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毛泽东情感实录 > 三、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与叶剑英

三、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与叶剑英


叶剑英(1897—1986),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1949  年1  月至1949  年7  月任北平市市长,1949  年10  月至1955  年2  月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1986  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

主席亲点叶剑英

当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接近尾声时,毛泽东就把眼光放到了平津解放的战役上。解放北平,就意味着要建立北平的人民政府。

平津战役刚刚开始不久,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共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北平,是我国北方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接管这座城市的人,也必须有相当的能力。

那么,谁最合适呢?毛泽东思前想后,认为只有叶剑英最合适。1946年1月至1947年2月,叶剑英出任军事调停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在与国民党的谈判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刚柔相济和非凡的谈判技巧,都让毛泽东充分相信他是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兼市长的最佳人选。所以,毛泽东毫不犹豫地将重任交给了他。

1948  年12  月12  日,叶剑英受命来到平山县西柏坡党中央所在地,毛泽东主席亲自同他和彭真等人谈话。在谈话中,毛泽东谆谆启导他们说:“这次接管北平,影响到中外,你们务必要达到像沈阳、济南那样的接收和管理成绩,不要落在沈阳和济南之后,特别要注意防止出现一些‘左’的做法。”

叶剑英、彭真表示记住了毛泽东的话时,毛泽东一再嘱咐说:“接管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企业都要原封原样、原封不动地接下来,慢慢处理,人多了不要紧,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嘛!”

12  月13  日,毛泽东亲拟了中央军委任命北平、天津两城市主要领导人的电文。电文称:

聂荣臻为平津区卫戍司令,薄一波为政委;彭真为北平市委书记,叶剑英为市委副书记、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市长;黄克诚为天津市委书记兼军管会主任,黄敬为天津市长。聂、彭、叶、黄等均于今明两日率干部由平山乘车分向平津附近前进……

12月15日,叶剑英按照中央的电文通知,从石家庄华北军政大学赶到保定。

在保定,他筹建接管北平的组织机构,并做好进驻北平的准备工作。

毛泽东选定叶剑英为即将是新中国首都的北平市市长,这与毛泽东对叶剑英的评价有关。在毛泽东的眼中,叶剑英是一位“可堪大任”的人才。这缘于叶剑英在历史上的几次表现。

“三反大将”美名扬

叶剑英出生于广东省梅县一个叫雁洋堡的偏僻山村,父亲做些小本生意。叶剑英从小就很聪明,15  岁时在东山中学,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因总与校长唱对台戏,结果没毕业就被开除了,连个中学毕业文凭都没拿上。随后,他闯荡到南洋,恰好云南督军唐继尧派人在南洋招兵,走投无路的叶剑英立即报名,1917年,进入云南讲武堂炮科12  期学习。三年学习毕业后,他拒绝了云南督军署授予的炮兵少尉军衔,跑回广东投奔粤军,被粤军参谋长邓铿留在司令部做了上士参谋。官小了,他却毫不在乎。第二年,粤军陈炯明炮轰孙中山总统府,他升任大本营参谋,不久,孙中山改北伐军为讨贼军,叶剑英又投奔讨贼军,在蒋介石为参谋长的讨贼军总部为参谋,后任第八旅参谋长。黄埔军校组建时,他又被调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东征开始后,他被任命为第二师参谋长,与反叛的粤军作战。一次,2  师师长张民达戏称他是“三反大将”,说:“你一反东山中学校长,二反滇军唐继尧,三反粤军。”

1926  年7  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在攻克南昌时,叶剑英的上司王柏龄“逃避未归”,不知去向,叶剑英率部驻守南昌。王柏龄是蒋介石的嫡系主帅,平时气冲牛斗,真正打起仗来却胆小如鼠,脚底抹油,丢尽了蒋介石的脸。蒋介石盛怒之下,撤了他和1师师长王俊的职;然后,单独召见叶剑英,叫他去一师当师长。叶剑英深知1师系老蒋的嫡系,桀骜不驯,婉言谢绝。

