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 第104章 刘远山在路上

第104章 刘远山在路上


在四六九八年的第一个月,沙洲市教育局在全市所有单位里面,都是相当出挑的,不仅仅是成绩斐然……

    当然主要是成绩斐然。

    邱建民跑去亮相,也就是凑个热闹,主角儿是张正东。

    刚过去,就看到民政局的人围着张正东一圈又一圈,乍一看还以为张科长迎来了第二春,打算第二婚……

    其实主要是拍个宣传照。

    江口省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已经敲定了三所希望小学的选址,第一所就是彭城市下辖丰邑县,直接投建一个完整的寄宿式希望小学。

    师资力量上,除了组织当地乡村的“代课老师”深度培训,就是从“尚湖师专”和“扬泰师专”抽调应届生在“张安教育”签一份《志愿者定向培养协议》。

    这份协议的核心就在于,“张安教育”根据应届生志愿者在希望小学的任课周期,匹配一份同等年限的助理合同。

    工资除了正常的财政支付之外,由当地民政单位跟江口省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协助监督专项资金的给付。

    这个专项资金,是“张安教育”专门设立的“志愿者定向培养津贴计划”,不属于地方财政,是纯粹的“张安教育”公益支出款项。

    当地“代课老师”因为没有编制也没有正式工资,原则上不享有“志愿者定向培养津贴计划”,但是可以视情况酌定,享有希望小学共建过程中的用餐补贴和交通补贴。

    两者加起来五元,总计每月一百五十元左右,基本能够满足在家庭月开支。

    且此项补贴,在希望小学一期工程投入之前,暂不对外公布,待“代课老师”一批次深度培训结束之后,再向社会通报。

    张正东要做的,就是去实地考察,组织彭城市里的民政局志愿者们,做一次希望小学周边乡村的撒网式排查。

    第一站就是彭城市丰邑县,没办法,当初从彭城中学挖过来的数学老师,就是现在新东圩港中学的数学组组长钟正阳。

    他老家就是丰邑县的,所以彭城那边在沟通的过程中,钟正阳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否则第一站不会是丰邑县,而是淮阴市的都梁县。

    正常来说都是先近后远,驱车前往也是都梁县更加顺路,现在张正东要先去丰邑县,就是因为第一站相当重要。

    不仅仅是寄宿式的希望小学那么简单,还涉及到了水电通信以及路桥,张正东此行,除了确定五十万的希望小学启动资金,还要确定彭城市现代化志愿者服务站的选址,然后再匹配资金。

    只有张正东签字、盖章,这事儿才算真正过了倒数第二关。

    最后一关则是完整的学校共建计划,也就是这所寄宿式希望小学的学生,在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是否要就地展开初中学习,或者是再选择前往本乡的中学就读。

    这个最后一关,是钟正阳厚着脸皮问老板求来的,因为他希望让老家的孩子,也能接受新东圩港中学级别的教育。

    即便搞不定,也能筛选一批“尖子生”,直接送往新东圩港中学马洲分校。

    彭城中学因为有钟正阳这一道关系,也有老师想要拿一个“张安认证”镀金,所以在“志愿者定向培养津贴计划”中,也有彭城市本地的年轻老师想要做志愿者,其中当然就有彭城中学的。

    整个计划规模其实相当庞大,多地多部门配合,在必要时候,“张安教育”可能会独立运营一所完小的建设投入。

    但如果是这样,这所小学就不能再称作“希望小学”。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省里自然不会假装一无所知,在文宣单位跟进的同时,江口省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也迅速联合了建设单位,会在四六九八年的一季度,于张正东实地考察结束之后,第一时间在确认校址直接开工。

