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边关来信
不出半月,本县和邻县已有六家铺子挂上了“珍馐记”的招牌,统一的装饰风格成了万年县一道新的风景线。
为了保证品质,叶宁宁专门培训了两名技术指导,负责巡回各加盟店进行质量检查和新品教学。
她还将现代餐饮业的标准化流程引入到这个时代,从食材配比到烹饪时间都做了详细规定。
深秋的第一场霜降之前,叶家的土豆终于迎来了丰收。
金灿灿的土豆堆成了小山,叶宁宁带着工人们连夜加工,制成易于储存的土豆粉和薯干。
新开的作坊里蒸汽腾腾,飘出的香气引得路人频频驻足。
“宁丫头,你这脑袋到底随了谁?”叶母看着忙碌的作坊,既骄傲又困惑。
叶宁宁抱着她的胳膊,撒娇道:“当然是随您啊,您做菜那么好吃,怎么都吃不够。”
听着女儿甜甜的话,叶母开心的笑了起来。
乡试放榜的日子到了,叶宁宁陪着叶明远去看结果。
十月的晨风已带着刺骨的寒意,叶宁宁裹紧了新做的棉斗篷,看着叶明远在马车前不停地踱步。
“别转了,”叶宁宁笑着打趣,“再转下去,地上的霜都要被你磨化了。”
叶明远声音微微发抖:“阿姐,我...”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铜锣声。
姐弟俩同时转头,只见县衙方向人头攒动,几个衙役正往告示栏上张贴黄榜。
叶明远来不及说什么,就朝告示栏跑去。
叶宁宁连忙跟上去,拥挤的学子中,她一眼就看见弟弟正仰着头,死死盯着榜单最上方。
“谢元...”叶宁宁顺着他的目光念出声,随即猛地捂住嘴,“榜首?!”
叶明远缓缓转过头,眼圈通红,嘴角却控制不住地上扬。
这个向来稳重的少年突然一把拉住叶宁宁的衣袖,哽咽道:“阿姐,我做到了...”
周围响起一片道贺声。
叶宁宁拍着弟弟颤抖的脊背,忽然在人群中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赵秉彦正阴沉着脸站在榜尾,他的名次在二十名开外。
这个曾经让原主痴迷的秀才,如今面色灰败得像被霜打过的茄子。
“明远!”赵秉彦突然挤过来,强撑着笑容拱手,“恭喜夺得案首!”
叶明远客气地回礼。
赵秉彦的目光越过他,落在叶宁宁身上。
少女褪去了曾经的痴肥,杏眼桃腮在雪色斗篷的映衬下,竟有几分惊鸿照影的明媚。
“宁宁妹妹...”赵秉彦放柔了声音,“许久不见,你愈发...”
“赵公子。”叶宁宁冷淡地点头,随即挽住弟弟的手臂,“我们该回去给家里报喜了。”
走出人群,叶明远低声道:“阿姐,我想参加明年的春闱。”
叶宁宁眼睛一亮:“正好!我打算在省城开分号,到时候......”
她突然想起什么,狡黠一笑,“不如请林大人当你的指导老师?他可是两榜进士出身。”
腊月二十八,万年县迎来了今冬最大的一场雪。
鹅毛般的雪片簌簌落下,将“珍馐记”的招牌裹上一层银装。
作为薯食店旗舰店,叶宁宁把另外两间准备其他用途的铺子干脆都拿来装饰了一下,珍馐记的铺面一下扩大了两倍。
叶宁宁坐在暖阁里,面前堆着小山般的账册:“加盟铺子十二家,净利分成二百八十六两;加工作坊产出土豆粉八百斤,山药粉五百斤...”
叶宁宁拿起已经学会使用的毛笔蘸了蘸墨,在总账上落下最后一笔。
她揉了揉发酸的脖颈,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出神。
半年前她还是个连毛笔都握不好的农家胖丫头,如今竟有了这么一份产业。
“姑娘,老夫人让送来的红枣糕。”新来的丫鬟杏儿轻手轻脚地进来,放下食盒又退了出去。
叶宁宁拈起一块还冒着热气的糕点咬了一口,甜糯的滋味在舌尖化开。
她忽然想起什么,放下糕点擦了擦手,闭目凝神。
意识沉入灵泉空间的瞬间,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面而来。
空间比上次进来时又扩大了一倍有余。
原本一亩见方的田地如今延伸成三亩,灵泉也从碗口大小变成了清可见底的池塘。
先前种的一茬庄稼已经收获,新种的小麦又抽穗;旁边的药圃里,人参、当归等药材长势喜人;最让她惊喜的是新开辟的果林,上次随手种下的桃树竟然已经开花。
“果然如此...”叶宁宁蹲在灵泉边,看着水中游弋的肥美鱼群。
这半年她推广土豆种植,开设加盟铺子带动就业,每做一件惠及百姓的事,空间就会相应扩大。
泉水似乎也更加清冽,她掬了一捧饮下,顿觉神清气爽,连熬夜对账的疲惫都一扫而空。
忽然听到外界传来敲门声,连忙退出空间。
“姑娘,有您的包裹。”杏儿抱着一个青布包袱站在门外,“说是从边关加急送来的。”
叶宁宁心头一跳,接过包袱时指尖微微发颤。
打发走丫鬟,她有些着急地解开布结,里面是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和一个小巧的木匣。
信纸展开的瞬间,那熟悉的字迹让她的心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
谢昀的字如其人,清隽中透着锋芒,一笔一划力透纸背:
“宁宁姑娘惠鉴:边关苦寒,忽忽已至寒冬。每忆万年县中与姑娘商讨农事、共研火药之景,恍如昨日...”
开头是客套的寒暄,但字里行间却透着温度。
谢昀详细描述了边关屯田的进展。将士们已经种下了土豆,很快就能解决军粮短缺的难题;火药武器在北狄决战中发挥了奇效,如今边境已基本平定。
信的末尾,笔迹突然变得轻快起来:
“...偶得闲暇,忆及姑娘曾言烟火之妙,遂以火药改制数枚。边关战事未歇,不得亲燃为憾。倘蒙不弃,可于除夕夜试之,或可添几分年节喜气。谢昀再拜。”
叶宁宁放下信纸,打开木匣,里面整齐排列着十二支细长的纸筒,每支下面都垫着防潮的油纸,显然是精心准备的。
“这个家伙......”她的眼眶忽然却有些发热,战场上刀剑无眼,他竟还有心思琢磨这些。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902/1111103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