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了断
“那我们……”
“继续等!真正的猛虎,还没现世崛起。”
“您是说……”
“嘘!”
他们悄然离去。
留下狂欢的人群。
没人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连锁反应,还在酝酿。
...................................................
会稽。
项羽收到消息时,正在练枪。
“陈胜起事了?”
“是的,”范增道,“号张楚,自立为王。”
“张楚?王?”项羽冷笑,“他配吗?”
确实不配。
陈胜不过是个农民。
而项氏,才是楚国真正的贵族。
“叔父怎么说?”
“主公说,再等等!”
“还等?”项羽有些急躁。
“对,等。”范增意味深长道,“等陈胜把水搅浑!”
项羽若有所思。
是啊!
现在出头,目标太大,
不如让别人先去趟雷。
“那我们……”
“练兵!”范增起身,“把兵练好了,天下就是我们的。”
项羽点头。
握紧了手中的枪。
他有预感。
属于他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了。
......................................................
咸阳。
扶苏收到各地的情报,
脸色越来越凝重。
不只是陈胜。
各地都有人蠢蠢欲动。
有打着复国旗号的。
有借机抢掠的。
还有浑水摸鱼的。
但最让他担心的,不是这些,
而是那些还在观望的人。
比如楚地贵族后裔,
比如...
“殿下,”李斯进来,“查到了。”
“说!”
“墨家确实有异动,”李斯压低声音,“但很隐秘。他们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东西?”
“具体不清楚。但据探子回报,与机关有关。”
机关...
扶苏想起了什么。
父皇留下的遗物中,确实有一些奇怪的图纸。
当时他没在意。
现在想来...
“继续查!”他吩咐,“还有,加强皇陵的守卫。”
“殿下是担心……”
“以防万一!”
李斯领命而去。
扶苏独自沉思。
墨家要找的,到底是什么?
...................................................
五日后。
坏消息接踵而至。
陈胜的军队攻破了好几座城。
虽然都是小城,但影响很恶劣。
更要命的是,效仿者越来越多。
“殿下,必须出兵了!”
朝堂上,武将们急了。
“臣愿领兵平叛!”
“臣也愿往!”
扶苏看着群情激昂的武将们。
“诸位稍安!”
他展开地图。
“你们看,叛军虽多,但分散。”
“若是分兵围剿,反而中计。”
“殿下的意思是?”
“集中兵力,打蛇打七寸。”扶苏指着陈县,“先灭陈胜,其余不攻自破。”
众人恍然。
“妙计!”
“殿下英明!”
但扶苏脸上没有喜色。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难关还没来。
陈胜不过是个引子。
真正的对手,还在暗处。
“蒙毅!”
“末将在!”
“你率三万精兵,速去平叛。”
“遵命!”
“记住!”扶苏叮嘱,“要快,不给其他人反应的时间。”
“明白!”
蒙毅领命而去。
扶苏看着他的背影。
心中祈祷。
希望来得及。
.................................................
但他不知道的是。
就在蒙毅出兵的同时。
江东。
项梁终于下定了决心。
“时机到了。”
他看着地图,眼中精光闪烁。
“秦军主力被陈胜牵制。”
“正是我们起事的良机!”
“传令下去,举兵!”
“是!”
项羽兴奋得满脸通红。
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
“记住,”项梁最后叮嘱,“我们不打灭秦的旗号。”
“那打什么?”
“打复楚的旗号。”项梁冷笑,“让天下人知道,谁才是楚国正统!”
......................................................
咸阳。
当项氏起兵的消息传来。
扶苏有些心悸。
不是因为项氏。
而是因为时间。
一切发生得太快了。
快得不正常。
“殿下,”子婴匆匆赶来,“大事不好!”
“又怎么了?”
“刚刚收到密报,”子婴脸色苍白,“韩地、赵地、魏地...同时起事!”
“什么?”
扶苏霍然站起。
同时?
这绝不是巧合!
