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地方士绅的“最后挣扎”
江南,苏杭府。
烟雨朦胧,画舫凌波。这座自古便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富庶之城,此刻,却笼罩在一股前所未有的、压抑而焦躁的气氛之中。
城中最负盛名的“得月楼”内,平日里一位难求的雅间,今日却被一位神秘的富商,以三倍的价钱包了下来。
雅间内,没有丝竹管弦,没有妙龄歌姬,只有十几个身穿绫罗绸缎、头戴儒巾的中年男子。他们,便是苏杭乃至整个江南地区,最有权势、最富有的士绅地主和盐商巨贾的代表。
然而,这些平日里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威风八面的“大人物”,此刻却一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一般。
“诸位,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咱们就真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一个身材肥胖、满面油光的盐商,猛地一拍桌子,将上好的龙井茶震得洒了一桌。他叫黄四海,掌控着江南近三成的私盐贸易,是这群人中财力最雄厚的一个。
“黄员外说的是!”一个面容清瘦、留着山羊胡的地主附和道,“你们是没去通州那鬼地方看过!那哪里还是大梁的天下?简直就是他林知节的独立王国!”
这位地主,上个月刚从通州回来,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他所见的“恐怖”景象:
“数万泥腿子,不住茅草屋,不住瓦房,住的是那种叫‘水泥’的灰色盒子里!他们不信神佛,不敬祖宗,信的是那个什么‘格物致知’的歪理邪说!他们的孩子,不读《论语》,不学《孟子》,跑去那个什么‘工人夜校’,学的是算术和画图!”
“最可怕的是什么?是人心!”他提高了嗓音,眼中满是惊恐,“我家的佃户,跑了三分之一!城里米铺的伙计,宁愿不要工钱,也要跑去运河工地上当什么‘合同工’!他们就像着了魔一样,都说要去挣那什么‘希望新村’的房子!再这么下去,不出半年,咱们的田谁来种?咱们的店谁来看?咱们这些人,都要变成光杆司令了!”
他的一番话,像一瓢冷水,浇进了在座所有人的心里,让他们从头凉到脚。
他们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林知节在通州搞的那些东西——运河、工厂、工人新村——其最终目的,根本不是什么“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
他是在掘他们的根!
几百年来,他们这些士绅阶级赖以生存、赖以统治地方的根基是什么?
是土地,和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的人!
他们通过掌握土地,控制了农民的生计;通过宗族法规,控制了农民的人身;通过垄断教育,控制了农民的思想。农民们,就像他们圈养的牲口,世世代代,只能为他们耕作、为他们服务,看不到任何改变命运的希望。
可现在,林知节出现了。
他用大运河工程,提供了一个不需要土地就能活下去的去处。
他用高薪和福利,打破了宗族的束缚,给了人们自由迁徙的勇气。
他用工人新村和夜校,描绘了一个“知识改变命运”、“劳动创造财富”的、前所未闻的“新世界”。
他像一个手持巨斧的巨人,一斧子、一斧子地,砍在了他们统治秩序的根基之上!
孔伯都大人……终究还是看错了。他以为林知节只是一个与他们争夺朝堂权力的政敌。可事实上,林知节是要将他们整个阶层,连根拔起,彻底埋葬!
“黄员外,您见多识广,又是咱们这次‘同舟会’的主心骨,您说,咱们到底该怎么办?”一个丝绸商人,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黄四海。
“同舟会”,是他们这些在孔伯都倒台后,幸存下来的“反林同盟”残余势力,秘密成立的新组织。他们知道,自己早已被周正的稽查司盯上,如今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若是不抱团取暖,迟早要被一个个清算干净。
黄四海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诸位,事到如今,退无可退。林知节要断我们的生路,我们……就要断他的粮路!”
“断他的粮路?”众人面面相觑。
“没错!”黄四海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如同毒蛇吐信,“通州工地上,有数十万张嘴要吃饭!林知节的新村盖得再好,夜校办得再热闹,可人要是饿肚子,三天就得造反!他不是能耐吗?他能用水泥变出粮食来吗?”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笑意。
“我们江南,乃是大梁的鱼米之乡,天下七成的粮食,都出自我们手中!从明日起,我黄家名下所有粮铺,闭门谢客!所有粮仓,封仓停粜!市面上一粒米,也不许卖!”
他环视众人,声音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也能与我黄某人同舟共济!咱们所有人,联合起来!将江南所有的粮食,都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我不信,他林知节还能从天变出粮食来!”