    本来刘远山对去彭蠡县并没有啥干劲,毕竟狗日的张正东让他当个七百里跑腿郎,这也太恶心了。

    可看到了那份“张安教育”的《志愿者定向培养协议》之后,他当机立断,跟自家“老板”说了情况,于是在城东区的框架下,挂上了民政局的“差遣”,去了一趟彭蠡县。

    一路上不可谓颠簸。

    此时的彭蠡县,交通极不发达,从江宁市出发,很多时候其实需要十几个小时才能七拐八绕抵达。

    原因很简单,长途汽车都不正规,半道上绕路揽客拉客那都是常有的事情,再加上为了多挣点儿,包这种长途线路的,偶尔为了把大巴车过道凑满,会专门在某个地方等客个把小时。

    车匪路霸在彭蠡县不算个事儿,不是说没有,而是车匪路霸在整个赣东北都容易被老乡围殴。

    一个姓的人,能从乡下把沾亲带故的全部喊上,而且不论男女老少,全都一起上。

    同样是宗族势力,岭西岭南两地的,跟豫章的,还是各有地方特色的。

    为了做全套调研,刘远山没有坐配车,也没搭乘小车,是在江宁市的长途汽车总站,买了一张前往江州市的票。

    没买火车票是因为火车相对来说固定,并不灵活,对于很多乡村结党一起外出务工的人来说,长途汽车算是相当灵活的出行方式。

    前提是得有。

    刘远山特意挑了一个票卖完的时候去窗口问,然后票贩子找到他,听他说去江州市之后,便约了个地方上车。

    跟窗口票价差距极大,从立交桥的斜坡上去靠边等车,大巴车来了之后,刘远山跟几个人一起上车。

    没票没关系,上车一人四十块钱,就能一屁股从江宁市坐到江州市。

    沿途都可以停车,也有江淮省的老江湖会在半道上下车,跟驾驶员或者跟车人说一声就行。

    过查超载的点,查不查看车牌,通常来说年头就定好了未来十二个月查不查,当然为了避免太难看,跟车的人会提醒靠窗的乘客把窗帘放下来……

    刘远山倒也没有养尊处优成老爷,就裹着一身老旧的羽绒服,在过道里坐着小板凳,然后翻着一本地图册打发时间。

    之所以这么大费周章,是因为他要统计彭蠡县外出务工的来回通勤时长,这个流程是相当重要的,掌握了这个数据,那么彭蠡县籍贯的外出务工人员在一些细节上的安排,就可以非常灵活。

    能省不少事情。

    倘若要设置一个“张安希望小学”在彭蠡县,那么现在张正东在彭城的实地考察,是可以相对来说低成本复制到这里的。

    不过这些不是刘远山如此卖力的主要原因,他是打算悄悄地带上自己的“老板”,一起进入张大安的人脉网中。

    靠面子,只能站队一时;靠能力,能不能站队一世不知道,短期内站对是肯定没问题的。

    道理很简单,彭蠡县这里要是能运作成功,可以让他或者他“老板”,跳出江宁市这个大坑,不管是交流还是交换,彭蠡县也能成为一个去处。

    最优解,那当然是他和他“老板”一人去一个地方,毕竟三十一岁的秘书,不可能再跟着“老板”走了,不到站就下车。

    他不想下车,他想换辆车。

    像刘远山这个级别异地深入调研,本身就是个苦差事,现在他还要拼一把,那更是痛苦不堪。

    不过途径彭蠡县下车,那事情就成了一半,这辆长途大巴会在彭蠡县的汽车站经停。

    此时不能随随便便出车站,因为“黑车”司机什么样的都有,江宁市最出名的“马自达”三蹦子,在这里随处可见。

    除此之外就是破旧的富康或者捷达,还有一些“面的”也是扎堆。

    被人听出来不是本地口音,这年头是个比较危险的事情,被跟踪然后洗劫一空,那已经算是相对来说不错的结果。

    这绝非是彭蠡县的独特乡风,而是除了少数城市,大同小异。

    刘远山也不是初出茅庐的菜鸡,他叼着烟等人过来接他,跟他一块儿的办事员还有四个人是开车过来的,在进入彭蠡县的时候,本地衙门文宣单位的就去等着接人了。

    跟江宁市驱车出差的办事员已经能开上桑塔纳不同,彭蠡县文宣部的干事还是老旧的二一二。

    不是没有像样一点儿的车,只是轮不到他们。

    “刘主任!”

    风尘仆仆的一行人进到客运站,老远就打着招呼,然后小跑向前,领头的笑呵呵握住了刘远山的手。

    本地接待的人并不知道刘远山会坐大巴车,是算好时间了,江宁市城东区的人才说刘远山是坐过路大巴车。

    “我是彭蠡文宣部的萧大海,欢迎欢迎,欢迎刘主任的到来,一路辛苦!”

    没有提为什么刘远山坐过路大巴车,萧大海只是一味地笑着说欢迎。

    “刘主任,是先去县里还是去接待所?”

    “先转一转吧。”

    “好!刘主任说去哪儿,我来指路。”

    “萧部长,芳湖北面的芙蓉墩,有多少人?”

    “三万多。”

    “镇上满千吗?”

    “怎么可能,五百都没有。”

    萧大海摇摇头,从口袋里摸出一包“庐山”,这烟几经起起落落,但喜欢的人喜欢到离不开,原因就是这烟足够凶,有劲。

    也没有客气,刘远山接过一支点上,嘬了一口就差点儿把肺呛出来一块。

    “这烟有劲啊。”

    感慨一声,刘远山接着又嘬了一口,问道,“芳湖南面的黄岭乡呢?”

    “少,一万来人。”

    “那就直接去黄岭乡。”

    “刘主任,不先休息休息?我不是说打算拖延时间,然后让地方上提前准备,而是路很不好走。有时候还不如直接搭机动船来得快,芙蓉墩的路已经算好的了。”

    “也行,去芙蓉墩吧。”

    然后就是一路颠簸,没办法,整个彭蠡县,这时候像样的公路都是没有的,基本上都是靠发动群众来一起修缮路桥。

    有时候集体修路还要自带干粮。

    倘若是修桥,那地方上集资更是常有的事情。

    关键是除了黄沙,其余的建筑材料都不好买,哪怕是标准钢筋,在建材市场,不仅贵,而且未必标准。

    刘远山有心理准备的,他既然从张正东那里搞到了“张安教育”的内部文件,这事儿就相当于开卷考试。

    只不过,开卷考试不是说白送答案,怎么写答案,还是得凭本事。

    萧大海很疑惑,他不明白为什么江口省那边打了招呼,就立即有人过来考察,马上就要过年了,这是在搞什么?

