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世祖之葬
洛阳南宫,长秋殿内。
大汉皇帝刘秀,崩于此殿。
梓宫循旧例,将先帝归葬于西京长安郊野的原陵。
送葬的队伍自洛阳宫城出发,浩浩荡荡,不见首尾。
自洛阳至长安,数百里驰道皆铺满洁白的细沙,车轮碾过,悄然无声,如一条通往九泉的寂静银河。
十万玄甲北军扈从梓宫两侧,甲叶无声,士卒们的脸上是发自内心的哀戚。
长街之上,万民空巷,无数百姓自发臂缠黑纱,跪伏于地,为这位将他们从乱世中拯救出来的君主送行。
而在这无尽的哀荣之中,两支来自藩国的仪仗尤为引人注目。
江东吴王孙景,一身素缟,眉宇间带着商贾的精明与枭雄的锐气,但此刻却被悲伤冲刷得只剩疲惫。
巴蜀蜀王云辙,同样身着丧服,这位以“格物之术”治国的国主,脸上则是一贯的冷静,但那紧紧抿着的嘴唇,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原陵地宫前,梓宫缓缓抬入那早已修好的巨大地宫。
当那厚重的石门在数百名军士的合力推动下,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即将关闭时,孙景与云辙再也忍不住。
这两个在各自王国里以铁腕著称的君主,竟不顾仪态地扑上前去,抚着那冰冷的石门,放声大哭。
“大哥——!”
哭声嘶哑,不似作伪。
石门之后,埋葬的不仅仅是一个结束了乱世的雄主,更是那个曾与他们洛水盟誓、共定天下的“义兄”。
痛哭中,孙景的余光瞥见了一旁神情肃穆、身形尚显单薄的新君刘庄。
他不动声色的与身旁的云辙交换了一个眼神,眼神中含有只有他们彼此才能读懂的警惕。
“云王兄,”孙景的声音压得极低,混在风声与百官的哭声中,几不可闻,“再兴之世,竟以此门为界,就此而终了。”
云辙没有说话,只是缓缓点了点头,目光深邃。
是啊,就此而终了。
那个能与他们坐在同一张酒桌上,指着洛水笑谈天下、虽为君主却仍以兄弟之义相待的老人,不在了。
取而代之的,是御座之上那位心思难测的新君。
新君临朝,天下之势,诡谲难测,非复旧观矣。
葬礼结束三日后,洛阳太庙。
新君刘庄召集百官,共议先帝谥号、庙号。
大殿之上,气氛庄严肃穆。
丞相侯霸第一个出列,声音慷慨激昂,历数先帝之功:
“……先帝以布衣之身,起于南阳,削平群雄,再造汉室!其功一也!”
“……于洛阳和会,指洛水为誓,兵不血刃,使天下重归一统!其功二也!”
“……天下既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合吴蜀之力,再通西域,重振我大汉天威!其功三也!”
“其功其德,足以为万世之表率!”
“故臣等共议!”
侯霸对着御座之上的皇帝深深一拜,“当为先帝立世祖之庙,上‘光武’之谥!世祖光武皇帝!”
这尊崇无比的庙号与谥号一出,大殿百官皆山呼附议。
御座之上的皇帝刘庄,听着群臣对自己父亲的无上赞颂,眼中亦充满了骄傲与哀思。
当即准奏,为他父亲那波澜壮阔的一生,盖上了最光辉的定论。
然而,朝堂一片赞颂的背后,却是另一番景象。
河北,甄氏府邸密室。
几位北方世家大族的家主围坐于炭火之前,脸上没有半分悲伤,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庆幸。
“世祖皇帝这座压在我等头顶的大山,终于是移开了。”一名老者呷了一口温热的米酒,缓缓说道。
“是啊。”另一人附和道,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世祖皇帝虽借我等之力平定天下,但对我等世家却始终心存提防。”
“这些年,若非我等在‘孝廉之举’上寸步不让,怕是那云氏的《考功法》早已推行天下,到那时,我等这些诗书传家的门第,恐怕早已无立足之地了。”
为首的老者,乃是汝南袁氏的一位族老,他举起酒杯,眼中闪烁着心照不宣的光芒说道:
“如今新君即位,其性情比先帝更加仁厚,且尊崇儒学。”
他看着众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诸位,我等的好日子,或许……就要来了。”
……
就在洛阳城还沉浸在对先帝的追思与对未来的种种猜测之中时,千里之外,安陆云梦泽畔。
那座早已成为天下格物与医学圣地的云氏庄园之内,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宁静的夜空。
星辉映照着浩瀚的云梦泽,也照亮了那个刚刚降生的小小生命。
他的降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这个庞大的帝国,依旧在它既定的轨道上前行。
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个小小婴孩的脑海之中,正沉睡着足以再次颠覆整个世界的庞大灵魂。
永平八年(公元69年),夏。
安陆,云氏庄园。
书院之内,八岁的云易正跪坐在席上,听着老师讲解那枯燥的《春秋》。
“……《春秋》者,记事之言也。其言之褒贬,皆有微言大义……”
老先生在堂上讲得摇头晃脑,唾沫横飞。
而云易则听得昏昏欲睡,他对这些之乎者也毫无兴趣。
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庄园另一头,那两个被家族列为“圣地”的地方:
一个是“云梦医谷”。
他曾偷偷溜进去一次,看到过那里面浸泡在巨大琉璃瓶中的、一具完整的人体骨骼标本,那森白的骨骼与完美的结构,带给他的震撼远胜于任何圣人经典。
而另一个则是“格物书院”。
那里更是充满了各种不可思议的奇迹:有能自己转动不停的水车,有能将最坚硬的铁块像揉面团一样捶打成型的巨大水力铁锤。
那些才是真正吸引他的东西——那些充满了力量与未知之美的东西。
他不止一次地偷偷跑去那两个“圣地”,但每一次都会被庄园的护卫抓回来,然后再被他的父亲罚抄一百遍《孝经》。
“云易!”老先生的戒尺突然,不轻不重地敲在了他的头顶,“竖子!又在走神!罚你将《孝经》再抄一百遍!”
云易吃痛,不情不愿地站起身,心中却是一阵腹诽:“又是《孝经》,这书我都快能倒着背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99/2379428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