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诸葛亮的管仲之策,袁尚欲行不轨事
国渊肯主动投效,刘备自是求之不得。
鉴于糜竺远在上党,典农校尉一职长久空缺,刘备当即拜国渊为典农校尉,主持屯田要务
对此安排,国渊亦是欣然接受,屯田看似简单,实际上绝非易事。
以民屯为例:
既要招抚流民、垦荒拓土以聚人增口、储粮备荒;又需择选良田沃土、疏通沟渠水利,确保耕者有其田、丰年有所获;还需设立专司小吏,精心组织调度,严格督课农桑、征收赋税;更须严防地方豪强与贪官污吏强占民田、侵夺收成。
这就要求典农校尉需兼具精湛的政务才干与公正无私的德行。
尤其正值战乱年月,粮食自给自足乃重中之重,刘备委此重任于国渊,亦是对国渊极大的信任和器重。
国渊也很明白,刘备之所以会委以重任,除许攸举荐外,更看重的是其“康成功门人”的身份。
若国渊在典农校尉任上无所作为,不仅颜面尽失,更有损恩师郑玄声誉。
随后,国渊又问及与公孙度结盟一事,在上任典农校尉前,国渊也得先将公孙度的事办妥。
刘备未立即作答,转而召来诸葛亮、徐庶二人。
待二人到来,刘备这才徐徐道出心中所想:“公孙度趁乱窃据我幽州东部,割据一方不尊朝廷,竟擅称平州牧,意图裂土自立!前番我遣使结好,他竟置之不理;今被曹操击败,方肯结盟。前倨而后恭,令人齿冷。如今府库充裕,我意发兵讨伐,以绝后患。”
刘备有此念头,诸葛亮、徐庶亦都能理解。
许攸出使辽东已近一年,公孙度对刘备的善意一直置若罔闻。
如今因曹操剿灭公孙度在东莱的势力,公孙度心头激忿又惧怕曹操,这才转投盟好,诚意确显不足。
加之刘备势力今非昔比,对占据幽东的公孙度愈发不满,卧榻之侧不容豺狼酣睡,自然讨伐之心渐起。
闻刘备欲伐辽东,徐庶沉吟片刻,劝道:“主公息怒。公孙度虽然窃据辽东,但拥兵数万,又控扼辽西走廊,更有高句丽等为其藩属。若与之交恶,我军需跋涉千里远征,不仅粮秣转运艰难,士卒也易疲惫。若能速战速决尚有可为,若是迁延时日,反使曹操坐收渔利啊!望主公三思!”
尽管徐庶言之有理,但刘备脸上怒容未减,反而还有愈来愈怒的趋势,在刘备心头的想法则是:公孙度何人耶,也配阻我?
见状,诸葛亮亦劝道:“亮也知主公忧虑,然而眼下并非用兵辽东的良机。”
随后,诸葛亮话锋一转:“主公图谋辽东,亦不必急于一时。自古以来,师出有名,方可百战不殆。公孙度既已示好,再用兵则名分有亏。如今蜀锦商路已通,新钱流通渐稳,不妨与公孙度广开互市,互通有无。允其以辽东人参、貂皮、战马等珍奇之物换购蜀锦;若用钱币交易,则必以新钱结算。如此,辽东财货、战马,终将为我所得。此长彼消,亦可弱其兵民。”
刘备怒色稍缓,沉吟问道:“军师欲效古法,以商路制衡辽东?”
诸葛亮含笑称是:“公孙度割据辽东日久,其心必骄;兼之出行僭越天子仪仗且又年事已高,必重奢靡享受。正可以蜀锦骄其心,诱其志。公孙度索要蜀锦愈多,则新钱流通愈广。待辽东钱粮皆系于我,公孙度纵生异心,亦如离水之鱼,不可活也。即便公孙度拒我新钱,辽东苦寒之地所居的世家豪族以及在辽东避难的中原士人,亦会私下购兑。等辽东有变后再挥师远征,便有内应可用,事半而功倍。”
蜀锦这类奢侈品,对世家豪族极具吸引力。
人早饱食暖衣后,追求更高雅、更奢侈的享受,亦是本性。
先以经济手段渗透拉拢,再辅以军事打击,这也是诸葛亮得心应手之策。
诸葛亮自比管仲,也绝非虚言,管仲亦是集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才能于一身的战略大家,“轻重之术”所展现的衡山、阴里、菁茅之谋,堪称古代货币战争之典范。
首次北伐前,诸葛亮便在陇右以蜀锦打通商路,顺势拉拢了不少对曹操不满的当地豪族。
也正因如此,首次北伐方能势如破竹:天水、南安太守望风而逃,陇西太守游楚纵有心抵抗,也只能苦求部下待城破再缚己降。
若非前期渗透拉拢之功,被曹魏君臣视为“小国”的蜀军,也断难有此威势,大国郡守会因为小国出兵而吓得弃郡而逃,怎么看都不合理。
诸葛亮遣马谡守街亭,本意也在拖延时间,而非令其死守,便是笃定可以在迅速平定陇右诸县。
只可惜,马谡急于立功,非得表现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武勇”,这才令诸葛亮北伐事业功败垂成。
而后几次北伐频频失利,也是因为失了内应才变得极为困难。
一旁的国渊,则是听得心惊胆战。
眼前这个弱冠之龄的青年,只是三言两语就定了讨灭公孙度的良策?
而诸葛亮口中的蜀锦、新币,亦是听得国渊疑惑不已,忍不住询问。
徐庶则是言简意赅的将近期蜀锦、新币之事述说,闻此言,国渊更是心头震撼:不论是开通蜀锦商路还是铸发新币,都不是常人能办到的,偏偏都让诸葛亮办成了。
此刻的国渊,也忍不住生出了跟曹宣同样的疑惑:军师不应该长于将略吗?怎对政务之事也如此精通?
一时之间,国渊不由更显谦逊敬意,在诸葛亮这等惊才绝艳之辈面前,即便是郑玄高徒国渊也得谦逊温良。
听明白了诸葛亮的策略后,刘备的怒气这才消弭,暂时放弃了发兵辽东的念头。
见状,诸葛亮又自怀中取出一份文书递与刘备,语气也变得极为凝重:“袁尚暗中勾结袁熙和高干,正秘密于中山、常山、上党储备粮草,拉拢诸士,暗练死士,或欲行不轨之事。此乃甄尧所送文书,上面所载,皆是与袁尚等人同谋之人。”(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952/1111081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