“还有更糟的!”子婴咽了口唾沫,“北方传来消息,有郡县沦陷。”
扶苏闭上眼睛。
内忧外患。
最坏的情况出现了。
“殿下,现在怎么办?”
扶苏睁开眼睛。
眼中有了决断。
“传令下去。”
“收缩防线,固守要地。”
“同时……”
他深吸一口气:
“征召天下英雄,共抗国难!”
“殿下,这……”
“非常时期,行非常事。”扶苏打断质疑,“记住,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
夜深了。
扶苏独自站在宫墙上。
看着满城灯火。
“父皇,”他轻声道,“儿臣能走到对岸吗?”
风起。
云涌。
暴风雨就要来了。
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不管结果如何。
他都会战斗到最后一刻。
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也是他的选择。
夜风猎猎,咸阳城上空乌云密布。
咸阳城,深夜。
扶苏站在宫墙上,看着满城灯火,心中却无半分宁静。
父皇驾崩不过月余,天下已是烽烟四起。
他回到书房,面前摊着各地传来的军报。
陈胜吴广的张楚军已经攻下数城,各地响应者如过江之鲫。
更让他忧心的是,那些还在观望的势力——他们才是真正的威胁。
“殿下,”蒙恬推门而入,“刚刚收到消息,陈胜的军队在荥阳受挫。”
“哦?”扶苏抬头。
“是章邯!他率领影密卫及骊山刑徒组成的军队,大败陈胜军。”
扶苏沉吟片刻:“章邯...这个人可用。传令下去,授予他正将军之职,让他继续追击叛军。”
“可是殿下,章邯毕竟是……”
“是什么?”
扶苏看着他,“是忠于大秦的将领!现在这种时候,还分什么嫡系旁系?能打仗的,就是好将军。”
蒙恬领命而去。
扶苏重新低头看着地图。
荥阳一战,虽然暂时遏制了陈胜的势头,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殿下。”李斯匆匆而来,“征召令已经发出,但响应者...寥寥无几。”
“意料之中!”扶苏转身,目光深邃,“乱世之中,谁愿为将倾之厦添砖加瓦?”
“那我们……”
“等!”扶苏负手而立,“有些人,需要看清形势才会动。有些人,需要看到希望才会来。”
..........................................................
次日朝会。
胡亥果然发难了。
“诸位!”他站在殿中,声音激昂,“如今天下大乱,皆因某人优柔寡断!”
矛头直指扶苏。
“十八弟慎言!”扶苏淡淡道。
“慎言?”胡亥冷笑,“大哥,你看看外面!陈胜称王,项氏起兵,六国蠢蠢欲动!这就是你仁政的结果?”
“那依十八弟之见,该如何?”
“简单!”胡亥傲然道,“恢复父皇旧制,严刑峻法,杀一儆百!”
“杀?”扶苏摇头,“杀得完吗?民心已失,徒增杀戮只会激起更大反抗。”
“那就杀到他们不敢反!”
“够了!”
扶苏一拍案几。
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闭了嘴。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
“诸位,我最后说一次。”
“父皇确实没有留下遗诏。”
“但这不意味着可以乱来!”
“大秦自有规矩——长幼有序,嫡庶有别。”
“我是长子,当继大统,主持局面。”
“谁赞成,谁反对?”
简单直接。
没有任何花哨。
“我反对!”
胡亥第一个站出来。
“凭什么?”他冷笑,“就凭你是长子?”
“那我问你,这些年你做了什么?”
“推行新政?那叫败坏祖宗基业!”
“仁慈待人?那叫妇人之仁!”
“父皇若真属意于你,为何不留遗诏?”
一连串的质问,咄咄逼人。
扶苏没有立即回答。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个弟弟。
十八弟。
从小就心狠手辣的十八弟。
“你说完了?”
扶苏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如水,“那现在该我说了。”
他走下御阶,一步步逼近胡亥。
“你问我凭什么?”
“凭我在巴蜀平定叛乱,让蜀地三年无战事!”
