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盛世之基
建平七年(公元前26年),春。
在《大汉法典》的廷议以云毅的“妥协”而告终之后,长安城再次恢复了平静。
云毅没有再试图去推行那些太过超前的制度性改革,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新君刘康的教导之上。
他知道,制度或许无法万世不易,但一个被正确理念所塑造的君主,却能在他在位期间,尽最大可能地去延续这个帝国的辉煌。
于是,在这一年的春天,他向刘康提出了一个建议——巡狩天下。
他要带着这位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年轻帝王,去亲眼看看这个他即将要继承的庞大帝国,究竟是一副什么样的模样。
刘康欣然应允。
天子的车驾自长安出发,行的是那条早已贯通南北的巨大驰道。
道路宽阔平坦,足以容纳四辆马车并排行驶。
路面是用碎石、黄土混合着糯米汁层层夯实而成,坚硬无比。道路两旁,每隔十里便设有一座驿站,飞驰的信使与南来北往的商旅络绎不绝。
刘康坐在宽敞的安车之上,撩开车帘,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新奇与兴奋。
恰在此时,一骑插着红色令旗的军中信使自远处如旋风般卷来,沿着驰道飞驰而过,马蹄叩击在坚实的路面上,发出清脆而急促的“哒哒”声,转瞬间便消失在远方。
“相父,”刘康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有此驰道,朕之政令,一日便可抵千里之外!昔日孝武皇帝求而不得之速,如今已是寻常。天下,才算是真正地尽在朕的股掌之间。”
他的语气中,满是对帝国强大掌控力的自豪。
云毅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却摇了摇头,指向了驰道之下的另一条辅路。
那里,一列由数十辆牛车组成的商队,正深陷于泥泞之中,车夫们奋力地抽打着牛背,车轮却只是徒劳地空转。
“陛下,”云毅的声音很平静,“您可见那泥泞中的商队?”
刘康看了一眼,不以为意道:“商贾逐利之徒,其行自有其道,何须朕来操心?”
“陛下可知,”云毅缓缓说道,“那商队若也能上此驰道,其货物早三日抵达长安,国库便能早三日收到商税?而那商队中的每一名商贾、车夫,也能早三日回家,与妻儿团聚。驰道之用,非只为朝廷之政令,更在于商业之流通。政令如血脉,商业亦如血脉。血脉通,则国体强健;血脉瘀,则百病丛生。”
刘康脸上的兴奋微微一滞,顺着云毅的目光看去,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车队一路南下,抵达了会稽郡。
如今的会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偏僻的南国小郡,它已成为了大汉帝国最繁华的海上贸易中心。
港口之上桅杆如林,帆影蔽日。数艘巨大的、按照格物院图纸所造的“五千料”福船正静静地停靠在码头之旁。
无数的水手、工匠正紧张地忙碌着,将一箱箱包装好的丝绸、瓷器、茶叶吊装上船。
而在另一边,几艘刚刚从海外归来的商船正在卸货——一袋袋充满异域风情的胡椒、香料;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宝石、水晶;以及一些肤色黝黑、眼神精悍的昆仑奴。
刘康站在市舶司的高楼之上,俯瞰着这万商云集、货通四海的盛景,胸中升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
他看到几名穿着华丽丝绸的大食商人与几名披着袈裟的身毒僧侣,在看到他和丞相的仪仗之时,远远地便恭敬地躬身,行了一个他们本国的大礼。
“相父!”刘康指着那些卑躬屈膝的异国商人,激动地说道,“您看到了吗?这便是我大汉的天威啊!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皇祖父之志,在朕手中已然大成!”
云毅点了点头,目光却落在了那些正在从船上卸下的一箱箱货物之上。
“陛下,”他问道,“您可见那异域之珍宝?”
“自然看见了,皆是我大汉所无之奇物。”
“那您可知,我大汉卖去大食的一船茶叶,又能为我们换回多少战马与精铁?”云毅的声音依旧平静。
“……朕不知。”刘康再次摇了摇头,毕竟他在意的只是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陛下,天威非是万国来朝之虚礼,而是我大汉之丝绸瓷器,能换回足以装备三军之精铁与战马。利,才是维系天威之根本。若无利,则万邦来朝,不过是饮鸩止渴,徒耗国力罢了。”
刘康的脸色微微一变,似乎想反驳什么,但看着相父那平静深邃的眼神,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巡狩的最后一站,是长安东郊的大汉格物院。
这里是整个帝国最神秘也最核心的所在,是云毅一生心血的结晶。
刘康第一次走进这座他只在奏章上见到过的神奇院落,便被眼前的一切彻底地震撼了!
他看到了一座巨大的、由数个巨大水车所驱动的联排鼓风机。那几十个巨大的皮囊随着水车的转动一起一伏,发出如同巨兽呼吸般的沉闷声响。
它们将强劲的气流源源不断地送入旁边那座高达数丈的新式高炉之中,使得炉内的火焰呈现出一种刺眼的青白色。
“相父,”他指着那轰鸣作响的巨大水车与鼓风机,震撼地问道,“这……这是何物?”
“此物名曰‘水排’。”云毅脸上露出了一丝自豪的微笑,“它无需人力,只需这渭水之流,便可日夜不息地为高炉鼓风。其力胜过千百人力。有了它,我们高炉的温度便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炼出来的钢,其质也远胜从前。”
刘康听着,眼中迸发出了炙热的光芒!
“若能将此等利器大量装备于军队,”他激动地说道,“那我大汉还有何敌手?!”
他看着眼前这些充满了力量与智慧的造物,看着自己的相父,眼中充满了一种近乎于崇拜的狂热。
在巡狩结束之后返回长安的路上,他由衷地说道:“相父!您真乃天人也!您所建立的这一切,足以让我大汉强盛千年万年!”
“是吗?”云毅看着他,反问道。
“难道不是吗?”
“陛下,”云毅看着他摇了摇头,声音里充满了一种深深的疲惫,“您看到了这驰道之平坦,港口之繁华,格物院之精巧。这都是强盛的果实,却非强盛的根基。”
“根基?”刘康不解。
“是。”云毅点头,“陛下,您只见驰道之上,万民为您跪拜,却未见那驰道之下,商贾趋利之心与信义为本之法度。”
“您只见港口之中,万商云集,四夷宾服,却未见那风帆之后,商业流通、其道自活之精神。”
“您只见格物院内,鬼斧神工之器,却未见那高炉背后,格物穷理、不泥于古之匠心。”
他看着眼前这个依旧有些迷茫的年轻帝王,声音轻得如同叹息。
“陛下……您看见了龙,翱翔于九天之上,威加四海。”
“却未看见,那承载着龙飞于九天的……风与云。”
“这才是真正的强盛之基。”
“而,这些……”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了一丝深深的失望,“……陛下,您似乎并不关心。”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99/2385759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