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方案之争
办公室外的走廊里,芯片组的成员们都围在那里,一个个忧心忡忡。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其实都倾向于张副总工的方案。
毕竟,在航天这种人命关天,不容有失的领域,可靠永远是压倒一切的铁律。
林峰的方案,太冒险了。
郑昊没有立刻表态。
他静静地听着,让两个人把所有的观点,所有的理由,都充分地表达出来。
他知道,这种时候,强行压制任何一方,都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埋下更大的隐患。
必须要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等两人都说得口干舌燥,暂时停了下来,郑昊才缓缓开口。
“张工,林峰,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里那块巨大的白板前,拿起了一支笔。
“今天,我们不争论概念,也不讨论谁对谁错。”
“我们就干一件事,算一笔账。”
他回头看着两人,“我们北斗的导航信号,最核心,最耗费计算资源的算法,是什么?”
林峰和张副总工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道:“信号的捕获和跟踪。”
“没错。”
郑昊点点头,在白板上写下了捕获和跟踪两个词。
“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个过程,我们的芯片,具体需要做什么。”
他没有画什么高深的架构图,而是直接开始写起了伪代码。
“信号捕获,本质上,是一个二维的搜索过程。一个维度是时间延迟,一个维度是多普勒频移。我们需要对接收到的信号,和本地生成的伪随机码,进行大量的相关运算。”
他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写下了一行行的相关函数公式和循环嵌套代码。
他的字迹,清晰而有力,逻辑缜密得令人发指。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被吸引了过去。
他们看着白板上那逐渐展开的,无比复杂的运算过程,仿佛看到了一台芯片内部,数据是如何在疯狂地奔流。
“看这里。”
郑昊用笔,圈出了代码中最核心的一个循环。
“这个循环,是整个捕获算法的核心。它包含了乘法、加法和移位操作。在一个捕获周期内,这个循环,要执行多少次?”
他看向林峰。
林峰的脑子转得飞快,立刻报出一个数字:“大约是两百零四万六千次。”
“对。”郑昊点点头,“那么,我们再来看。如果我们用CISC架构,执行一次这样的循环,需要多少个时钟周期?”
这次,他看向了张工。
张工是这方面的老专家,他皱着眉头,心算了一下。
“CISC指令功能强大,但执行周期长。一条乘加混合指令,至少需要5到6个时钟周期。”
“很好。”
郑昊在白板上写下:CISC = 204.6万 x 6 = 1227.6万个时钟周期。
然后,他转向林峰。
“如果用你设计的RISC架构呢?”
林峰的眼睛亮了,他激动地说:“RISC采用流水线技术,指令周期短!虽然需要把乘加指令拆分成多条简单指令,但通过优化的编译器和流水线执行,平均下来,完成一次循环,只需要2个时钟周期!”
郑昊在白板上写下:RISC = 204.6万 x 2 = 409.2万个时钟周期。
两个数字,并排写在一起。
1227.6万。
409.2万。
差距,一目了然。
整整三倍!
办公室里,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给震撼了。
这意味着,在同样的芯片主频下,采用RISC架构的芯片,完成一次信号捕获的速度,是CISC架构的三倍!
这在分秒必争的导航定位中,是何等巨大的优势!
张工的脸色,开始变得有些难看。
他没想到,郑昊会用这种方式,把两种架构的优劣,如此直观地,量化地,摆在所有人面前。
郑昊没有停。
“这还只是捕获。我们再看跟踪环路。”
他又在白板上,写下了一系列关于锁相环和锁频环的控制算法代码。
“跟踪环路,对实时性要求更高。每一次迭代,都必须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完成。我们看,CISC架构下,完成一次环路滤波和鉴相,需要10个时钟周期。而RISC,只需要4个。”
“这意味着什么?”
郑昊的声音,陡然提高。
“这意味着,在同样的主频下,RISC架构的跟踪精度,可以做得更高!对动态信号的适应性,可以做得更强!”
“现在,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
郑昊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功耗,和什么成正比?和芯片的晶体管数量,和运行时钟频率,成正比!”
“RISC架构,因为指令集简单,硬件逻辑单元就少,晶体管数量,可以比同等性能的CISC芯片,少三分之一!时钟周期更短,意味着在完成同样任务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把主频降得更低!”
“晶体管数量少三分之一,主频再降一半,请问,最后的功耗,能差多少倍?”
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回答了。
答案,写在了每一个芯片组成员,那震惊到无以复加的脸上。
郑昊这番分析,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将两种技术路线的内脏,剖开来,血淋淋地,展示在所有人面前。
他没有去争论那些虚无缥缈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他只用最基础,最无可辩驳的数学和工程逻辑,来告诉大家:
对于北斗导航这个的任务来说,RISC架构,不是冒险,而是最优解!
它不仅更快,更强,甚至,更省电,更可靠!
之前还坚定地站在张副总工一边的那些工程师们,此刻,已经全部倒戈。
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林峰那个新式方案的向往和激动。
张工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白板上那一行行推导,一张老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输了。
输得心服口服,输得体无完肤。
他引以为傲的经验,在郑昊那碾压性的,绝对的,理性的技术洞察力面前,被击得粉碎。
突然,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走到郑昊面前,对着这个比他儿子还年轻的总设计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郑总师,我……我错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和愧疚。
“是我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差点因为我的保守,耽误了整体计划大事。我……我向您检讨。”
然后,他又转向林峰。
“林峰同志,对不起。你的方案,是对的。从今天起,我们芯片组,所有人都听你的!我这个老家伙,给你打下手!”
林峰看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连忙上前扶住他。
“张工,您千万别这么说,我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还需要您多指点……”
一场几乎要让团队分裂的路线之争,就这样,被郑昊用最硬核,最无可辩驳的方式,完美地化解了。
整个芯片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统一,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北斗工程,这台巨大的机器,扫清了内部的最后一个障碍,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向着那个两年的目标,全力冲刺。
时间,在紧张而充实的工作中,飞速流逝。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2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