“凭我随老师在北疆击退匈奴,保边境安宁!”
“凭我在临淄以仁德服人,让齐地归心!”
每说一句,他就前进一步。
胡亥不由自主地后退。
“而你呢?”扶苏冷笑,“这些年除了在宫中争宠玩弄权术,你做过什么?”
“我……”
“真正的忠,是忠于理想!”扶苏声音陡然提高,“不是忠于未教化的私欲!”
满朝寂静。
这话太重了。
但也说到了很多人心里。
“忠于理想!”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众人回头,竟是老博士伏生。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很少在朝堂上发言。
“老夫活了七十年,终于听到了真话!”伏生拄着拐杖站起,“诸位,扪心自问,我们效忠的是大秦,还是秦家?”
“若是秦家,那天下兴亡与我何干?”
“若是大秦,那就该想想,如何让这个国家延续下去!”
一席话,振聋发聩。
“伏老所言极是!”李斯也站了出来,“臣以为,当务之急不是争论谁该继位,而是如何平定各处叛乱。”
“说得轻巧!”胡亥不甘心,“没有号令天下的权力,凭什么平叛?”
就在此时——
“报——!”
一个浑身是血的传令兵跌跌撞撞冲进大殿。
“紧急军报!蒙毅将军大破陈胜,斩敌三万,陈胜仅以身免!”
什么?
满朝哗然。
陈胜的势力最大,声势最盛,竟然这么快就被击败?
“还有...还有...”传令兵喘着气,“蒙将军传话,说这一战,全靠殿下事先布置得当……”
所有目光都投向扶苏。
原来他早有准备!
“诸位,”扶苏环视群臣,“我说过,大秦还在。现在,你们信了吗?”
...........................................
局势暂时稳定后,扶苏开始了他酝酿已久的改革。
书房内,几位心腹齐聚。
“殿下,这是新拟的法令。”子婴呈上竹简。
扶苏仔细看过:“约法省刑...很好。但还不够!”
“殿下的意思是?”
“智者千虑,不如守一。”扶苏放下竹简,“法令千条,不如一个‘仁’字。”
“可是殿下,”李斯忧虑道,“若是太过宽松,恐怕……”
“谁说仁就是软弱?”扶苏打断他,“仁者无敌,正因为仁者得人心。”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
“诸位请看,如今天下大乱,为何独我秦地还算安稳?”
众人沉思。
“因为关中是根基?”有人试探。
“不全是。”扶苏摇头,“是因为我这些年的布局!”
“巴蜀、北疆、齐地,看似分散,实则形成犄角之势。”
“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的百姓,已经尝到了新政的甜头。”
“所以殿下是要……?”
“以点带面,徐徐图之。”扶苏目光坚定,“先在可控之地推行新政,让百姓看到实效,自然人心归附!”
...................................................
正议论间,又有急报传来。
“殿下,各地情况汇总。”
扶苏接过一看,眉头紧锁。
果然如他所料,情况复杂至极:
赵地是旧贵族打着复国旗号作乱。
魏地是流民因饥荒而起事。
韩地则是土匪趁火打劫。
“主公,当如何处置?”部将们议论纷纷。
“一律剿灭!”有人主张。
“不可,当怀柔招安!”有人反对。
争论不休。
扶苏闭目片刻,睁开眼时目光清明。
“诸位,心学教我们致良知。每件事都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他指着地图,开始布置:
“魏地的饥民,是因为活不下去。派人送粮赈济,开仓放粮,给他们活路。”
“韩地的土匪,纯属趁火打劫。派兵清剿,但记住,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至于赵地……”他沉吟片刻,“派使者去谈!”
“谈?”众人不解。
“这些旧贵族要的无非是权力和尊严。”扶苏冷静分析,“给他们一些虚职,保留一些特权,总比血流成河要好!”
“可是殿下,这样会不会……”
“这不是妥协,是策略。”扶苏正色道,“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杀人,而是让更多人活下去。”
“仁而有威,宽而有度。这才是真正的王道!”
