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小说之王严鸿影 > 第53章 复旦

第53章 复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边城市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边城市已然是一座现代化城市了。住房逐渐稠密起来,相互拥挤,像蓄水池里的水一样逐渐上升。大厦开始向高处发展,不断加高,就像压缩的液体,不断向上喷发,都想高出邻居,好探出头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城市无止境地扩展,大地产商像眼光卓越的军事家似的攻城略地,快活地、没有秩序地延伸着自己的版图。可话又说回来,这一时期,商业、工业、科技和文化,一切与这个城市的活力、生命和灵魂有关的东西,都在汇集和沉淀,汇集着一个时代文明的、新生的潮流,沉淀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的智慧。

边城市被分成了三个相互独立的城区,分别是老城区、新城区和工业区。每个城区各有自己的面貌、姿态、特点和历史。老城区占据着市中心,是三个城区里最古老、面积最小的一个。它就是其余两个城区的母亲,就像一个裹脚老太婆插在两个美丽、高大的女儿之间。这个城区的外观,与其说是古老,还不如说是陈旧,当时政府就有改变老城区面貌的计划了。从那时起,这个城区每天都要毁掉一部分,要不了多久,只能从老照片上目睹原貌了。第一条地铁线的起点站就在老城区落成。一条地铁无论建在城区的哪一块,都宣告旧建筑的死亡和新建筑的诞生。旧房屋倒塌,新房屋升起。隧道由市中心向外扩散,穿梭不停的地龙在隧道里隆隆奔驰,而布满幼芽的大地则随之震动、开裂,吞没旧住宅,让新住宅冒出来。

在地铁起点站的出口外,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路段。街道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到处是兴致勃勃的购物者。穿过步行街,看见一个广场,正中有一座喷泉,上面站立着一个小尿童的石雕像,表情轻松而随意。广场的另一头开着一间门面不大的画廊。画廊夹在一家海鲜餐厅和一家高档时装店之间,也就是说,夹在吃的诱惑和穿的迷惑之间,因此显得比较冷清。然而如果你走进画廊,你会发现经营者非常有魄力且信心十足。展区白立方式的设计使得空间显得很低调,从而让人们能将注意力更集中于艺术品本身。石棉水泥板材质的屋顶看上去很有档次,高有二十五英尺,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画廊的采光有着很好的控制力度。考虑到将聚光灯打在艺术品上的传统做法过于夸张,以及避免不均匀的打光导致在画框或光亮的表面上形成强烈的反光,经营者通过不同类型的日光灯与轨道式白炽灯的组合,并控制好它们与墙面的距离,打造出均匀的、扩散性的、阴影面积最小化的照明效果。

画廊的主人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名叫莫箫笙。他的样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成熟些,不能说没有魅力。一头又浓又密的黑发下,脸型方正,透着阳刚之气。一双沉思的眼睛明亮而坚定,漾出一种诚意,一旦注视你了,便对你坦诚相见,决不掩饰自己,而你的目光也无从躲藏了。他个头不高,但是肩膀宽阔,充满人情味。他年轻时就结了婚,夫妻间琴瑟和谐,算得上一门幸福美满的婚姻。遗憾的是爱妻早几年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这给了他致命的打击,他至今还没完全走出悲痛的阴影。

艺术成了他最好的精神寄托。他虽不懂得绘画,但懂得鉴赏。他是极出色的艺术鉴赏家。一幅杰作总能让他联想起最美好的事物。画里那些他钟爱的灵魂所激发的爱,都已亘古不变,超脱于时光的销蚀了。他如同徜徉在一座古老的森林,林中有的净是绚丽多彩的画面。有些画从遥远的地方漂洋过海而来,始于荒蛮的年代,但不失其温馨与神秘;有些画既亲切又贴心,就像他亲密的伙伴,其中每一个轮廓都使他想起悲欢离合的往事;还有些画是他见所未见的,匠心独具地从黑暗的微光中提取出戏剧性的效果。于是他敞开心扉接受它们,如同大地祈求甘露的滋润。他就是这样在孤独的生活中品尝着画里那令人愉悦的美感。他像传说中的隐士那样,沉醉在艺术的庞杂和饱满之中。