    县里也只是让他对接一下,做好接待工作。

    正常来说,文宣部跟接待工作八竿子打不着,以刘远山的级别,县太爷高低也要亲自前来。

    可神奇的是,县太爷确实没来,当然不是不想来,而是豫章省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提前打了招呼。

    毫无疑问,两边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似乎是打算促成此事,尤其是刘远山本身才三十一岁,毫无疑问的算青年。

    刘远山打开地图册,里面有地图,但并不是只有地图,还有“张安教育”的公益项目总体规划。

    这里面有个很离谱的东西,那就是基本上每个环节,张大安都在试图往里面加塞“张安教育”的员工或者储备员工。

    为什么说是储备员工?

    因为“尚湖师专”和“扬泰师专”两所师范学校,跟“张安教育”签了合作协议,应届生没有分配又难以跟师范大学竞争的情况下,突然冒出来的这条赛道,让两所师专的农村学生有了一个相当有力的上升渠道。

    不是升官的渠道,但一定是发财的渠道。

    《志愿者定向培养协议》相当于让年轻人用时间换时间,这是储备员工的由来。

    而“张安教育”招工用工,并不看重学历,只要通过考核且不要异想天开想要越俎代庖指点总教练张安如何开展培训工作,那么钞票大把大把地等着。

    可这只是员工的一部分,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企事业单位,也还是有的。

    另外一个离谱的地方,就是定点选材。

    “张安希望小学”跟一般的冠名挂牌希望小学还不一样,其中有一个评估,那就是如果适合打造寄宿式的完小,不仅投资会加大,建设力度也会从地方政府和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直接转移到“张安教育”这里,由“张安教育”来承担建设、管理、运营压力。

    只不过招牌依然归当地政府,且“张安教育”也不会干涉学校使用的教学模式,只有一条……

    尖子生归“张安教育”。

    同意就年年砸钱,并且把补贴进行到底。

    不同意就降格。

    就这么简单。

    到这个地步,能做到的企事业单位,已经是凤毛麟角,除了“独立王国”类型的超级部门,社会面都是小猫两三只,连圈地自萌都谈不上。

    可这还不够。

    围绕“张安希望小学”,还有劳动技能培训的业务展开。

    这些培训费用,以当地政府的财政规模,是不可能支撑的。

    但是,“张安教育”可以先培训,然后有序上岗,之后再从工资中扣除培训费用。

    这个操作……

    十分的阴间。

    可刘远山也承认,有搞头。

    核心问题还是有没有那么多岗位。

    张大安说包有的。

    那么就是包有的。

    不仅仅是张正东迷信他侄儿,张正东的铁杆朋友刘远山……他现在也迷信。

    不是他不想唯物,而是迄今为止在张大安身上的事情,就没有不邪门的。

    到这个地步,不是他刘远山没见识,他是真没见过这么搞的单位。

    其实刘远山也盘过张大安名下能提供的岗位数量,他不相信张大安能把几十个村甚至上百个村的合格劳动力都打包。

    理性告诉他不应该信,迷信告诉他……该迷信就迷信,别犟。

    这一点就得学习好哥们儿张正东。

    看看人家,过得多么逍遥自在,进步根本不需要聪明能干。

    抵达芙蓉墩这个乡镇时,已经是后半夜,找了当地的镇招待所,然后各自打了一壶开水洗脚。

    不是大通铺,就是正常的三人间双人间。

    萧大海去弄了点儿米粉,没吵醒厨子,而是自己去招待所食堂开伙。

    炒了两盘鸡蛋还有萝卜干,切了两盘咸肉蒸上,已经是凌晨三点多。

    彭蠡县文宣部就一个秘书跟着,其余驾驶员还有干事都先睡了,萧大海则是跟刘远山一行人边吃边聊。

    没喝白酒,整了一点儿米酒,其实连米酒都不算,只是才出缸的醪糟。

    也是热了之后才喝点儿。

    “刘主任,我其实有很多疑惑的地方,你怎么想到来我们彭蠡县做调研的?”

    “我说我是因为瞎举例子,然后才来这里一趟,萧部长,你信吗?”

    “啊?”

    一脸懵的萧大海就像是没听懂,他脑子里还在整理刘远山说的话呢。

    不是,这说的还是汉语吗?

    怎么就感觉乱七八糟的呢?

    “就没有其它的,比如说……”

    “放心,没有明察暗访,就是常规调研,只不过是实地调研。”

    刘远山很直接,知道萧大海说的是什么意思,直截了当一句话,让萧大海放一百个心。

    他好歹也是江宁市城东区的青年才俊,没那个闲工夫在豫章省扮演青天。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608/1111102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