但是,江西平定后,蒋介石把俘虏来的孙传芳部官兵集中起来,在南昌成立了新编第2师,硬是委任叶剑英当了这个师的师长,叶剑英不便再推辞,只好受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18日,在南京成立与武汉相对抗的政府与党部。被他看重并亲自任命师长的叶剑英立即起草并领衔签发反蒋通电,犹如一发重磅炮弹在全国各地引起巨大震荡。蒋介石开始不相信叶剑英会反他,等弄清是事实时气得咬牙切齿,密令手下除掉叶剑英。谁知叶剑英突然一夜之间失踪了。5  月6  日,他属下的二师“左派”军官也公开通电讨蒋,并于5  月13日夜举行武装暴动,蒋介石得知新编二师暴动的消息,大为恼火,大骂叶剑英“恩将仇报”,加上“倒行逆施,谋叛党国”的罪名,宣布“永远开除”叶剑英的党籍,通令“严缉惩办”。这时,叶剑英已经跑到了武汉,并且加入中国共产党。8  月1日,他参加南昌起义,第四次当了“反将”。

“吕端大事不糊涂”

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中,叶剑英成为了红军的著名将领。1934  年10月,他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分左右两路北上抗日。

可是,率领左路军的张国焘阴谋分裂红军,到达阿坝后,拒不执行党中央向右路军靠拢的决定,还提出要求主力红军南下。9月9  日,张国焘置党中央苦口婆心的耐心说服于不顾,向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发出密电,命令右路军南下。

“彻底开展党内斗争”,阴谋用武力危害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人。电报到达前敌总指挥部时,陈昌浩正在召集右路军高级干部开会,机要人员走进来,见他正眉飞色舞地作着报告,就把电报交给坐在他旁边的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叶剑英匆匆一看电文,抬头看是专给陈昌浩的,便递给了陈昌浩。陈昌浩正讲到兴头上,不愿分神,又随手交给叶剑英,不耐烦地说:“没看我正忙着吗?先放你那吧!”

叶剑英低头一看电文,不禁大吃一惊!  这封电文秘密命令陈昌浩带右路军南下,并要“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他心头一惊,这不是明目张胆用武力威逼党中央就范吗?他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应立刻报告毛泽东。他不动声色地把电报装进军衣口袋里,继续听陈昌浩讲话。过了一会儿,他装作去厕所的样子,走出了会场,一出门便疾步飞跑,一口气跑到距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潘州村约3  里的毛泽东住所,把电报交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看过电报,皱了皱眉头,马上掏出一支铅笔,把电文飞快地抄在一张卷烟纸上,然后说:“你赶紧先回去,不要让他们发现你到这来了”同时,嘱咐他要提高警惕,以防不测,叶剑英迅速跑回原地,走进会场一看,陈昌浩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话,便若无其事地又坐回原位,直到会议结束,他才把电报交给陈昌浩。当天晚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离开潘州,前往3军团驻地。临走前,张闻天、秦邦宪特意找到叶剑英,让叶剑英和他们一起走。

叶剑英没有同意,他这时考虑的是如何把军委直属队带着一起离开。军委直属队有上百号人,又都在陈昌浩的眼皮底下,把他们都带走。谈何容易!  叶剑英思考再三,最后利用外出打粮的名义趁机带走了部队。第二天拂晓时分,叶剑英和军委直属队赶到了3军团驻地,见到了毛泽东、彭德怀。毛泽东高兴地说:“哎呀!  剑英同志,你可来了,好!  好!”

一场可能发生的灾难性悲剧得以避免。中国革命又一次转危为安。

叶剑英长征途中截获张国焘密电并采取勇敢机智的斗争行动,为党为人民立下了一大殊勋。以后,毛泽东曾多次提起此事。对此,毛泽东对叶剑英有个流传很广的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次毛泽东慧眼独具,选定叶剑英为北平市市长,也是基于对他能力的信任,又在共和国即将成立的关键时刻,把一副重担交给了叶剑英。临行前,叶剑英说:“我又要当一次反王了,这次既不是反粤军叛将,也不是反蒋介石、张国焘,而是要把这座800  年的封建皇城‘反’成一个民主、和平和前进的人民大众的新首都!”

