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被儿女冻死后,窝囊老爹重生了 > 第五十五章 紫花开遍,国士的背书

第五十五章 紫花开遍,国士的背书


半个月,对于一座城市,不过是日历上轻轻翻过的一页。

而对于沙河镇这片被判了死刑的土地,半个月,却是一场炼狱般的重生。

当第一棵紫花苜蓿,从那片混合了石灰与草木灰的、泛着诡异白色的土壤里,倔强地,探出它那小小的、带着绒毛的、青绿色的头时。

整个沙河镇,都静了。

没有欢呼,没有呐喊。

所有正在劳作的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像被施了定身法,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里的活计。

他们缓缓地,缓缓地,围了过来,像是在朝圣。

他们蹲下身,伸出那粗糙的、沾满泥土的手,却又不敢去触碰那脆弱的、如同初生婴儿般的新绿。

他们只是看着,看着那片小小的、在戈壁寒风中微微颤抖的叶子,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第一次,流露出一种近乎于神圣的、喜悦的泪光。

活了。

这片被断子绝孙的毒药浸泡过的土地,在他们自己的手里,用最笨拙的汗水和最原始的希望,浇灌下,又一次,活了过来。

汉斯·迈耶和他那支德国团队,也第一时间,出现在了现场。

他们没有再穿那身可笑的白色防护服。

他们只是,像最普通的农业技术员一样,穿着深色的工装,蹲在了地头。

汉斯·迈耶亲自,从那棵新生的苜蓿苗旁,用一个精密的镊子,取下了一小片叶子,又采集了它根部的土壤样本。

他将样本,放进了那台白色的、充满了科幻感的移动实验车里。

一个小时后,他拿着一份全新的、写满了德文的数据报告,走到了孙庆华教授的面前。

这一次,他的脸上,没有了之前的傲慢与冷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震惊、困惑,与发自内心的、对未知领域的敬畏。

“教授,”

他通过助手翻译,声音,第一次,带上了几分不确定的沙哑,“数据……很奇怪。”

“根据我们的分析,土壤中的有机磷毒素残留,正在以一种远超我们所有理论模型的速度,被这种紫花苜蓿的根系,定向吸收。而且,”

他指着报告上另一条曲线,“这种植物,似乎在吸收毒素的同时,还在向土壤中,分泌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生物碱。这种生物碱,正在中和土壤的酸碱度,并且……并且在以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重新激活土壤中那些原本已经被毒素杀死的有益菌群。”

他顿了顿,看着孙庆华,像一个小学生,在请教自己的老师。

“教授,这……这不科学。”

孙庆华笑了。

他从自己的旱烟袋里,捻出一锅烟丝,点上,美美地吸了一口。

“迈耶先生,”

他吐出一个巨大的烟圈,那双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东方哲学独有的、智慧的光芒,“科学,有时候,并不仅仅是试管里的数据和显微镜下的细胞。”

“科学,有时候,也是这片土地,在五千年的时间里,为了活下去,而自己,演化出的……生存之道。”

“你们的科学,很伟大。它能让人类,登上月球。而我们的科学,”

他指了指脚下那片正在顽强新生的土地,“能让一粒种子,在最绝望的绝境里,重新开出花来。”

汉斯·迈耶,久久地,沉默了。

他看着眼前这位瘦削的中国老人,看着他身后那一张张充满了希望的、质朴的脸。

他知道,他这次中国之行,所要撰写的报告,将不再是一份关于“产品质量检测”的商业文件。

它将会是一份,足以在整个欧洲生态农业界,都引起一场巨大地震的、关于“东方生存哲学”的观察报告。

而报告的结尾,他已经想好了。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遇到了一种,比我们的科学,更伟大的力量。我们称之为,奇迹。】

……

奇迹,不止于此。

七天后,当紫花苜蓿,如同紫色的、温柔的火焰,开遍了沙河镇所有被修复的土地时。

一场前所未有的、最高规格的现场会议,就在这片紫色的花海之畔,召开了。

没有红地毯,没有主席台。

只有几张从村委会搬来的、最简陋的长条桌,和几十个铺在地上的草垫子。

可到场的,却是足以让整个冀北省都为之震动的、真正的“大人物”。

农业部作物司的司长,商业部市场流通司的副司长,中国农科院的副院长,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首席记者……