“只要我们能撑上一个月,不!哪怕是半个月!通州工地的粮价,必然飞涨!到时候,人心惶惶,工人们吃不上饭,自然会作鸟兽散!他那什么‘希望新村’,就会变成一座鬼城!到时候,那些跑掉的佃户和伙计,还不是得乖乖地回来,跪着求咱们给口饭吃?”
“此计,名为‘釜底抽薪’!只要我们成功,林知节在通州的一切心血,都将毁于一旦!到时候,陛下看他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自然会对他失去信任。我们……才有翻身的机会!”
雅间内,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黄四海这个毒计,给震惊了。
囤积居奇,制造粮荒……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足以抄家灭族的滔天大罪。
可是,他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一想到自己那正在飞速流失的佃户和财富,一想到林知节那张永远云淡风轻、却让他们不寒而栗的脸,他们心中的恐惧,最终战胜了对朝廷法度的敬畏。
“干了!”
“黄员外说得对!他林知节不仁,就别怪我们不义!”
“反正横竖都是一死,不如拼一把!”
求生的本能和对利益的贪婪,让他们达成了罪恶的共识。
三天后。
一场无声的、却比任何战争都更加致命的“经济战”,在整个江南地区,骤然打响。
苏杭、金陵、扬州……所有江南的富庶城镇,一夜之间,所有的米铺、粮行,都齐刷刷地挂上了“东家有恙,暂停营业”的牌子。
市面上的粮价,开始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向上攀升。
第一天,涨三成。
第二天,涨五成。
第三天,直接翻了一倍!
普通百姓家中的存粮,迅速告罄。城里开始出现抢购潮,人们为了半袋陈米,争得头破血流。恐慌,如同瘟疫一般,在城市中蔓延。
而这股恐慌,很快便通过运河,传到了千里之外的通州。
“断粮了!江南断粮了!”
“听说了吗?苏杭的米价,已经涨到五两银子一石了!”
“完了完了!咱们工地上这点工钱,怕是连饭都吃不饱了!”
流言蜚语,在数十万工人之间飞速传播,引起了巨大的骚动。虽然总办处的粮仓里还有存粮,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饥饿的恐惧,让工人们开始人心浮动。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已经开始收拾包袱,准备离开这个“看起来很美,却可能要饿死人”的地方。
通州,总办处。
陈凡看着雪片般飞来的、关于各地粮价飞涨的情报,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大人!林大人!您快想想办法吧!”他冲进林知节的书房,声音里都带上了一丝哭腔,“这帮江南的士绅,简直是疯了!他们这是要置天下百姓于死地,要挖我们新政的根啊!”
书房里,林知节依旧是那副雷打不动的“咸鱼”姿态。
他正戴着一副自己打磨的老花镜,聚精会神地研究着一幅地图。那不是大梁的地图,而是一张他凭着记忆画出的、简陋的世界地图。他的手指,正停留在一片被他标注为“美洲”的大陆上。
【玉米、土豆、番薯……这些高产作物,才他娘的是解决粮食危机的王道啊。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听到陈凡的呼喊,才慢悠悠地抬起头,摘下眼镜。
“慌什么?”他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面根本不存在的浮沫,“天塌不下来。”
“还……还不慌?”陈凡急得直跺脚,“再过三天,咱们的存粮就要见底了!到时候,数十万工人一旦哗变,后果不堪设想啊!”
“哦,那帮江南的土财主,终于坐不住了啊。”林知节的脸上,非但没有一丝担忧,反而露出了一丝“果然如此”的、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
他站起身,走到陈凡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陈凡啊,你记住。一个旧阶级的灭亡,必然会伴随着其最疯狂、最歇斯底里的反扑。他们现在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了‘粮食’上,这恰恰说明,他们已经黔驴技穷,再也拿不出任何新的招数了。”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那片正在拔地而起的“希望新村”的工地,眼神变得深邃而冷酷。
“他们以为,他们掌握了粮食,就掌握了天下的命脉。”
“可他们这些坐井观天的蠢货,又怎么会知道……”
“在我林知节的棋盘上,粮食……从来就不是一个只靠土地就能生产出来的东西。”
他回过头,对着已经完全懵掉的陈凡,下达了一系列让他匪夷所思的命令。
“第一,传我命令,从明日起,通州所有工地及新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
“第二,立刻派人,去琼州,给王徽送一道我的亲笔信。”
“第三,通知《大梁时报》,准备好最大版面的特刊。三天后,我要让整个江南的士绅地主们,都亲眼看一看……”
“什么,才叫真正的、降维打击。”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24/2389325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