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将计就计
安全部门的效率极高。
第二天一早,一份关于伊万诺维奇的详细背景调查报告,就放在了罗副主任的办公桌上。
报告证实了郑昊的猜测。
这个伊万诺维奇,真实身份是美国情报局技术分析部的副主任,真名叫约翰·汉克。
他履历上的瑞典身份,完全是伪造的。
他就是一条专门咬人的毒蛇。
“这个混蛋!竟然敢把主意打到我们北斗头上来了!”
罗副主任看着报告,气得直拍桌子。
“小郑,你的意见呢?是立刻把他抓起来,还是驱逐出境?我们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在外交上敲打敲打美国人!”
郑昊摇了摇头。
“罗副主任,抓他,太便宜他了。”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一条训练有素的猎犬,如果只是打死,那就太浪费了。最好的办法,是让他给我们带一条错误的路,把他主人引到沟里去。”
罗副-主任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郑昊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将计就计?”
“没错。”郑昊点了点头,“这个汉克,现在肯定以为自己拿到了我们的核心机密。我们就要让他把这份机密,顺顺利利地带回去。”
“我们不但不抓他,还要帮他。”
罗副主任的眼睛亮了。
“怎么帮?”
“很简单。”郑昊笑了,“猎犬找到了宝贝,总得想办法藏起来,再偷偷运回家吧?我们就给他创造一个藏宝贝和运宝贝的机会。”
一个周密的计划,在郑昊的脑海中迅速成型。
两天后,715所组织了一场内部的技术成果展示会。
这场展示会,保密级别很高,按理说,汉克这样的外宾,是绝对不允许参加的。
但是,在郑昊的刻意安排下,安保工作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疏漏。
汉克利用这个疏漏,成功地潜入了展示会后台的一个资料准备室。
在那个房间里,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没有上锁的文件柜。
文件柜里,放着一沓厚厚的,封面印着“北斗导航系统信号体制白皮书(草案)”的绝密文件!
大卫的心脏,瞬间狂跳起来。
他知道,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
他用随身携带的微型相机,以最快的速度,将整份文件,一页不落地,全部拍了下来。
这份白皮书,当然是郑昊让林峰的团队,连夜赶制出来的。
里面的内容,就是围绕着郑昊那天送给大卫的那个“分层复用正交编码”技术路线,进行的天衣无缝的扩写和深化。
从理论推导,到仿真数据,再到硬件实现方案,应有尽有。
看起来,真实得不能再真实。
任何一个顶级的信号专家来看,都会认为这是一份价值连城的,代表着世界最前沿水平的技术宝典。
拿到情报后,汉克没有再做任何多余的停留。
第二天,他就以身体不适为由,提前结束了交流访问,匆匆离境。
他走得顺风顺水,没有受到任何盘查和阻碍。
这一切,都让他更加确信,自己这次的任务,完成得神不知鬼不觉,堪称完美。
一周后,美国,CIA总部。
一份被标注为最高优先级的加密情报,送到了局长的办公桌上。
情报的内容,正是汉克带回来的那份北斗白皮书。
CIA立刻召集了来自NASA、国防部、以及麻省理工林肯实验室的最顶尖的一批科学家,对这份情报进行评估。
评估的结果,让所有美国专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上帝啊!中国人疯了吗?”
“这种信号体制……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性能,要比我们现有的方案,强太多了!”
“它的抗干扰能力,测距精度,都将是革命性的!”
“不行!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实现!一旦他们的北斗系统,采用这种信号体制,我们的GPS,将在一夜之间,变得落后不堪!”
恐慌,在美国的顶尖技术圈子里迅速蔓延。
美国国防部立刻下达了最高指令:
第一,不惜一切代价,研发出能够有效干扰和压制这种系统的电子战系统。
第二,立刻启动GPS系统的升级计划,必须在中国人之前,拿出性能更优越的新一代信号体制。
一场由郑昊亲手导演的,针对美国人的战略欺骗行动,成功了。
美国人,被郑昊画出的那张大饼,成功地引上了一条投入巨大,但却注定是死胡同的歪路。
他们将为此,浪费掉未来几年宝贵的时间,和数以十亿计的美元。
而这,正是郑昊为北斗工程,争取到的,最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
北斗大本营。
当罗副主任和李将军,听完郑昊的整个计划复盘后,两个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的老将军,看着郑昊,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们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在他们的概念里,对付间谍,就是抓起来,审问,枪毙。
可郑昊呢?
他把间谍,当成了一个免费的,还自带干粮的信使。
不仅没花国家一分钱,还成功地把敌人给带到沟里去了。
这叫什么?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小郑啊……”李将军看着郑昊,感慨万千,“我以前觉得,你就是个技术天才。现在我才发现,我错了。”
“你这脑子,要是当年去搞情报,我们这些人,恐怕都没饭吃了!”
罗副主任也是一脸的服气。
“兵者,诡道也。你这一手将计就计,玩得比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溜。我算是彻底服了。”
郑昊笑了笑。
“雕虫小技而已。能骗过他们,还是因为他们骨子里的傲慢。他们不相信,我们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所以,我们随便给他们画一条路,他们就信了。”
解决了外部的威胁,郑昊立刻把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项目本身。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外部的敌人被暂时引开,内部的矛盾,却开始浮现。
这一天,芯片组的负责人林峰,和他的副手,一位从苏联留学回来的老专家,两个人红着脸,一路争吵着,直接冲进了郑昊的办公室。
“郑总师!您来评评理!”
林峰年轻的脸上,满是激动和委屈。
“我认为,我们的导航芯片,必须采用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这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他的副手,五十多岁的张副总工,毫不相让,把一份报告拍在桌上。
“胡闹!简直是胡闹!精简指令集,那是国外学术界搞的新潮玩意儿,根本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工程验证!卫星上天,可靠性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用成熟稳定的复杂指令集(CISC)架构!这是原则问题!”
两人的争吵,几乎要把屋顶掀翻。
整个芯片组,也因为这个路线之争,分成了两派,工作几乎陷入了停滞。
郑昊看着眼前的两人,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他知道,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路线之争。
这更是一场,代表着未来的“新思潮”,和代表着过去的“旧经验”之间,一次无法避免的激烈碰撞。
第14章 路线之争,力排众议!
郑昊的办公室里,气氛剑拔弩张。
林峰和张副总工,一个代表着激进的创新,一个代表着稳妥的传承,互不相让。
“张总工,我承认CISC架构成熟可靠,但它的效率太低了!指令冗余,结构复杂,功耗也大!我们的卫星对功耗和计算效率的要求有多高,您不是不知道!”林峰据理力争。
张副总工把眼镜一推,毫不客气地反驳:“效率?功耗?林峰同志,你是不是忘了我们是在干什么?我们是在造卫星!不是在攒收音机!卫星上了天,出了问题,谁去修?你的高效率,你的低功耗,在‘万无一失’这四个字面前,一文不值!”
“我设计的RISC架构,同样可以做到高可靠性!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验证……”
“时间?我们有时间吗?”张副总工打断他,“郑总师给的期限是两年!两年之内,你拿什么去验证一个全新的,连美国人自己都还没玩明白的芯片架构?这是拿国家项目当儿戏!”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