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涿县夜话,诸葛亮的婚事也有了回音
十月,涿县。
夜色已深,官署内仅余一室灯火未熄。
烛火不安地跃动着,在墙壁上投下诸葛亮伏案疾书的影子。
竹简在案几上层层堆叠,笔毫饱蘸新墨。
诸葛亮时而凝眉驻笔,目光穿透竹简,仿佛在思虑千里之外;时而又奋笔疾书,沙沙声联绵不绝。
夜色浓重,诸葛亮浑然不觉,连侍从悄然端上的晚膳也早已凉透。
笃,笃笃。
几声轻叩门扉,打破了夜的寂静。
“请进。”
诸葛亮头也未抬,目光紧紧锁在摊开的舆图上某处关隘,手中朱笔悬而未落。
门轴发出轻微的呻吟,一股寒意随之涌入。
抬眼望去,只见刘备身披玄色外氅,手捧食盒,步履轻缓地走了进来。
行至案前,刘备一眼便看到了诸葛亮眼下的倦色与微青。
将食盒轻轻放在案几一角,刘备心头不忍,关切道:“军师,夜色如此深了,万不可再这般耗损心力,身体才是根基啊。”
闻此言,诸葛亮这才搁下笔,指尖按了按发胀的太阳穴,起身施礼:“亮不知主公深夜亲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然而国事悬而未决,重任在肩,亮实不敢有片刻松弛。”
“军师不必多礼。”刘备虚扶一下,示意坐下,目光扫过旁边原封不动、凉透的饭菜,叹息道:“‘废寝忘食’四字,用在你身上再贴切不过。勤于王事固然当为,但也需爱惜己身,方是长久之计。”
诸葛亮心头感怀,亦有一丝惭愧,温声应道:“劳主公如此挂念,亮铭感五内。只恐才智微薄,不足以助主公早日匡复汉室伟业,是以不敢松懈分毫。”
刘备见其心意坚诚,便在诸葛亮对面安然坐下,目光温和中透着了然。
从案上摊开的舆图瞥过一眼,刘备话锋一转,语气仿佛家常闲聊:“军师之心,我已深知其坚。只是……”
顿了顿,目光带着探询看向诸葛亮,“人生天地间,非独国事亦有家事。军师如今春秋正盛,不知于家室之事,可有计议?”
诸葛亮闻言,面上闪过细微疑惑,随即正色,不假思索答道:“汉室未复,天下不宁,亮实无家室之念。此事……亦不曾有过打算。”
刘备敏锐地捕捉到了诸葛亮眼角稍纵即逝的落寞,心中暗忖印证了此前的听闻。
唇角微扬,不疾不徐地追问:“哦?军师此言,似言不由衷啊。我近日倒听闻一事,言道军师当年在襄阳时,曾对沔南名士黄承彦之女倾心不已。”
被道破心事,诸葛亮眼中瞬间划过一道光芒,随即又被更深的无奈覆盖。
沉默片刻,诸葛亮终是长叹一声:“唉……主公所言不虚。黄公之女……才德兼备,秀外慧中,亮……确有此心。只是……”
语气变得无比沉重:“今汉室倾颓,山河破碎,亮既蒙主公不弃,委以重任,正当竭尽心力,助主公匡扶大业。眼下战事稍宁而基业尚在草创,正当上下同心、枕戈待旦之时。况荆州远隔千山万水,亮若于此时谈论婚配,一则乱世流离,两地奔波,难以周全彼此;二则公事私情恐难兼顾,若因亮之过而薄待辜负了佳人,于心何安?”
刘备静静听完诸葛亮这番肺腑之言,眼中流露出深切的欣慰与温和笑意。
见诸葛亮心意剖白得如此深刻,刘备便不再绕弯,伸手从怀中取出一封帛书,轻轻推到诸葛亮面前:“军师一片赤诚为国之心,我感同身受,敬佩万分。然而关于此事,军师实是多虑。”
指向那帛书,又道:“此乃今日自荆州快马加急送抵的黄公亲笔回信。我本欲待明日再交予军师,方才问过侍从,得知军师仍未就寝,便索性借此良夜来访,既送暖食,亦给军师一个惊喜。”
“黄公的回信?!”诸葛亮骤然一怔,难以置信,急切展开帛书,就着摇曳的烛光快速阅读。
脸上的神情随着字句急遽变化:从初时的错愕震惊,到难以置信的惊喜,最后化为无以言表的震动与感怀,握着帛书的指尖都在微微抖动。
“主公……这……黄公之意……”诸葛亮抬起头,声音竟有些哽咽,眼中有明澈的光华流转,“黄公竟言……他深知我心系国事,亦晓当下时局艰难难以为礼……然他提议……先行‘六礼’之中前四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皆可行于荆州……而‘请期’与‘亲迎’则可待……待日后天下稍定,或荆州与我等所在之地互通无阻之时……再行商定……这……这般安排……”
刘备含笑点头,眼中是了然与欣慰:“正是如此!黄公真乃深明大义之士。他深知你志向所在,更深信你为人品性纯正高洁。此举之意,乃在先行四礼以定名分,使彼此心迹昭然可鉴,免你后顾之忧。待得来日乾坤稍定,两地便利之时,再行完礼,迎娶佳人。如此既合古礼周全名分,又不误眼下匡复大业,实为两全其美之策!”
“主公,此恩此情,亮何以为报!”诸葛亮起身,深深一揖,真挚而激动,若无刘备暗中相助,黄承彦又岂会回此书信?
刘备扶起诸葛亮,温和而笑:“军师不必如此。你我既已同心匡扶汉室,你的家事亦是我所挂怀之事。如此安排甚好,你也可安心,莫负了黄公的信任与期许。”
诸葛亮用力点头,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亮必竭尽驽钝,以报主公知遇之恩!”
心情平复,二人重新落座。
紧绷的氛围散去,室内暖意更浓。
刘备看着诸葛亮因喜悦而焕发神采的脸,也倍感轻松,便聊起些日常琐事:“说来有趣,”刘备语气轻松,“近来,宪和日日去向蔡大家请教琴艺。”
“哦?宪和兄竟也精于此道?”诸葛亮有些意外。
刘备笑着摇头:“非也非也。宪和每次去都必是正襟危坐,对着那琴案肃容下拜,口口声声说要‘仰慕伯喈公琴艺高绝’,学其遗风方不辞烦扰,希望蔡大家能替伯喈公收他这个学生。”
刘备眼中带着促狭的笑意,“不过依我看,怕是不仅仅在琴音之间。”
诸葛亮闻言也忍俊不禁:“宪和兄性情疏放,有此一举,倒也不奇。只是蔡大家非寻常女子,心思何等玲珑?她对宪和兄这份‘诚心向学’究竟有几成真意……想必早已心如明镜?”
两人相视,会心一笑,都为简雍这份带着些许笨拙的小心思感到有趣。
谈笑过后,话题重归紧要政务。(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952/1111081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