亲迎主席进北京

1949  年3  月23  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就要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离开被称为“工校”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告别这里的人民。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会意地笑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凝视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这天春风拂面,阳光明媚。一个由11辆小汽车和10辆卡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而又井然有序地离开了西柏坡,沿着山间公路,向北平方向开去。

黄昏时分,车队到达了涿县县城。当晚,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就在涿县住下了。

天黑以后,叶剑英和滕代远两人匆匆赶来涿县,向毛泽东等中央首长汇报了进北平城的具体安排。

叶剑英说,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乘火车进北平,经过丰台,然后到清华园火车站,下火车后,改乘汽车夜宿颐和园。明天,即3  月25  日下午,在西苑机场举行入城式,检阅部队,接受各界代表的欢迎,与民主人士见面。

接着,叶剑英又汇报说:“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北平是胜利后进城,有人主张声势要大一些,仪式要隆重一些,让北平人民夹道欢迎,造成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气氛,以便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传,扩大中国革命的影响。”

听完汇报,毛泽东和中央首长们一致认为,这个时候进城场面不要过大,不要动员那么多的群众,到全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再组织群众很好地庆祝庆祝。

接着,具体研究了从涿县出发的问题,决定第二天凌晨两时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和胡乔木等,先乘火车进北平,其余的人乘汽车随中央机关出发。

叶剑英说:“中央机关的住房已经安排好了,到北平广安门后,有人负责带路,中央办公厅系统都住在香山。”

周恩来提议:到北平住下以后,要在西苑机场举行入城式。先检阅部队,然后与各界代表见面,特别是与那些知名党外人士。周恩来还说,关于党外人士如何安排工作的问题,我们到北平以后,还要召开各种会议征求意见,进行协商。

毛泽东说:我赞成恩来的意见。

最后,毛泽东决定,党中央进北平,是党和军队胜利的历史上最有意义的大事,叶剑英、聂荣臻、彭真等要计划好,安排好,中央派周恩来主管这次进城活动。

3  月25  日凌晨2  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精神焕发,毫无倦容,健步跨上了去北平的专列。1918年8月,毛泽东曾到过北平。

那次在北京居留五六个月,最重要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从李大钊等人那里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为他一生的革命道路奠定了精神方向。

“三十一年还故国”。毛泽东此时由一位不被人放在眼里的青年学子成长为即将执政的政党领袖。这次进北京,不是来求学问业的,而是来建设一个新社会的。

此时此刻的毛泽东,怎能忘记当年指导引路的思想老师呢!

这时,他又一次谈到了30年前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北平的艰难奔波,谈到了帮助和指引他的好老师李大钊……他心潮起伏,感慨万端。

谈着谈着,火车开慢了,慢了。随着汽笛一声长鸣,火车“呼哧、呼哧”地吐着气,终于停了下来。

毛泽东第一个走下火车。聂荣臻、彭真和李克农等,早已在车站迎候,他们快步上前,同毛泽东等中央首长一一握手问候。

火车到北平清华园车站,毛泽东等没有在火车站休息,随即改乘汽车前往颐和园。

1949  年3月25日,党中央和毛泽东进北平,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农村包围城市到由城市领导全国的转折点。中国历史将翻开它新的一页!

精心选定中南海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秘密进入北平,住在香山双清别墅。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叶剑英考虑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安全和工作上的不便,便上书毛泽东———劝促党中央住进中南海。

叶剑英为党中央选定了中南海作为办公的地方。

在军管会入城前,叶剑英就专门召见了北平市纠察总队司令员张明河,说:“你一进城,就先把中南海控制起来。”

原来叶剑英当时就开始考虑为党中央选择办公住地了。后来,在选择北平市委、市政府办公地点时,他把中南海单独留了下来,说:“我们都不进中南海。等条件成熟时,请党中央和毛泽东搬进去。”2  月初,叶剑英率军管会和市人民政府机关由颐和园迁入城内办公时,全部住到了东交民巷。

2月2  日,叶剑英收到了周恩来由西柏坡发来的一封电报,内容大意是要求打前站的同志先把中南海和六国饭店两处地方提前接收下来,以便将来作为政协会场和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下榻之地。第二日,正是北平举行隆重的解放军入城仪式,时任中央城工部秘书长、后任政务院秘书长的齐燕铭前来北平打前站。在前门箭楼上,叶剑英将周恩来的那封电报交给他,并说:“为稳妥接收中南海,你们早着手做好准备,越快越好。”

齐燕铭说:“我人手不够。”

随后,叶剑英就叫上打前站的三位同志———中央统战部行政处长周子健、交际处处长金城和申伯纯,对他们说:“你们协助齐燕铭同志搞好接收工作,中南海一定要重点接收。”