...........................................................
深夜,扶苏独自一人,对着烛火发呆。
桌上摊开的,是老师曾说过的话。
“用而不执,行而不着。”
“老师……”扶苏喃喃自语。
他想起了许多往事。
老师从不直接帮他,却总在关键时刻点拨。
就像现在。
“用而不执,行而不着……”他反复咀嚼着这八个字。
突然,他笑了。
“我明白了!”
他提笔注解:
“学生愚钝,今日方悟。权术非目的,乃是手段。利用规则,方能改变规则。老师当年不肯入朝,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此理。”
“如今天下纷乱,学生当以所学安定四方。不负老师教诲,不负心中理想!”
写完,他吹灭烛火。
窗外,东方既白。
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而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云开见日的时候。
“父皇,”他轻声道,“儿臣会带领大秦去往新方向。用我的方式!”
.........................................................
黎明将至,咸阳城却比深夜更加沉寂。
蒙毅击败陈胜的消息传来不过三日,各地局势却急转直下。
原本观望的势力纷纷露出獠牙,而朝中的暗流也终于浮出水面。
扶苏放下手中的竹简。
这是刚拟定的新法条文。
窗外传来更夫最后一声梆子响,预示着这个不平静的夜晚即将结束。
“殿下,”老侍卫推门而入,神色凝重,“各部回报已到。”
“说!”
“户部侍郎称病不朝,工部郎中失踪,礼部……”他顿了顿,“礼部上下竟有半数官员今夜未归。”
扶苏面色不变,没有任何惊讶。
“殿下,”子婴匆匆而入,“查到了。”
“说。”
“朝中确有内鬼,证据确凿,而且……”子婴压低声音,“不止一个两个。”
扶苏放下朱笔:“意料之中。二十年的渗透,岂会只有成蟜一人?”
“那我们……”
“你们可知渔人撒网的道理?”扶苏起身,走到窗前,“网撒得太早,鱼会逃。撒得太晚,鱼已经游远。”
“殿下是说……”
“今夜子时,召集百官议事。”扶苏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是时候收网了!”
“可是殿下,如此仓促……”
“越仓促越好。”扶苏打断道,“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再也藏不住。”
子婴领命而去。
扶苏独自站在窗前,看着逐渐西沉的夕阳。
“人呐,知人知面不知心!”他喃喃自语,“但无论如何掩饰,终会在行动中显露。今夜,就让所有人都露出真面目吧!”
..........................
入夜,咸阳城异常安静。
太安静了。
街上没有行人,连犬吠声都听不到。
仿佛整座城都在屏息等待。
蒙恬悄然入城,带着三千精锐。他们没有走正门,而是从密道潜入。
“将军,”副将低声问,“殿下真要……”
“做好准备就是。”蒙恬面无表情,“今夜之后,朝堂会大换血。”
与此同时,城中各处都有异动。
有人在烧毁文书。
有人在转移财产。
还有人在密谋最后一搏。
“时机到了!”一个声音在黑暗中响起。
“扶苏召集百官,正好一网打尽。”
“可是万一……”
“放心,我们的人已经在宫中布置妥当。今夜,扶苏必死!”
........................................................
子时。
金殿外,百官陆续到达。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尽相同——有人困倦,有人警惕,有人则掩饰着某种难以名状的兴奋。
禁军严阵以待。
但没人注意的是,平日里熟悉的面孔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陌生的将士。
“如此深夜召集,不知所为何事?”
“听说是要商议新法……”
“新法?哼,只怕是黄粱一梦。”
议论声中,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工部侍郎周青,平日里谨小慎微的他,今夜却显得格外从容。
他环视四周,目光在某些人脸上短暂停留,仿佛在确认什么。
“诸位,”周青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周围的议论声都停了下来,“可曾想过,为何殿下要在此时召集我们?”
“周大人何意?”
“没什么。”周青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只是觉得,有些事该有个了断了!”
........................................................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818/2403451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