九月将尽的一个黄昏,夕阳从玻璃门外斜射了进来,在橘黄色的地毯上投下了一条浅浅的光带。箫笙正在应酬一对有意购画的夫妇,为他们讲解展品的艺术特色。男人面容冷峻,穿着得体,一副傲慢而志得意满的样子,商人的特点显而易见。他对艺术一窍不通,却总爱带着权威的口吻信口开河,只有天晓得他在胡扯些什么。女人面色红润,下巴肥硕,身材壮实而匀称,整个人显得高大而丰腴。她对绘画很感兴趣,但是远比不上她耽于幻想的兴趣。当她独处时,喜欢没完没了地画苹果,因为这样可以拖延她慵懒的休憩状态,继续做她的美梦。她总爱在外人面前称自己的丈夫是最有鉴赏力的男人。而那个“最有鉴赏力的男人”则称她是最有潜力的画家。箫笙提到了画里所蕴含的深意,但夫妇俩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只是不时提一些无聊的问题。当谈到价码时,他们就摆出一副正经严肃的面孔,说他们不想在这方面花很多钱。艺术虽然高雅,但毕竟不是必须的。言外之意,就是一幅画不如一块牛排来得实在。选好画后,他们又带着满脸的不信任,问这幅画是否真的会升值。箫笙说该画家目前正被国内外的专业人士所看好。夫妇俩听后似乎满意了,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兴致高涨地离开了画廊。

送走了两个活宝,箫笙斜倚在接待区的沙发上沉思,眼睛半开半阖地睥睨着。现代人对待艺术的淡漠态度让他深有感触。中国人在本质上与别的民族一样,天生具有审美情感,错就错在中国人对待艺术的态度上。艺术全因着民族的虚伪而瘫痪了。正是这个虚伪歪曲了艺术的存在,令其受挫。它同样歪曲了眼光,挫败了生命,扼杀了冲动。这股古已有之的虚伪浸入到了中国人的灵魂里。现代人无法发挥自己全部的想象力去感受什么。他们忘记了绘画与人类真正的亲密关系,那就是感动。他们像瞎子看不见颜色一样地无视活生生的意象。想象力,包括直觉上的感悟能力正是他们所没有的。可怜的人们,他们直觉上的感悟能力已死。他们站在一幅美丽的图画面前,就如同一个瞎子站在一束玫瑰、石楠花和麝香前一样。他们会问:“请告诉我,哪个是红的,让我摸一下那红色吧!哪个是白的,让我摸一下那白色吧!可是,我为什么摸不出来啊?它到底是什么颜色啊?”可怜的中国人在艺术面前就是这副瞎像。

箫笙痛恨谎言,他真想在那些故作风雅的人的屁股上狠狠踢上一脚。  可是他太善良了,对那些装作被艺术感动的人永远坦诚相待。正当他的思想在漫无边际地游荡时,门开了,有新的客人进来了。他下意识地转头望向门口,情不自禁地一愣。进来的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年轻姑娘。她上身套着件浅蓝色毛衣,下身系了条绣花的白裙子,长发披肩,眉梢眼底透着一股飘逸的韵味,使她整张脸都显得生动而明媚。夕阳把她整个笼罩住,落日的余晖在她的脸上镶了一条金边。当玻璃门阖上的一刹那,无数反射的光点像雨珠般洒在她的身上。箫笙被眼前的画面惊呆了,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直到她手推轮椅缓缓来到他面前,他才慌忙地问道:

“小姐,是要买画吗?”

“不是,其实我是想卖画。我听说你们画廊可以代售,对吗?”

“没错。”他很好奇,“你要卖的画带来了吗?”

