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请了一位女先生
姜徽玉心里仍憋着气,却不敢再违逆母亲,只能闷闷地应了声。
姜绾臻忽而侧首,朝姜徽玉勾起一抹挑衅的浅笑,转瞬便恢复了温顺模样。
姜徽玉恨得咬牙切齿,生生忍了下来。
贱人,母亲的心思已经全被勾走了。
现在还要给她请最好的先生,凭什么?
朝华院。
姜绾臻劝姜暨云的话,很快传到了老夫人耳中。
听芳嬷嬷说完,她沉吟半晌,忽然开口。
“在慈宁宫时,皇上瞧着绾臻,竟说她眉眼间有几分我的影子。”
她眼底闪过欣慰之色。
“绾臻容貌不输徽玉,又听话聪颖,一点即通。”
“若当初早些把她从乡下接回来,仔细教养,必然知书达理,哪会比徽玉差?怕是还要出色得多。”
芳嬷嬷顺着话头往下说。
“老夫人不必惋惜,现在也为时不晚。”
“依老奴看,二小姐身上最可贵的,是对您的孝心,她才回府多久,就将您的喜好记得一清二楚。”
老夫人显然对这话颇为受用,点了点头。
她思量片刻,眼中多了几分盘算。
“皇上既说这话,可见是记住她了,她自己也争气,攀上了二皇子。”
“将来她的姻缘,说不准真能落在皇子府里。”
芳嬷嬷笑着应和。
隔日清晨,苏先生入府。
姜绾臻早早便在静思堂等候。
对方一身素雅的青布襦裙,鬓边只簪了支木簪,气质温润沉静。
让她不由得想起一个人。
谢澜之。
姜绾臻晃了晃脑袋。
好端端的,想起他做什么。
回过神,她朝着苏先生福了福身。
“绾臻见过先生。”
“坐吧。”
苏明漪抬眸,目光温和,却隐隐带着审视。
“我只教学问雅艺,诗词、经史、策论要研透,琴棋书画也需精进。
“至于女红针黹、中馈管家这类俗务,你不必费心思。”
她从架上取出一本《论语》。
“你在乡下没正经读过书,我便从基础教起。”
她翻开书页。
“每日卯时早读经史,辰时习字练笔,巳时学琴弈棋,午时稍歇后,未时论诗品画,申时研读策论。”
姜绾臻唇角微抽。
她纵是个器械,也需要时间喘口气。
而她的意见,显然不在苏先生考量之内。
“学不好便多下功夫,在我这不必搞那些虚礼,但学问上容不得半分懈怠。”
姜绾臻刚要应声,又听她补充道。
“我不管你是侯府小姐还是乡野丫头,在我这里,只看悟性和用功。”
“你母亲既费了心力请我,便莫要辜负。”
姜绾臻垂眸应下,心头暗忖。
这位先生果然不同寻常。
只是她没察觉,对方看似随意的目光里,藏着一丝探究。
接下来的日子,姜绾臻每日雷打不动,前往静思堂。
她有意藏拙,临摹字帖时故意露出几分生涩,研习诗词也总说“艰涩难懂”。
一日,老夫人问起功课,见她进步缓慢,恨铁不成钢。
“虽说在乡下没学过,但也不止于如此木讷,该再用心些。”
芳嬷嬷忙在一旁劝。
“老夫人莫恼。”
“奴婢几次夜里偶然路过昭晖院,见里头烛火还亮着,可见二小姐用功,只是底子薄,得慢慢磨。”
老夫人这才稍缓神色,叮嘱她要继续加紧。
春宴将近,侯府对姜绾臻的用度愈显精细。裁衣用云锦妆花,配饰挑赤金点翠,熏香换为雨前龙井调的清雅香方。
每日膳食添了燕窝雪蛤滋补,笔墨换成徽墨湖笔,连伺候的丫鬟都增了两名,专司打理衣饰妆容,处处透着妥帖讲究。
姜徽玉被禁足在院里,听着丫鬟日日禀报姜绾臻的动静,心头的火气越烧越旺。
她攥着帕子,在屋里来回踱步。
不!她不能坐以待毙!
长期如此,等到她解了禁足,这侯府早没有她容身之处。
不知她想起什么,脚步一顿。
前世,启元二十四年,太后突发顽疾,终日头晕肢沉,太医院束手无策,半年便形容枯槁。
皇帝急得下三道圣旨广寻名医,连天坛祈福都去了,举国上下无人不知。
就在宫里备后事时,一位江南女子叩宫自荐。
不过月余,太后顽疾便日渐好转,不出三月,已能如常理事。
帝龙颜大悦,不仅赏她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还亲赐“仁心妙手”匾额,让她在京中经营医馆,风光无两。
这位医女的传奇,也被说书人编成话本,传遍大街小巷。
听闻她本是江南医户之女,自幼随父四海游医,针灸汤药样样精通。
可惜父亲病逝,她没钱安葬,只能在京中西市卖身葬父。
跪了三日三夜,幸得药铺老板赏识医术,帮她葬父、留她坐堂。
姜徽玉努力回想着话本内容。
启元二十三年春,医女于京城西市卖身葬父。
“那不就是当下?”
姜徽玉攥紧帕子,眼底发亮。
若此时出府,赶在药铺老板前买下这位医女。
等太后病重时,她再命医女入宫诊治,届时太后感激、皇帝器重,侯府怎会不倚重她?
这机会绝不能丢!
想到这里,姜徽玉再坐不住。
她急急换上丫鬟的粗布衣裳,趁夜色翻墙溜出侯府。
按着模糊的话本内容,她来到西市,逛了一圈,果然在街角看到个蒙着灰纱的女子。
女子身前木牌写着“卖身葬父”,底下小字刻着“略通医术”。
冷风里,她衣衫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却仍挺直脊背。
姜徽玉走上前,放下一锭银子。
“这锭银子你拿去,先把你父亲的后事办了。”
女子猛地抬头,声音里满是不可置信。
“姑、姑娘,这太多了!葬父有三两银子便足够,这锭足有十两……”
姜徽玉居高临下。
“拿着吧,你孤身一人在外,葬了父亲还要谋生,多带些银子总是稳妥的。”
“你我同为女子,见你处境艰难,帮一把是应当。”
这话说得义正言辞,倒真有几分怜悯之意。
女子仰首望着她,眼圈瞬间红了。
她摘下面纱,重重叩首。
抬起头,是一张惊绝的面庞,比京城女子多了几分江南女子独有的清雅婉约。
姜徽玉心头莫名一刺。
有医术就算了,竟还生得这般好模样!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804/1111107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