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奇特的周煜
“海鹰之眼”初战告捷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吹遍了815所的每一个角落。
之前因为英特尔4004而产生的一丝阴霾,被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一扫而空。
整个项目组,上至高远所长,下到每一个普通的测试员,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
郑昊那番“小米加步枪”的理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被所有人奉为圭臬。
是啊,你的4004是厉害,是通用,是强大。
可那又怎么样呢?
你能帮我们的海军兄弟,从十二级台风的巨浪里,揪出那该死的导弹快艇吗?
不能!
但我们的海鹰之眼,能!
这就够了!
在特定的战场上,解决最迫切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这就是我们的胜利!
随着科工委的正式命令下达,“海鹰之眼”项目全面进入工程化和装备化阶段。
各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资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着这栋实验楼倾斜。
全国最顶尖的电路板腐蚀和焊接专家,从上海连夜调来,充实到了周煜的硬件小组。
孙宇的可靠性测试小组,也得到了一批全新的环境模拟设备,可以模拟更极端的海上环境。
就连刘天柱的后勤保障,也再次升级,食堂里甚至出现了从特供渠道搞来的咖啡,专门给需要熬夜的科研人员提神。
整个团队,都沉浸在一种打了胜仗之后,乘胜追击的亢奋状态中。
然而,作为总设计师的郑昊,却在所有人的狂热中,保持着一丝冷静。
他知道,从实验室原型机,到能够安装在舰艇上,经历风吹浪打、盐雾侵蚀、还能稳定运行的装备,中间还有一条无比漫长的路要走。
小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这三座大山,每一座都不比当初攻克“0号样品”来得轻松。
尤其是ASIC芯片的设计,更是重中之重。
这相当于要把现在这块巴掌大的、插满了各种分立元件的电路板,压缩到几片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里去。
这不单单是简单的微缩,它涉及到全新的电路设计、逻辑综合、版图布局,每一步都是在向着国内半导体技术的无人区探索。
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也为了让团队成员换换脑子,郑昊向和李伟业提议,将ASIC设计小组的核心工作,暂时搬回青华园的实验室。
那边有更完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人才储备,可以和715所这边形成互补。
这个提议得到了批准。
于是,在一个清晨,郑昊带着ASIC设计小组的核心成员,包括周煜,暂时返回了他们奋斗过的地方——青华园。
回到熟悉的环境,见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所有人都感到一种亲切。
项目组的老同事们,听说“海鹰之眼”大获成功的消息,都跑过来祝贺,脸上写满了羡慕和敬佩。
“周工,听说你们搞了个大名堂,把海军首长都给镇住了?”
“老周,可以啊,不声不响干了件大事!”
周煜被众人围在中间,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拍着胸脯,半开玩笑地说道:“那必须的!也不看看是谁跟着郑昊总师混的!我们这叫强强联合!”
看着眼前这热烈而淳朴的一幕,郑昊也不禁微笑起来。
这才是他想要的团队氛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短暂的庆祝后,工作立刻步入正轨。
郑昊召集了ASIC小组和青华园这边的几位技术骨干,开了一场技术研讨会。
会议室里,郑昊站在黑板前,详细阐述着“海鹰之眼”系统ASIC的设计思路。
“……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两块核心ASIC。第一块,我称之为‘数据接口与地址控制芯片’,代号‘长城辅一’。它的任务,是管理四路ADC进来的高速数据流,进行缓存、排序,并为‘长城一核’提供精确的地址总线控制,确保CPU能最高效地读取到它需要的数据。”
“第二块,是‘逻辑与时钟控制芯片’,代号‘长城辅二’。它负责生成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复杂时钟信号,包括对四片ADC进行并行交错采样的精密时钟,以及对外围存储器的读写控制逻辑。”
郑昊的思路清晰无比,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拆解成两个功能明确、接口清晰的模块。
在场的人都听得连连点头。
“郑总师,这个思路非常清晰!”一位青华园的老研究员赞叹道,“把复杂的时序和地址逻辑从主CPU里剥离出来,做成专门的协处理器,这样‘长城一核’就能专心负责算法运算,整个系统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郑昊点了点头:“没错,这就是设计的核心思想——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他继续在黑板上画着芯片内部的逻辑框图,讨论进行得非常热烈。
周煜作为硬件小型化小组的组长,同样参与了这次讨论。
他负责的部分,是如何将这两块ASIC和“长城一核”以及其他外围器件,最高效地集成到一块小尺寸的电路板上。
一开始,周煜的发言还很正常,提的都是关于封装尺寸、引脚定义、散热等硬件工程师该关心的问题。
但随着讨论的深入,郑昊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郑总师,”周煜忽然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长城辅一’,它在处理ADC数据流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加入某种校验或者加密机制?”
这个问题一出,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下。
郑昊停下手中的粉笔,看向周煜。
“为什么这么问?”郑昊的语气很平静。
“我是这么想的,”周煜解释道,“数据从ADC进来,到CPU处理,中间经过了‘长城辅一’。这段数据通路的安全性很重要。万一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外部的强电磁干扰,导致数据比特位发生了翻转,那CPU算出来的结果,可能就是错误的。这在战场上,是致命的。”
他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完全是从技术可靠性的角度出发。
一位研究员也附和道:“周工考虑得有道理。军工产品,可靠性是第一位的。加个奇偶校验,或者更复杂的CRC校验,虽然会增加一些逻辑门,但能换来更高的可靠性,是值得的。”
郑昊没有立刻回答,他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周煜的这个问题,本身没有问题。
但问题在于,问这个问题的人,是周煜。
他是一个硬件工程师,他的专长在于电路、在于版图、在于物理实现。
而数据校验、加密,这已经触及了系统架构和信息安全的领域,这通常是软件工程师或者系统架构师才会去深度思考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郑昊凭借着他重生者的“上帝视角”,深知后世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在一个连“计算机病毒”这个词都还没出现的年代,在一个连数据安全概念都极其模糊的时代,周煜能提出这个问题,他的技术嗅觉,未免也太超前了。
郑昊看着周煜,周煜的表情很坦然,一副纯粹为了技术探讨的样子。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5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