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格物之院
初元四年,夏。
长安城东郊。一片原本荒芜的土地之上,一座庞大的建筑群正在拔地而起。
这里没有宫殿的奢华,也没有府邸的精致,有的,只是一排排整齐、实用至上的瓦房,以及几座高高耸立、不知其用途的巨大砖石结构高炉与望楼。
整个工地热火朝天,数千名工匠在其中忙碌着。
这里便是当朝丞相、云梦侯云毅,继“市舶司”之后,又一个惊世骇俗的手笔——一个由他以丞相府名义建立的、史无前例的全新机构。
其名曰:“大汉格物院”。
“宿主,坦白说,我越来越看不懂你的操作了。”系统的声音在云毅脑海中响起,带着一丝深深的困惑,“你又是搞经济,又是搞民生,又是搞军事。现在连‘科技攀升’的路线你都要一个人给点亮了吗?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做已经严重地违反了一个合格历史穿越者最基本的‘低调发育’原则?”
云毅站在一座尚未完工的高楼之上,俯瞰着脚下这片由他亲手规划的、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工地,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低调发育?”他在意识里反问道,“你觉得,我现在还有资格谈‘低调’吗?”
系统沉默了。
是啊,当朝丞相,托孤重臣,云梦侯。
他早已是这大汉帝国那颗最耀眼的太阳之下,最庞大的影子。
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早已与“低调”二字绝缘。
“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云毅的声音变得有些悠远,“我不可能永远守护着这个帝国,我总有老去、死亡的一天。我能做的,是在我还在的时候,为这个我深爱着的文明,尽量地多留下一些火种。毕竟,谁知道我下一世是什么样,还有没有这样能将整个帝国权利握在手中的机会了?”
“政治、经济、军事,这些都是‘术’的层面。君王贤明,则国泰民安;君王昏聩,则一切都会推倒重来。”
“唯有科技,”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于信仰的光芒,“唯有这些能真正改变生产力、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道’,才是能跨越时间、跨越王朝更迭,真正流传下去的东西;才是能让这个文明在日后面对那些更野蛮、更强大的敌人时,依旧能挺直腰杆的根本。”
“所以,我要建这座格物院。它将是我留给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
格物院尚未建成,但一纸由丞相府发出的“招贤令”,早已传遍了天下的每一个角落。
招贤令上,没有要求任何的家世、品行与经学修为,它只招两类人:
第一类,是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无论你是会冶炼百炼钢的铁匠,还是会烧制薄如蝉翼瓷器的窑工,又或是能建造十二层高楼的木匠……只要你技艺超群,无人能及,格物院便虚位以待。
第二类,则是在“杂学”之上有过人天赋的奇人异士。
比如精通算学、能推演天象计算历法的术士;比如熟悉农事、能辨识土壤培育良种的老农;再比如那些游走于民间、身怀家传绝技的铃医……
这道在士大夫看来简直是“不务正业”的招贤令,却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无数地位卑微、一生都不曾想过自己能与“官府”二字扯上任何关系的能工巧匠与“杂学”人才,都怀着忐忑与期盼的心情,向着长安涌来。其中还有不少从安陆远道而来的云氏子弟。
担心对云氏子弟偏颇,云毅亲自担任主考官。
他在丞相府设立了一个巨大的考场,他出的考题更是千奇百怪:他会让一个铁匠当着他的面,用不同的火候、不同的淬火方式去锻造一把刀,然后比较其最终的硬度与韧性;他会给一个算学大家一道关于“鸡兔同笼”或是“勾股定理”的应用题;他也会让一个老农,仅凭一捧泥土的颜色与湿度,去判断这块土地最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
他用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在短短数月之内,便为他未来的帝国科学院,网罗了上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
初元五年,春。
大汉格物院,正式落成。
落成那日,云毅亲自带着他招揽来的一百多名“院士”,走进了这座他们未来的“家”。
他将格物院分成了数个不同的“司”:有专门研究如何提高钢铁产量与质量的“冶金司”;有研究如何利用水力、风力来驱动器械的“机械司”;有负责勘探、设计水利工程的“水利司”;还有负责观测天象、修订历法的“天文司”;以及,负责研究药理、改良医术的“医药司”……
每一个司,都由该领域最顶尖的人才来领头。
而云毅自己,则兼任格物院的“山长”。
他每周都会抽出两天的时间,亲自来到这里。
他不直接参与任何的研究,他只做两件事:
第一,给钱,给物,给人。
只要是研究需要,无论多么珍奇的材料、多么巨大的花费,他这个大汉丞相兼财神爷都大笔一挥,绝无二话。
第二,是给“方向”。
他会走进“冶金司”,看似不经意地提一句:“诸位,可曾想过,若将高炉建得更高一些,风力鼓得更足一些,那铁水是否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温度?”
他会走进“机械司”,画下一张草图:“诸位,你看,我们若是用一环扣一环的齿轮来传递动力,是否能将水车的力量放大数十倍?”
他还会走进“医药司”,告诉那些医官:“所有的药物,其疗效都需经过反复的验证。我建议,你们可以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用药,另一组则不用,以此来判断其真正的疗效。此法,我称之为……”他想了想,说出了一个这个时代的人都听得懂的词,“……‘阴阳参照法’。”
……
他就像一个来自未来的幽灵,将无数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科技火种,以一种“灵感”、“构想”和“提议”的形式,不经意地播撒在了这些这个时代最聪明的大脑之中。
他不求他们能立刻理解,他只求这些种子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然后在未来的某一日,开出足以改变整个文明进程的灿烂之花。
然而,云毅这在后世看来足以封圣的伟大举动,在当时许多人眼中,却成了他“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的最大罪证。
那些被他罢黜的儒生们,在听闻丞相府竟耗费巨资,去供养这么一个由“工匠”、“农夫”、“术士”所组成的“藏污纳垢”之所时,发出了最后的、也是最无力的哀嚎。
一名曾经的太学博士,在自己的家中悲愤地写下了一篇文章。
文章里,他痛心疾首地指责云毅:
“……丞相之权,已然滔天!然其不思以德教化天下,反沉迷于此等奇技淫巧!……以金石为大道,以机巧为根本,以百工为师长……此非人之道!乃墨翟、公输班之鬼道也!长此以往,人心不古,机巧横行,我大汉二百年之礼乐教化,将毁于一旦!……此非汉相!实乃汉贼也!”
这篇文章在士林之中流传甚广,引来了无数失意儒生的共鸣。
云毅在丞相府,也看到了这篇文章的抄本。
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然后将它扔进了一旁的火盆里。
“夏虫,不可语冰。”
他端起茶杯,看着窗外那格物院方向高耸入云的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喃喃自语。
“你们不懂。但总有一天,你们的后人,会懂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99/239720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