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秦朝当神医,建立千年世家! > 第202章 盛世之忧

第202章 盛世之忧


建平五年(公元前28年),秋。

帝都长安,已然是煌煌盛世的气象。

国库之充盈远迈文景之时,吏治之清明堪比孝宣之世。

西域都护府威加万里,南疆市舶司利通四海。

人人皆言,一个足以媲美上古三代的治世已然来临。

所有的人都在称颂着这位几乎无所不能的传奇丞相。

然而,只有云毅自己知道,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浩瀚湖面之下,究竟还隐藏着怎样的汹涌暗流。

丞相府,书房。

夜,已深。

云毅没有批阅奏章。

他已年近古稀,两鬓风霜,昔日挺直的腰杆也微微有些佝偻。

他的面前,铺满了数百卷密密麻麻写满字的丝帛——《大汉法典·草案》。

这不是对《汉律》的修修补补,而是一次足以颠覆一个时代的重构。

他将自己这些年来所推行的所有新政——从《考功法》到《商贸法》——所有的一切都分门别类、详细地写入了这部法典之中。

他想要的不是简单地留下一些政策。

他想要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可以自我运转自我修正的制度。

他要将他所有超越时代的思想都固化下来,变成这个国家万世不易的根本大法。

他想起了多年前,那个他用一生去守护的挚友,孝宣皇帝刘询,在病榻之上,握着他的手问出的一个问题。

“毅弟……若有一日,朕与你皆化为枯骨,后世子孙昏聩,轻信谗言,废黜今日之新政,致使豪强再起,国本动摇,又当如何?”

当时他未能回答,现在他要为那位逝去的挚友,也为这个帝国,交上迟来的答卷。

翌日的大朝会,气氛平静得有些不同寻常。

当云毅手捧着那卷巨大的丝帛图轴,缓缓走入殿中时,所有大臣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汇聚了过来。

他们知道,这位从不出无用之招的铁腕丞相,今日,必有大事。

御座之上,年轻的皇帝刘康,看着自己这位亦师亦父的“相父”,眼中带着一如既往的信赖与敬重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的光芒。

“相父今日,又有何利国良策?”

云毅躬身,将丝帛呈上:“陛下,臣今日不为新策,只为固本。臣请陛下,为我大汉,立万世之法!”

他话音不高,却如洪钟大吕,在空旷的前殿嗡然作响。

当侍中将那份草案中,最核心的一条宣读出来时,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死寂。

“……凡《考功》、《均田》、《商市》等新政,皆当列为‘永世国策’,为我大汉之祖制。后世君主若欲更改,需经丞相府、御史台、宗正寺三府会审,陈述利弊,再上奏天子,由天子最终裁决……”

所有的大臣都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震惊。

这是……在用今日之法,去锁万世之君!

这是在用臣子之议,去为皇权套上一道无形的枷锁!

御座之上,刘康那张沉稳的脸上,也第一次闪过了一丝难看的神情。

但他依旧习惯性地问道:

“众卿,以为如何?”

这一次,第一个站出来的,不是那些早已被打倒的旧勋贵,也不是那些噤若寒寒蝉的腐儒。

而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御史大夫,张敞。

他是云毅一手提拔的得意门生,是新政最坚定的执行者。

此刻,他看着自己的恩师,脸上却满是深深的困惑与挣扎。

他出列,对着云毅,长揖及地。

“启禀丞相,”他声音艰涩,“下官以为,此举……不妥。”

云毅看着他,不动声色:“何处不妥?”

“丞相,”张敞直言不讳,“法乃治国之重器。然时移则世易,世易则事变。高皇帝之法,孝文皇帝亦有增删。若将今日之法,锁为万世之规,恐成后世之桎梏。此非为后世君王计,反倒是为其设下樊笼。”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诛心:“况且,以三府共议,来预设后世君主之政,是否有悖君臣之纲,有‘以臣议君’之嫌?恐会引来后世非议。”

“张大夫所言极是!”立刻便有许多并非敌对派系的中立大臣出列附和。

他们并非要反对云毅,他们只是本能地在维护那至高无上的皇权。

云毅静静地听着,看着那一张张充满了“善意”的困惑的脸。

他的心中,升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巨大孤独。

他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的另一场朝议。

那一日,议的不是法,是人。

是那个名叫王嫱的宫女。

那时的朝堂之上,也是这些人,或是他们的父辈,用着同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为国家大计”、“为汉匈永好”——便轻飘飘地决定了一个女子一生的命运。

云毅的耳边,仿佛又回响起了当时一位老臣的话:“……一女子之身,能安天下,此乃其福分,亦是我大汉之幸事。于国之大计面前,个人之得失,又何足挂齿?”

何足挂齿……

云毅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扫过张敞,扫过那些慷慨陈词的大臣。他们的脸与多年前那些人的脸渐渐重合。

他明白在他们眼中,那个女子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是一个可以用来彰显国威的“工具”。

她的幸福、她的意愿,无足轻重。

而今日,他们反对他,也是如此。

在他云毅眼中神圣无比,应当被所有人,包括君主,敬畏的《法典》,在他们眼中,与当年的王昭君一样,也不过是君主用以治理天下的“工具”罢了。

工具,又岂能反过来束缚主人的手脚?

云毅的心,在这一刻,凉了下去。

他知道,他无法向他们去解释,什么叫“制度的稳定性”远比“明君的偶然性”更重要;什么叫“将权力关进笼子里”。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在同一个世界。

他看向御座之上,那个同样面露困惑的年轻君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走上前,从侍中手中,亲手收回了那份他耗尽了无数心血的《大汉法典》。

“诸位大人所言,乃是正论。”

他对着众人,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无人能懂的疲惫与失望。

“此事,是毅,思虑不周了。”

他选择了妥协。

这是他拜相以来,第一次在朝堂之上,主动地收回自己的政令。

所有的大臣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都以为,这位一向说一不二的铁腕丞相,终于也有了“从善如流”的时候。

只有云毅自己知道。

他这不是妥协。

是放弃。

他放弃了去试图用制度来改变这个时代的想法。

他知道,即便他今日强行推行下去,等他死后,此法也一定会被废除。

他,终究还是无法与整个时代的惯性相抗衡。

“宿主,”系统的声音在他脑中响起,带着一丝罕见的感慨,“你输给了这个时代。但你,又似乎没有完全输。”

云毅没有回答。

他知道,制度的堤坝既然无法建成,那他能做的,只是……

去寻找一个能理解他、能继承他意志的……人。

一个,能用自己的身躯,去为这个帝国,堵住那滔天洪水的人。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99/2387880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