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 第105章 香!

第105章 香!


“阿叔,你到彭城没有?”

    “在路边吃狗肉呢,入娘的,本地的狗肉确实老卵啊。香!”

    “……”

    本来张大安是想提醒老叔多个心眼子,现在看来是不用了,这彭城当地有高手啊,把老叔的脾气摸得一清二楚。

    张叔叔爱吃狗肉这事儿,除了老头子和张大安,连大伯张正文、小叔张正武都不知道。

    因为张叔叔青少年时代吃狗肉,那都是偷偷吃的。

    当然不是偷狗吃,而是偷偷地去外乡蹭吃蹭喝。

    去当兵之后,就没吃了,回沙洲去东圩港中学上班,毕竟也成了体面的“文化人”,于是也没有吃。

    不吃狗肉的时间跨度,超过八年。

    也就前几年张叔叔自觉进步无望,而好大侄儿也能骑脚踏车上学了,于是也就重新开吃。

    不过也没在沙洲吃,都是悄咪咪骑着摩托车去隔壁暨阳市的华士镇吃狗肉。

    巧的是,华士镇的那家老牌狗肉店,老东家是本地人不假,可女婿是彭城市九里区的,做狗肉水平极佳。

    只不过张大安上初中的时候就因为狗肉售卖手续麻烦,再加上沙洲和暨阳两地的肉狗养殖场始终拿不到养殖许可,于是就彻底关门,眼下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卖部。

    张叔叔于是再次好几年没吃上正经的狗肉……

    这次他到了彭城,简直是久旱逢甘露。

    此间乐,不思沙洲。

    主要是彭城的狗肉做法,各县各乡的招牌,都有说法。

    张叔叔最喜欢的就是驴肉和狗肉一起酱卤风味,这光景天气冷,彭城还飘了两场小雪和冰碴子,冷吃狗肉那就没了必要。

    那种酥烂热乎的手撕狗肉,从驴肉上借了味儿,但也不仅仅是驴肉,料汁有个狠货,那就是大甲鱼,裙边越厚实的甲鱼越好,最后的料汁,愿意勾芡勾芡,愿意上点儿明油好看一点儿也不是不行。

    但不管怎么弄,汤汁稍微降温,立刻浓稠,肉丝上挂满了汁水,一口香肉下去,抽耳光都停不住嘴。

    数学组组长钟正阳撑死了知道张正东校长是个爽利厚道人,但绝对是猜不到张正东爱吃狗肉的。

    所以,必然是彭城当地有人精,通过察言观色等等系列,号准了脉。

    本来是要直接去丰邑县的,结果现在张叔叔赖在九里区不走了。

    因为这个小插曲,丰邑县那边差点儿急得尿血,寻思你九里区忒不讲究了,大家都是仁兄把弟,你搁这儿整这一出。

    过了嗷~

    “你到丰邑县了没有?”

    “到个卵,我还在九里区呢。张安,这一家狗肉馆子是真好啊,香!”

    “……”

    “你也不要急,明早我就去丰邑县转转。急啥啊,本地人很爽气,弄了两坛子高沟,今朝吃饱喝足再说!香!”

    “……”

    脖子右拧,手机挂断。

    张叔叔虽然不是海量,但当兵时候也是吨吨吨作风,彭城这里的能人也是狠,居然把他当兵时候的彭城战友都挖了出来。

    还在准备课件的张大安电话中断之后,也是相当无语,这自家老叔,哪里是出差啊,分明是回家探亲。

    晚上再通电话的时候,才知道邱建民的老战友和老首长,也都到了彭城。

    牌面拉满。

    当然这个牌面是给张正东的,大家一起抬他,张叔叔也就是没啥追求,否则现在早就飘得不知道东南西北。

    万幸没有犯不该犯的错误,酒肉穿肠过,正事留心中。

    第二天张叔叔跟没事儿人一样,直接拍拍屁股离开了九里区……

    丰邑县的人听闻之后,当时就放了一挂鞭炮以示庆祝。

    反正马上过年了,放两串鞭炮怎么了?