中南海一直是皇家禁苑。中海、南海和北海,旧称三海。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总称,原名太液池(西苑),位于故宫西侧。辽金时在此建斋宫,元、明、清三朝不断增建,成为皇室的游宴胜地。园内湖面浩渺,林木葱郁,繁花似锦,建筑精美。它中间是一片既广阔又曲折迂回连成一片的淡蓝色水域,曾被“太液池”,后又改名“金海”,乾隆特意题写了“太液秋风”四个大字;清末期,慈禧太后独揽权势,将维新变法的光绪囚禁于此;窃国大盗袁世凯筹划复辟称帝阴谋,曾占据为大总统府……平津战役开始后不久,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当四野大军攻打丰台时,北平西郊已掌握在解放军手中,傅作义仓促把原来北平西郊新北京大楼里的指挥机关挪到了中南海,成为他的“华北剿总”司令部临时所在地。北平和平解放后,“华北剿总”司令部自动消失,部队撤出城外改编,整个中南海的两千余间房子空空如也,没有了清时的庄重与喧哗,勤政殿住着傅作义和他的一个警卫连,算是唯一有人的地方。

叶剑英和彭真等北平市委领导对清理中南海作了安排。

齐燕铭按照叶剑英嘱咐的事项,向北平警备司令员程子华问明情况后,请他派一支精干队伍开进皇族宫苑。急性子的齐燕铭没看完入城式,就同另外三位打前站的同志去中南海了。这时的中南海是萧条衰败,枯叶废纸遍地,路旁的杂树东倒西歪。齐燕铭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好端端的一处皇族宫苑被他们糟蹋成了这个样子!”

他们在中南海转了一圈,深感任务艰巨。

为赶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前清理好中南海,叶剑英听了齐燕铭的汇报后,安排齐燕铭马上制订清理计划,由周子健具体负责。污水淤积,破砖残瓦,仅太液池的淤泥少说也有百年无人清除了。齐燕铭和周子健等人在华北军区派来的一支卡车队的配合下,整整三个月夜以继日往城外清除太液池的淤泥。他们不知不觉忙完了春天,中南海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当夏风吹过,那满池的透底的清水扑面而来,潮润清爽。叶剑英视察一番后,满意地笑了。回去后,他即刻起草了请党中央搬进中南海的报告给了周恩来。

最初,周恩来电告叶剑英接收中南海时,并没想到把中南海作为党中央的办公地,只是一心考虑作为筹备和召开政协会议的场地。周恩来看了报告呈送毛泽东,并请毛泽东拿出意见。可是好几天,毛泽东都没理会这件事,他不愿搬进中南海,尽管在政协会议筹备期间,曾因经常从香山到中南海办公开会,也感到来回跑路实不方便。

叶剑英从毛泽东办公方便和安全角度考虑,并征求了周恩来副主席的意见后,才呈送了建议党中央进驻中南海的报告。

好长时间没有回音,于是,叶剑英专门跑到香山,毛泽东居住地———双清别墅去催他的报告,劝请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移住中南海。但毛泽东认为那是皇帝住过的地方,不愿意搬进中南海。

后来,经过周恩来和朱德的多次劝说,毛泽东终于同意搬到中南海办公。最后,党中央以少数服从多数决定搬进中南海。

6  月15  日,毛泽东从香山移住中南海,从此,中南海成为中共中央办公所在地。6  月21  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叶剑英以新政协筹备会第6组副组长的身份出席了会议。此后,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一住就是27年。至今,中南海仍然是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办公的地方。

奉命主政回广东

1949  年7  月的华南,已成为毛泽东统揽全局的重要棋子。这里是粤桂两系军阀的大本营,不仅有逃亡到此的国民党政府和文武百官,而且毗邻香港、澳门。

解放华南、接管华南、安定华南成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当时最迫切的课题。毛泽东决定请叶剑英面谈。

一辆吉普车载着叶剑英驶往双清别墅内。

毛泽东一见叶剑英,立即放下手中的铅笔,起身和叶剑英亲切握手,风趣地说:“哎哟哟,我的大市长,几百万人的父母官,快请坐,快请坐啊。”叶剑英回答说:“哪里哪里,我不过是主席领导下的一名人民勤务员。勤务员就得听从主席的召唤呀!”

