”
接下来的日子,这栋实验楼,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战斗堡垒”。
郑昊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攻关。
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那盘磁带里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芯片能够处理的数字信号。这需要一个高速的模数转换器(ADC)。
现有的ADC芯片,速度和精度都远远达不到要求。
郑昊再次展现了他“上帝视角”的威力。他没有选择去硬磕高性能ADC芯片,而是提出了一个巧妙的“并行交错采样”方案。
他让周煜用四片性能平平的低速ADC,像四个轮流工作的工人一样,通过精密的时钟控制,交替地对信号进行采样。每一个ADC的采样速度虽然慢,但四片组合起来,等效的采样率,却提升了整整四倍!
这个方案,巧妙地绕开了单个元器件的性能瓶颈,用系统设计的智慧,弥补了硬件上的不足。
硬件的难题解决后,软件的挑战接踵而至。
小张和小李,这两位年轻的程序员,面临着他们职业生涯中最艰巨的任务。
他们要把郑昊给出的、写满了复杂数学公式的FFT和CFAR算法,用极其有限的指令集和内存资源,在“长城一号”的升级版芯片——“长城一核”上实现。
每一条指令,每一个内存单元,都必须精打细算。
他们废寝忘食,几乎是把汇编指令手册翻烂了。困了,就在行军床上眯一会儿;饿了,就啃几口刘天柱送来的馒头。
郑昊则像一个战地指挥官,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战场之间来回穿梭。
他时而和周煜讨论电路板的布局和走线,以减少信号串扰;时而和小张他们,为一个算法的优化,争论得面红耳赤。
一个月后,第一块“海鹰之眼”数字信号处理板,终于制作完成。
它看起来并不起眼,一块巴掌大的电路板上,焊接着一颗核心的“长城一核”芯片,四片ADC,以及一些外围的逻辑和存储芯片。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块小小的板子,承载着太多的希望。
决战的时刻到了。
高远、李伟业、秦志,所有关心这个项目的人,都聚集在了那间放着“0号样品”的房间里。
周煜小心翼翼地将“海鹰之眼”系统,连接到信号记录仪的输出端。系统的另一端,则连接着一台显示器。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开始吧。”郑昊沉声说道。
周煜按下了记录仪的播放键。
那盘神秘的“0号样品”,开始转动。
显示器上,立刻出现了一片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雪花点,像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暴风雪。这就是原始的雷达回波信号,里面混杂着强大的海浪杂波。
肉眼,根本无法从中分辨出任何有用的信息。
小张在键盘上敲入指令,启动了“海鹰之眼”的处理程序。
那一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只见显示器上的画面,开始发生神奇的变化。
那片狂暴的“暴风雪”,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迅速地梳理、过滤。大片的雪花点,瞬间消失了。
原本混沌一片的屏幕,在短短几秒钟内,变得干净而清爽。
就在这片干净的背景上,三个微弱但清晰的红色亮点,突兀地、坚定地,跳了出来!
它们在屏幕上,以不同的速度,沿着不同的轨迹,缓缓移动。
一个,两个,三个!
不多不少,正好三个!
“天哪……”高远猛地冲到屏幕前,死死地盯着那三个红点,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拿出一张海图,和屏幕上的目标位置、航向一对比……
完全吻合!
“成功了……它……它真的把三个目标都抓出来了!”高远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颤抖,他猛地回头,抓住郑昊的肩膀,用力地摇晃着,“郑昊同志!你们……你们创造了奇迹!”
实验室里,爆发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热烈的欢呼声。
郑昊看着屏幕上那三个跳动的红点,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成就感。
这,不仅仅是三个目标。
这是海军未来在惊涛骇浪中,洞察一切的——
鹰之眼!
“海鹰之眼”的初战告捷,在长城一号研究所乃至整个国防科工委内部,都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
高远所长第一时间将测试结果上报。那段清晰地显示出三个目标的录像带,和“0号样品”的原始信号录像带一起,被送到了那位海军将领和科工委副主任的案头。
据说,那位一向沉稳的海军将领,在看完录像后,激动地一拍桌子,把桌上的茶杯都震倒了。他当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加快“海鹰之眼”的工程化和装备化进程!
一时间这栋实验楼,成了整个国防科工系统最耀眼的“明星”。
各种资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这里倾斜。
从苏联进口的、全国都找不出几台的高精度频谱分析仪,被连夜送了过来。
专门从上海调来的、国内最顶尖的电路板制版和焊接工人,充实到了周煜的硬件团队。
甚至,为了让攻关小组的成员们能安心工作,刘天柱的后勤保障,也鸟枪换炮。每天的伙食,都有一荤两素一汤,周末还能加餐吃上一顿肉包子。
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郑昊带领团队,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攻关——系统的工程化和小型化。
实验室里的原型机,虽然性能强大,但体积庞大,功耗也高,像一个臃肿的怪物,根本无法安装到空间有限的舰艇雷达舱里。
郑昊的目标,是把整个系统,做成一个可以即插即用、尺寸不超过一个标准机箱的“黑盒子”。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它要求更高的集成度,意味着他们需要设计自己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把原来电路板上那些分立的逻辑芯片,全都集成到一两块芯片里去。
它要求更低的功耗,意味着他们必须在电路设计和算法上,进行极致的优化。
它要求更高的可靠性,意味着孙宇的特种封装和三防工艺,必须通过最严苛的环境测试。
新的战斗,再次打响。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