    彭城市这边本来是让大家各显神通,各自凭本事请神迎佛,结果万万没想到啊,这个张科长……整个一“净坛使者”。

    该吃吃,该喝喝,结果就只有吃吃喝喝。

    张正东是个戆卵傻叼,在沙洲市教育局内部,算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这并不妨碍张正东有朋友。

    否则张大安重生前,也不可能东圩港中学裁撤之后,他还能直接去局里当“保安”。

    丰邑县是标准的农业县,道路交通还没蹭上江口省的大基建红利,目前只有靠近国道才能稍微好点儿。

    只是因为周边一圈全都是“车匪路霸”闻名,于是丰邑县的人外出,跑单帮也少,在路上,甭管是坐黑车的乘客,还是跑大车的车把式,玩的就是“黑暗森林体系”。

    张叔叔知道行情,所以对于一些路上见闻,并没有说什么,更没有讥讽贬低,社会风气这种事情,沙洲市往前倒个十年,都是一个鸟样。

    原本丰邑县的人还想解释解释,但见张正东聊得爽快,也就直接放开了讲。

    “张主任,这一带很多村庄,小学都是不完整的,只能读到三年级。四年级就要换个大一点的小学,都是走读,近一点的娃……近一点的小孩,三五里路;远一点的,二十里路打不住。”

    “小学?”

    “嗯,小学。有十九所小学已经是破得不像样子,我们前几年组织了劳力,用的是泥砖先对付。可前几年活见鬼,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放以前能顶十几二十年的泥砖墙,一下子就塌了。我们要拉砖,也不容易啊,自己买太贵,批的话,排队一年多的小学到处都是……”

    没有诉苦,只是简单说一下情况。

    可即便只是简单说了一下情况,还是相当的惊人。

    张正东认真地听,他旁边放着一只录音机,有些不懂的地方,回头再记下来,然后问侄儿或者刘兄弟。

    话说刘兄弟在彭蠡县能吃上狗肉不?

    张叔叔的思绪开始发散,万幸一起过来下乡调研的人除了他,还有江口省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还有沙洲市民政局,以及彭城市下辖区县的民政局……

    查漏补缺的工作,不需要张叔叔亲自来。

    他可是有秘书的人!

    毕竟是教育投资公司的副总经理,论级别,丰邑县的县太爷也就这样,只不过呢,企业是企业,两回事。

    沙洲市是高配,所以张叔叔来丰邑县的县太爷面前稍微有些出格的地方,那也不算什么。

    “……现在最大的难处,一是求学难,二是办学难。求学难,不仅仅是小孩难受,家里也难受,代课老师也难受,乡里县里的财政,更是难受。张主任,我也不是哭穷,是真没办法,拖欠的工资,最少都是两年,多的七八年了。也就是我们这里代课老师平时还务工或者打工,否则……”

    “……还有就是小孩有大有小,半大小子还好,那些七八岁的,甚至五六岁的,家里如果想要出去打工挣钱,就得把孩子留给老人带。年年出事,可是管不过来啊,地里不让荒着,可继续种,全靠老人,那也种不了几亩地。就算种了,也挣不了几个钱,填个书本费都难。现在周围一片,没有哪个学校是有校服的……”

    “张主任,我们听说您要来,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您盼来了。我们别的没有,只有态度,坚决配合您工作的态度,请您一定要相信我们丰邑县的诚意,绝对不会破坏这次……”

    “嗳,没必要。”

    抬手打断对方表决心要说的话,张正东摆摆手,“我说了不算的,这次下乡调研,评估都有标准,之后还有学校共建规模的谈判。不同规模就是不同级别,不同级别就是不同资金,不同资金就是不同协管方式。我没办法现在就给承诺,还是那句话,我说了不算。当然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人说了也不算,两地民政局的人也只是协助工作,并不参与指导工作。最后管理上,教育局要不深度参与运营,那也是要谈的。不过有一点你们放心,学校肯定会建,只是规模大小,还没定。工程队也已经敲定了,到时候招收工地小工,就是从学校周围的村庄进行招工。”

    不算定心丸的定心丸,丰邑县的人明显松了口气。

    只是,规模大小到底是个什么,丰邑县很多人还不清楚。

    不过彭城市民政局的人倒是了解一些东西,比如说志愿者服务站,“张安教育”捐在彭城的这个志愿者服务站,那可不是随便找个房子挂个牌子就拉倒,硬件上就不是几千块钱的事情。

    空调、手机、座机、电脑、通勤车辆……

    是一整套的硬件,外加志愿者服务站的“勤工俭学岗”,这个“勤工俭学岗”,是由“张安教育”资助一部分在彭城市上大学的大学生,来充当客服、导游等等服务岗位。

    可不是说本地想让谁来就让谁来,协议签了,就要接受“张安教育”的监督。

    原本彭城市这边也不是没有人想着肉都烂锅里了,你能奈我何?