“带来了。”

她取下挂在轮椅把手上的画筒,拧开筒盖,从里面抽出一叠油画,递给了他。油画约有五六张,大小尺寸不一。他将油画平铺在桌面上,当最上面的第一幅画呈现在他眼前时,须臾间,他僵住了,彷如在暗夜中敞开了窗户。

图上画的是蔚为壮观的海上日出。这是最奇异的一刻。大海像一块闪烁着粼光的丝绒,在那儿起伏着、波动着。海面由夜色的黝黯转变为一片红浪,接着再转变为蔚蓝中嵌着白色的浪花。大海卷着浪花在汹涌翻滚,数道镶着金边的红色霞光从翻腾的浪层中射了出来。太阳在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上探出了头,拼尽全力地尝试着、弹跳着、反抗着,试图摆脱海水的钳制,带着必胜的信心,澎湃着燃烧的热血,义无反顾地往上冲,在无数朵绚烂云彩的烘托下,冉冉地向上升。海面倒映着鲜艳的红色,海水像是幻化成了一片沸腾的火海。

画面有一种彷如流水一般的律动。整幅画带着一种难言的力量,一种属于感情的、生命的、灵魂的力量。画中充斥了许多瀑布状的条纹,这些此起彼伏的条纹在画面上穿梭,让人联想到高挂天上、自由轻快的卷云。画面似乎无法抵挡其线条的运动趋势,向上滑入一片霞光万丈的魅影中。

箫笙鹄立未动,目光来回移动,斟酌着这幅画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一方面,他似乎无法承受近在咫尺的饱满以及震慑人心的复杂;另一方面,他又似乎无法理解远在天边的庞大以及令人心悸的深邃。他的眼睛就好像指尖一样,在油画的表面上游移轻拂,感受着它的质感。完成这件作品的画家显然在捕捉一些东西,一些并不属于画,而属于生命的东西,其虔诚心意可谓光明磊落。

他慢慢地抬起眼睛,望着身边坐在轮椅上的姑娘。光洁的脸庞、纤柔的下巴、清澈的眼睛,她看上去这么的年轻,却又能画得出如此有感受力的作品,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她也同时注视着他,他们的眼光相遇了。她的睫毛闪了闪,然后微笑着说:

“我给这幅画取名叫《复旦》。”

“复旦?”他喃喃地重复了一句,一抹诧异掠过了他的面庞。

“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复旦’二字,是追求光明之意。”她坦率地说。

“这名字取得很好。”

他望着她,一股叹服的感觉从他心中油然而生。这个姑娘灵慧得出人意表。

“让我再看看其它的画好吗?”他说。

站立在桌旁,他一张张仔细地审阅着那些作品。一幅名为《播种》的画作中,穿着条纹背心的青年农民置身在压向原野的乌云下面,正在卖力地播撒种子;另一幅名为《樵夫》的画作中,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在沉重的柴捆下深深地弯着腰,宛如一个与自然法则搏斗的人的象征;还有一幅名为《牧羊》的画作中,诗意般沉静的辽阔牧场,牧羊人低头想着心事,草原的潮湿雾气和羊群身上散发的热气在空气中浮动……他一张张翻下去,越看越惊奇,越看越激动。画中表现了劳动者的凝重与艰辛,同时表现了生活的全部诗意和壮美。画家与众不同的思想形态让他感到诧异。她仿佛是属于另一个时代,来自另一个国度。放下了画,他缓缓地说:

“我可以替你代售这些画。”

“谢谢。”她笑了起来,笑容显得开朗而明快。

箫笙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笑了。这样一笑,两人之间多了一层和谐亲切的感觉。他望着她说:

“但你要知道,卖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画能否受到市场认可,这谁也说不准。”

“我明白。”她捋了捋飘坠在额前的长发,脸色郑重了起来。“可是我相信总有人会懂得欣赏的。”

“你很有信心。”他说。

“我就是靠信心和信念活过来的。”

他心头一震,惊愕而感动。透过她的眼睛,他看到了她灵魂深处的坚韧。他早就留意到她裙子下空荡荡的。她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又是如何走出厄运的?他知道自己不该问,也无法问。他叹了一口气,说道:

“你放心好了,我会向顾客推销你的画的。”

“那就拜托你了。”

她推着轮椅正欲离去,箫笙喊住她:

“等一下,你还没告诉我你的名字。”

“我叫严羽筝。”她恬静地答道,神态安详得如同一个刚睡醒的天使。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25/2395728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