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314章 刘备曹操明争暗斗,短暂的和睦时期

第314章 刘备曹操明争暗斗,短暂的和睦时期


操心头不悦。

    魏郡与平原国,是曹操亲率主力浴血奋战所得;反观刘备,仅凭两封书信、一名使者,便轻易攫取了渤海郡与河间国。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付出与收获的天壤之别,令曹操对刘备窃取二郡一事耿耿于怀。

    若非顾忌方获大捷、不宜动摇军心,曹操几欲拍案怒斥:“刘备何人耶?竟敢如此!”

    然现实不容乐观。

    自黎阳至邺城再至平原,曹操所部连番激战,夏侯渊对战关羽时主力亦是损伤不小。

    虽已控制魏郡、平原国毗邻兖州的黄河北岸要地,但兵马疲惫已极,已无力挥师北上与刘备开战。

    曹操只得强抑心中愤懑。

    当务之急,也不是寻刘备决战,而是抢占河北腹地以及速遣得力官吏接管诸郡。

    沉思良久,曹操提笔写下任命:

    命夏侯惇领魏郡太守,坐镇邺城。

    命吕虔为平原相,屯驻平原。

    命曹仁为巨鹿太守,即刻攻取巨鹿。

    命韩浩为赵国相,率部攻取赵国。

    命李典为安平相,负责攻取安平。

    命董昭行冀州刺史事,治于邺城。

    命程昱行青州刺史事,治于临淄。

    地盘扩张,所需才俊剧增。

    即便留下了董昭、夏侯惇、曹仁、韩浩、李典坐镇冀州,程昱、吕虔坐镇青州,曹操仍感不放心。

    略作思忖,曹操又提笔调满宠赴邺城协理机宜。

    同时,又令曹纯在成功劝降孔章后,留驻临淄,辅佐程昱征讨青州未服之地。

    相较西、南之患,刘备的威胁尤甚。

    曹操必须在青、冀二州留下精兵强将与善治之才,以防备刘备趁虚南下,蚕食诸县。

    因刘备的主要精力投入在保护民众北迁,曹仁、韩浩、李典的攻势进展顺利。

    尽管曹操进攻巨鹿、赵国和安平也曾引发部份县乡的百姓向北流亡,但整体而言,选择北逃的毕竟是少数。

    对于盘踞河北的众多士族豪强而言,并非所有人都甘愿放弃世代传承的祖业,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更倾向于与曹操寻求和解,以实现某种形式的“共治”。

    为避免将这些势力推向刘备一方,曹操也约束了军纪,减少屠戮,转而假借天子名分安抚诸县士民,并向地方豪强大族提供入仕的名额,进行拉拢。

    至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八月,曹操已基本掌控冀州的赵国、安平国、巨鹿郡、魏郡,以及青州的平原国、济南国、乐安国、齐国、北海国、东莱郡。

    加上其原有的河内、河东二郡,黄河沿岸南北的大片疆土至此尽归曹操。

    与此同时,刘备则控制了幽州的涿郡、代郡、上谷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以及冀州的常山国、中山国、河间国、渤海郡,还占据了并州的上党郡。

    仅就青、冀、幽、并四州核心区域来看,刘备的版图与曹操几乎能够平分秋色。

    然而,曹操的势力远不止于河北,还牢牢掌握着豫州、徐州、兖州及淮南等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之地。

    反观刘备,虽拥有九郡三国的广阔疆域,但其中多为边陲苦寒之地,地广人稀。

    即便在组织北迁后新增了十余万人口,治下的总户数仍不足二十万,总人口估计也仅百万左右。

    曹操原有的根基本就拥有二十余万户,攻占青州及冀州魏郡、赵国、安平国、巨鹿郡后,户口又增加了十余万。

    无论从户籍、人口还是实际控制的富庶地区衡量,曹操此时纸面上的综合实力都远超刘备。

    (注:户口及疆域具体数字仅为推测,用以反映势力对比。)

    袁绍势力被曹操与刘备瓜分殆尽后,双方在明面上维持了表面的和睦,各自严守疆界。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却是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曹操甫回许都,便急急上表天子,盛赞刘备在剿灭袁绍中的“功勋”,更以刘备乃“汉室宗亲”为由,奏请天子册封其为卫将军。

    此计用意至毒:一则向袁氏故吏门生暗示,刘备实为朝廷安插北方的“卧底”,袁绍之亡与刘备的“假仁假义”脱不开干系;二则这看似升迁的“卫将军”名号,更是曹操精心设置的陷阱,只要能将刘备诱至许都,莫说卫将军,便是司徒之位曹操也舍得,目的就是将其软禁,剪除羽翼。

    面对曹操的明枪暗箭,刘备断然回击。

    再次高举衣带诏痛斥曹操欺君罔上之罪,申明自己以左将军之尊与大将军袁绍会盟,正是为了勤王除贼,还政天子!

    袁绍卸任州牧、临终举荐田丰、颜良等忠良效力刘备之举,正是最有力的证据。

    为使立场无可辩驳,刘备更当着天子使者的面,拔剑划地起誓:“天日昭昭!若不能荡清君侧,救天子于水火,吾刘备终此一生,绝不受卫将军之衔!誓以左将军之名,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如此血誓,不仅粉碎了曹操的“升迁”图谋,更将曹操钉在国贼位置上,尽显自己忠臣本色。

    一计不成,曹操凶芒再露,双管齐下:

    一面强塞刺史:从朝中精心挑选人选,任命为幽州、并州刺史,意图染指刘备的地盘。

    一面派官纠察:派遣刺奸深入刘备控制的九郡三国,以“督查吏治”为名,实则搜罗构陷之材,打击刘备威信。

    对此,刘备的应对亦是老辣至极:

    一面法理正名:直接亮出朝廷当年任命高干为并州刺史、袁熙为幽州刺史的原始印绶与文书,强调二人“治州有方,吏民咸服”,以此强硬拒绝曹操派来的新人交接!

    一面反戈一击:同时刘备又明面上表朝廷,实则是公告天下,怒斥曹操“打压异己,私行任免,乱我汉家州牧之制!”将祸水引回曹操头上。

    见刘备巧借高干、袁熙作挡箭牌,曹操又祭出釜底抽薪之策:再表天子,称高干、袁熙“功勋卓著”,将二人征调入京为官,“以示天恩浩荡”!

    高干、袁熙自然不能应诏入京。

    抗旨自然不能明说,于是刘备就让两人玩起了“失踪术”:

    高干的部属称“高刺史已亲赴雁门,游说乌桓诸部归化大汉,此乃家国大计,刻不容缓!”

    袁熙的部属称“袁刺史已急往上谷,敦促鲜卑各部效忠朝廷,事关北疆安危,不敢稍离!”

    只要二人顶着刺史官衔在外“奔走国事”,即便朝廷的征召诏书到了,也得以“待其归而宣诏”为名延宕。

    天子使者当然可以亲赴雁门或上谷宣旨,只是那塞外苦寒之地,强敌环伺,使者们敢不敢“深入虎穴”、能不能“巧遇”这两位遁迹的刺史,就只有天知道了。

    这出“官差外交”的戏码,也成了曹操一时也难以破解的僵局。(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952/1111081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