    结果两件事情就让那些心思活泛的人不得不重新评估,仔细掂量掂量。

    第一嘛,当然是张大安实名举报事件,直接让范文成这样一个大老板跟他靠山全部进去了。

    第二嘛,则是“张安健康”的关长生被打这个案子,重启后审理,已经开庭出了结果,原本屁事儿没有的人,有判两年的,有判一年的,最重的判了五年。

    正常来说判不了五年,可关长生当时眼睛都被打伤了,他自己觉得没事儿,结果看啥都有一个黑点儿,后来才知道是视网膜脱落。

    元旦之前,城东区给关长生重新验伤,短期失明。

    手续是齐全的,也有城东区的医院背书,那自然是跳过三年,到了三年以上的范畴。

    其余像人格侮辱等等,那更是证据一抓一大把,更别提还有造谣、诬陷,关长生放以前怎么洗都洗不干净,现在多的是城东区的人帮他找人证物证。

    这两件事情,前者说明张大安在本地十分豪横,后者说明张大安在省城那也不是泥塘里的王八随便人翻来覆去地盘。

    有这个狠心,也有这个实力,那就只能掂量掂量。

    所谓“过江龙”,就是如此。

    没有三两三,哪敢上梁山。

    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只有强而有力,才能大张旗鼓、肆无忌惮。

    这次张正东下乡调研,既是看当地,也是让当地看,这一点,他还是心中有数的。

    根据《志愿者定向培养计划》的匹配程度,张正东在为期三天的初步走访之后,增补了一条要求,只要男生。

    但是不写入章程,以口头传达精神。

    这并非是搞什么性别歧视,而是安全第一。

    再有就是这时候的丰邑县,也确实算得上艰苦,当然可能远没有中西部地区的山区那么艰苦,比隔壁江淮省的大别山山区也好很多,但在江口省的内部比较,确实算艰苦的。

    选址上,按照江口省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给的范围,张正东并不满意,他发现有一条县道能直通彭城市,于是就打算在县道附近圈一块地,然后建学校。

    原则上是不允许这么干的,公益事业挑肥拣瘦,那以后工作还怎么做?

    但“张安教育”可不是只做公益不赚钱。

    “不把学校建得敞亮,让人在大马路上一眼就看得见,别人怎么知道这所学校,是‘张安教育’捐的呢?”

    “……”

    “……”

    “……”

    太直接了!

    张叔叔根本没有遮遮掩掩的意思,我那贤侄儿的事业,从来都是奔着好处去的,没好处还指望他做好人?

    你梦里啥都有。

    他考个高考状元那都是为了收学费,献爱心那是献不了一点儿。

    “张总……”

    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人一脸为难,“这里有很大一片土地,那都是农田,要变更用地,需要往上面报备,有些事情……”

    “有些事情可以特事特办嘛,我们又不是盖一所几十人的小学,那是要把十几二十所甚至三十所村小重组,建一座超级小学。而且还是一所寄宿式的超级小学,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来管理,那自然也需要更大的选址面积。”

    “……”

    一张嘴就是超级,把丰邑县的人吓了一跳。

    可张正东不是乱讲的,在“张安教育”内部,张大安的确是规划了一个“超级小学开发团队”。

    严格来说,也是个产品开发团队,只不过产品有些特殊,产品是一所超级小学。

    涵盖了很多东西,甚至包括了超级小学学生们的家长,公益内容从公益教育拓展到了劳工权益等等领域。

    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只能唱个配角,道理很简单,多部门联合的规模很大,资金量投入也很大,已经不是寻常希望小学建设资金能够支撑的。

    需要地方政府更加广泛的配合。

    丰邑县是不知道的,当然现在已经知道了。

    于是瑟瑟发抖。

    不是……

    超级小学?

    在我丰邑县?

    不是……这个张主任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有耳朵灵的人突然发现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人,对张正东的称呼是“张总”,于是借着抽根烟的功夫,互相聊了聊。

    “王秘书,为什么你们喊张主任是张总啊?”

    “张主任除了是教育定点帮扶小组的组长,办公室主任,还是沙洲市教育局的民办教育科科长,并且还是吴都市沙洲教育投资公司的副总经理。”

    “吴都市沙洲教育投资公司?”

    “《状元宝典》知道吗?”

    “知道知道……”

    连连点头,《状元宝典》还能不知道吗?不仅仅是《状元宝典》,《状元秘籍》也是知道的。

    还有《状元英语宝典·高中版》……

    “就是这家公司联合出品。”

    多的就不需要说了,懂得都懂。

    好家伙……

    这时候再看张主任,形象都突然起了变化,冥冥中似乎沾染上了一点点文气。

    之前看他吃狗肉的投入感,还以为是个樊哙,没想到居然是个萧何。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608/1111102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