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 第227章 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第227章 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暮色已深,刺史府的青砖黛瓦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檐角悬挂的灯笼被秋风吹得摇晃不定,在朱漆大门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朱文成负手站在正厅中央,脚下金砖映出他来回踱步的身影。

案几上的铜漏显示已过戌时,滴答水声在寂静的厅内格外清晰。

“怎么还不回来!”

他烦躁地扯了扯绛紫色官服的领口,忽然听见府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那马蹄铁踏在青石板上的脆响由远及近,最后在府门前戛然而止。

“大人!不好了!”

杨师爷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伴随着踉跄的脚步声冲进厅内。

他官帽歪斜,额前的散发被汗水黏在脸上,腰间鱼符的绦带也不知何时断了一截。

朱文成猛地转身,烛光下他肥胖的面庞阴晴不定:“发生何事?”

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杨师爷扑通跪倒在地,膝盖与金砖相撞发出闷响:“小的带着人刚到城南,就看见赵学政带着学政衙役设了路障。”

他咽了口唾沫:“那老匹夫说……说要彻查吴承安文书被扣一事,硬是把我们带去的衙役全扣下了!”

“什么?!”

朱文成脸上的肥肉剧烈抖动,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茶盏跳起半寸高。

“上百个衙役,就这么被留下了?你脖子上顶的是夜壶吗!”

杨师爷以头触地,额头在金砖上磕得砰砰响:“大人明鉴!赵咏德那老贼是学政,还说……还说要去御史台参您一本。”

他偷眼瞥见刺史大人的皂靴正在向自己逼近,连忙补充:“小的想着,若是硬闯,反倒坐实了阻挠公务的罪名。”

话音未落,朱文成已经飞起一脚。

杨师爷只觉胸口剧痛,整个人向后滑出数尺,后背重重撞在厅柱上。

他蜷缩着身子咳嗽,却听见头顶传来瓷器碎裂的脆响——是刺史大人把茶盏摔在了他身旁。

“废物!”

朱文成气得浑身发抖,官袍下摆随着急促的呼吸不断起伏:“现在吴承安跑了,衙役没了,本官还要被那老匹夫参上一本!”

他突然抓起案上的砚台:“你说,本官留你何用?”

杨师爷顾不得胸口疼痛,连滚带爬地抱住朱文成的靴子:“大人息怒!如今之计……如今之计唯有即刻将前线捷报呈送京城!”

他急中生智:“那吴承安不过是个院试案首而已,可北疆大捷却是实打实的战功啊!”

朱文成的动作突然顿住。

他眯起眼睛,脸上的横肉在烛光下投出深深的阴影:“你是说……”

“大人明鉴!”

杨师爷见事情有转机,连忙直起身子:“幽州军此次大破大坤五万铁骑,这泼天战功里,难道没有大人调度粮草的功劳?没有大人安抚民心的苦劳?”

他压低声音:“只要捷报先到京城,到时候谁还会在意一个考生的文书?”

厅内突然安静下来,只有铜漏的滴水声嗒嗒作响。

朱文成慢慢踱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株老梅树。

十月的夜风卷着落叶拍打在窗棂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你说得对。”

良久,朱文成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不甘:“可这战功本该更大!”

他转身时,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去取本官的紫毫来!”

杨师爷如蒙大赦,连忙爬起来去取文房四宝。

当他捧着鎏金笔洗回来时,看见朱文成已经展开了一卷洒金宣纸,正在研磨朱砂。

“记住!”

朱文成提笔时忽然说道:“在捷报上要特别写明,本官亲赴前线督运粮草,日夜不辍,还有安抚流民三千户,保境安民。”

杨师爷连连点头,小心地往砚台里添水。

他看着朱砂在纸上蜿蜒成行,忽然想起什么:“大人,要不要提一句赵学政?”

“不必。”朱文成冷笑一声:“等战功封赏下来,本官自会收拾那老匹夫。”

笔锋突然一转,在“斩首万余”四个字上加重了墨色。

半个时辰后,一封盖着幽州刺史大印的捷报被装入鎏金铜筒。

朱文成亲手将铜筒交给早已候在院中的驿卒,那驿卒背插三面红色令旗,腰间挂着加急令牌。

“八百里加急,直送尚书省。”

朱文成的声音在夜风中十分阴沉,“若有人阻拦,就说是北疆军大捷!”

驿卒抱拳领命,翻身上马。

随着一声鞭响,马蹄声很快消失在长街尽头。

朱文成站在府门前,望着远处城墙上的烽火台,嘴角慢慢勾起一抹冷笑。

暮色渐沉,赵府书房内烛影摇红。

赵咏德倚在黄花梨圈椅中,手中捧着一盏雨前龙井。

茶汤清亮,袅袅热气在烛光中盘旋上升,映得老人面上的皱纹愈发深邃。

窗外秋风掠过竹丛,沙沙声与檐角铜铃的清响交织成趣。

“吱呀”一声,雕花木门被轻轻推开。

赵温书踏着轻快的步子进来,月白色锦袍的下摆随着动作微微飘动,腰间玉佩叮咚作响。

“爷爷!”他眉眼带笑,拱手行礼道:“那些刺史府的衙役,孙儿已打发去武备司查问那主事了。”

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咱们在刺史府的眼线刚传来消息,朱文成确实没再派人追击吴公子一行。”

赵咏德缓缓放下青瓷茶盏,盏底与紫檀案几相触,发出清脆的“叮”声。

“理当如此。”

老人捋须轻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那朱胖子若在被老夫拿住把柄后还敢妄动,这顶乌纱帽也该换人戴了。”

窗外忽然一阵风过,吹得烛火剧烈摇晃,在他脸上投下变幻的光影。

赵温书顺势在罗汉榻上坐下,自己斟了杯茶:“孙儿打算歇息两日便启程去洛阳。”

他抿了口茶,眼中闪着精明的光:“吴承安此人重情重义,此番结交,于我赵家大有裨益。”

“不止于此。”

赵咏德忽然坐直身子,枯瘦的手指轻叩案几。

案上那方端砚映着烛光,墨池里还残留着未干的墨迹。

“你且想想。”老人声音压低:“此番北疆大捷,蒋提督、韩将军少不得加官进爵,吴承安作为韩成练的亲传弟子……”

话未说完,意味深长地看向孙儿。

赵温书手中茶盏蓦地一顿,澄澈的茶汤荡起细微涟漪。

他眼中精光乍现:“爷爷是说,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孺子可教也。”赵咏德满意地颔首,伸手拨了拨铜雀灯台上的灯芯。

烛光“噼啪”爆了个灯花,将老人深邃的眼神照得愈发清亮。

“如今他们尚未得势,此时结下的情分,可比日后趋炎附势珍贵得多。”

说着从案几抽屉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荐书:“带去洛阳,交给国子监祭酒周大人。”

赵温书双手接过,触到信封上还带着体温的火漆印,忽然会心一笑。

窗外竹影婆娑,一轮明月已悄然爬上东墙,将清辉洒在书房窗棂上。

祖孙二人的身影被拉得修长,投在绘着《寒林图》的屏风上,宛如一幅精心构画的政治图卷。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987/1111090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