这些平日里只能在报纸和电视上见到的人物,此刻,都像最普通的听众,坐在草垫子上,神情专注地,听着一个人的发言。

孙庆华。

这位国宝级的科学家,今天,没有穿他那件沾满泥土的白大褂。

他换上了一身半旧的、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胸前,郑重地,别着一枚国徽。

他站在那片紫色的花海前,身后,是那面写着【沙河·红一号成果鉴定暨产业化发展研讨会】的、红底白字的简陋横幅。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沙河·红一号】的每一个细节。

“……经过我们国家重点实验室,整整二十一天的不间断分析。我们确定,【沙河·红一号】不仅是一个全新的古老独有种。它所蕴含的辣椒素、维生素C、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超过了目前国内已知所有辣椒品种的平均值百分之三十以上!”

“更重要的是!”

他拿起一个玻璃瓶,里面,是用乙醇萃取出的、一滴殷红如血的辣椒精油,“我们从它的种子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结构极其稳定的辛辣醇类化合物。我们暂定,称之为‘沙河素’。这种物质,不仅赋予了【沙河·红一号】独特的、层次丰富的风味,经过初步的药理实验,我们还发现,它对人体,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抗疲劳,甚至……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潜在功效!”

“轰!”

会场,炸了。

所有的人,无论是官员,还是记者,都用一种看天外来物般的、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孙庆华手里那瓶小小的、红色的液体。

他们知道,这已经不是一粒种子,一个农产品了。

这是一个,足以改变中国农业,乃至健康产业格局的……

战略级资源!

“但是!”

孙庆华的话锋,再次一转。

他没有继续说这粒种子的好,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个从始至终,都只是默默地,站在会场最边缘的江建国。

“今天,我站在这里,要向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推荐的,不仅仅是【沙河·红一号】这粒种子。”

“我更要推荐的,是发现它,保护它,并且,为它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的,这位同志。”

他伸出手,指向江建国。

“冀北建国食品厂厂长,沙河镇辣椒产销合作社名誉社长,江建国同志!”

所有的闪光灯,所有的摄像机镜头,在一瞬间,全部对准了那个穿着一身朴素蓝布工装、脸上还带着几分错愕的老农。

“江建国同志,他用他的行动,为我们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都上了一课!”

孙庆华的声音,充满了发自肺腑的、毫不掩饰的激赏,“他告诉我们,科学,如果不能走出实验室,不能为最广大的农民服务,不能变成老百姓饭桌上实实在在的好处,那它,就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纸!”

“他创造的‘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一头,连接着市场,另一头,连接着我们最贫困的土地。他把利润,变成了扶贫的资金,把商业变成了一场有温度的社会实践!”

“我孙庆华,今天,就以我个人的名义,和我背后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义,为江建国同志,和他的【淑芬酱】,做一个背书!”

他看着在场的所有领导,声音,掷地有声,如同惊雷!

“【淑芬酱】,它所使用的,是我们中国,独一无二的、最好的辣椒!”

“它所代表的,是我们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最健康、最正确的方向!”

“它,有资格,更有责任,代表我们中国,走出国门!去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味道,到底是什么样!”

国士无双。

这一番话,已经不是简单的“推荐”,而是以一个国家顶级科学家的身份,为一家乡镇企业,所做的,最高级别的、不容置疑的,信用担保。

农业部的司长和商业部的副司长,在听完这番话后,对视了一眼。

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震惊与狂喜的光芒。

会议结束时,商业部那位姓李的副司长,亲自走到了江建国的面前,紧紧地,握住了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

“江同志,”

他的脸上,是和煦的、如同春风般的笑容,再也没有了半分官架子,“我代表商业部,正式向你,和你的‘建国食品厂’,发出邀请。”

他顿了顿,一字一顿地,说出了那句,足以改变江建国,乃至整个中国食品行业未来走向的话。

“你的【淑芬酱】,想不想,作为我们国家农业产业化的‘样板产品’,代表中国,去参加明年的,春季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

广交会。

这个时代,中国通向世界的唯一窗口。

江建国看着眼前这位向他伸出橄榄枝的、代表着“国家意志”的男人,他知道,他与林晚秋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国内的巷战。

即将拉开的,是世界级的,阵地战。

他咧开嘴,露出了一个最质朴、也最自信的笑容。

“想。”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644/1111107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