两人笑呵呵地在沙发上坐了下来。毛泽东点燃一支烟。开口说:“剑英呀,北平市的工作你就莫管了,现在有一项新的、繁重的任务等着你。”

叶剑英放下茶杯,仔细地听着。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接着谈到了解放华南事宜。毛泽东认为华南情况复杂,军事、政治、外事、侨务等方面的事情很多,样样都涉及政策,牵动全局。因此,毛泽东思虑了许久,决定由叶剑英回老家去主持华南分局的工作。今天毛泽东请叶剑英来,就是想征求他的意见。

叶剑英心里似乎早有预料,他非常乐意为家乡父老作点贡献。

1949  年8  月1  日,叶剑英被党中央任命为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调赴华南工作,聂荣臻继任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兼市长。1949  年10  月14  日,南下解放军攻占广州。19  日,叶剑英获得三项任命———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叶剑英开始了广东省长的任期。

叶剑英是广东梅县人,广东是他的老家和他长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大革命时期,他在这里练兵从武,讨伐叛敌,指挥起义,然后,在各地跟随毛泽东等人南征北战。这次,52  岁的他又回到广东,并且成为家乡的父母官,他是感慨万千。

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在家乡“做官”。在23  年前,他还当过梅县老家的县长。

那是1926年3月,东征军进占梅县,年仅28岁的叶剑英被任命为梅县县长。

他的老家就是梅县雁洋堡,他没回家就上任了。这时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军民们沉浸在悲痛之中。叶剑英上任的第一天没去县衙点卯,就忙着组织悼念活动,宣传孙中山的遗嘱。天黑后,他才踏进县衙的大门。在县衙大堂里,他找来了几个旧衙役,询问县府特别是监狱的情况,然后让人送来旧卷宗,在灯下翻阅起来。第二天,他一升堂就宣布清理过去的冤假错案,不少人高呼着“叶青天”

走出了牢狱。

突然,有人来报告:“县长,有位姓李的校长前来求见。”

来人是学艺中学的代理校长,叶剑英在东山中学读书时就认识,几天前还见过一面。他起身将李校长迎进屋。李校长一落座就说,“你刚上任,政务繁忙,我就直截了当说吧。学艺中学经费奇缺,现在已揭不开锅了,我没办法才来找你求救!”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当官的都中饱私囊,谁会想到学校呢?不久前,叛军林虎部从县城溃逃时就向县商会勒索了2000  元大洋,旧县长李吐麟逃跑时也带走了不少钱。如今叶剑英虽然当了县长,可手里并没钱!

“县里没有钱,连军饷都告急,你看怎么办呢?”叶剑英如实说。

李校长理解他的难处,想了想说:“那就只好征收屠宰税了。”

这是个老办法。叶剑英小时读书的三堡学堂大部分经费就来自于镇上卖肉的“牲口捐”,于是说:

“就按你说的,由政府通令征收生猪屠宰税,资助学艺中学。”

听说叶剑英当了县长,他老家的伯父、堂弟、子侄们就雇上一顶轿子,抬着他的母亲找到了县城。自从父亲去世后,叶剑英就没回过家,这次来到县城也没去看过母亲,因此见到母亲很高兴。母亲看到儿子威风凛凛的,高兴地指着家里这些亲戚说:“他们想借你的光,嚷嚷着要来谋个一官半职哩。”

叶剑英虽然心里不满意这种做法,但还是安排母亲和那些人住下,和他们叙话,然后出钱请他们吃饭,边吃边说:“现在田里正忙,你们来这么多人会误事的。”

远房大伯说:“阿伟,你现在当了县长,是叶家的荣耀。我们一是送你阿姆来看你,二是想让你在县城找个差事做。”

“谁家出了个当官的,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那是封建官老爷们干的。如今是孙中山遗教的革命政府,不能像旧衙门那样安插自己的人。”叶剑英说。

“你是县长,手里有权,不是说一句话就行了吗?”

“我们是新政府,不能用自己的人,我这个县长也得这么做。再说,这些事你们也干不了。干不了的事硬去干,好事也会办坏的。”

结果,叶剑英“撵”了好几天,才把他们劝了回去。临走时,堂叔说:“你给我些钱造个新屋吧。”叶剑英说:“我自己哪有钱?公家的钱不能给你,新屋就先不要造了吧。”

做了一场县长,叶剑英领教了做父母官的“滋味”。23年后,他接受毛泽东的任命后,带着随行人员从北京出发时,由衷地说:“掌权人最常遇到的是钱和情的缠绕。钱是诱惑,情又难却。回乡做官,必须没有杂念。”

1949  年10  月21日,叶剑英同方方及四野15兵团司令员邓华等人一起,从江西赣州到达刚刚获得解放的广州市。10  月28  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  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省共设珠江、东江、西江、北江、粤中、南路、兴梅、潮汕、琼崖等9  专区,共辖7  市98  县,广州市为中央直辖市。叶剑英就任省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677/2456279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