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五洲震荡风雷击———毛泽东与外国友人交往情结
毛泽东被著名的外国政治家称为“是使中国得到复兴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大师”,“是巨人中的巨人”。毛泽东的逝世,是“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中国,包括一些国家领导人。
鲜血凝成战友情———毛泽东与金日成中鲜友谊血凝成
1950年10月4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在中南海颐年堂紧张进行。毛泽东认真听取着每一位同志的发言,手中的烟一支接一支地续燃,表情也比平时显得庄重和严肃。室内的气氛被缕缕上升的青烟压得异常沉重。
刚刚诞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国民经济亟待整顿和发展,摆在毛泽东面前的问题堆积如山。而今天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的却是一项将要震惊世界的议题———是否派兵入朝作战。
朝鲜的祖国解放战争于1950 年6 月25 日爆发。6 月27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海军、空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
美国直接干涉朝鲜内政的同时,命令其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插足中国领土台湾。
面对美国的侵略行径,毛泽东于6 月28 日发表讲话,谴责美国对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时命令已在东北集结的第十三兵团做好一切准备,以防不测。毛泽东认真分析了8 月份朝鲜战场的形势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行动,认为美国很可能孤注一掷,在仁川登陆,切断人民军的运输补给线和退路,使其腹背受敌。鉴于形势紧迫,毛泽东当即建议把这一考虑通知金日成,提请朝鲜方面注意。
形势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9 月15 日,麦克阿瑟亲自指挥美军第七师和海军陆战队在仁川登陆,进而越过“三八线”,疯狂地向北侵犯。当时朝鲜处境十分困难,战火已烧到鸭绿江彼岸,直接威胁到我国的安全。
同年10月1日,周恩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的文章,再次谴责美国侵略台湾和朝鲜的罪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朝鲜战争的严正立场。
此时在仁川登陆得手后的麦克阿瑟有些得意忘形,对于中国的警告更是不以为然,狂妄地声称:“我认为周恩来的声明更多的在于政治恫吓,中国没有发动战争的能力。”以为他们的战争“赢定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的。毛泽东深知将要做出的决定对于中国、朝鲜和整个世界的影响,必须认真考虑每一位中央领导人的意见。会议讨论得很激烈。毛泽东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散会后,毛泽东把刚从外地赶来参加会议的彭德怀留下,两人一同走进菊香书屋。
“形势危急喽。美军在仁川登陆后已越过三八线,对我们提出的‘越过三八线我们就要管’的警告,人家不理睬。”彭德怀说着,毛泽东把一封电报递给了他。
这正是那封10 月1日金日成给毛泽东的求援电报。电报结尾处的几行字,引起彭德怀的特别注意:“……
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机,不给我们时间,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你给予我们特别的援助,及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看完电报,彭德怀更觉事态严重。接着,毛泽东向他讲述了出兵援助的考虑,并分析了美军战线长、后方远、不义之战等不利因素。请他回去好好考虑。
第二天,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进行。彭德怀发言说:“老虎总是要吃人的。不同美帝见个高低,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因此,出兵朝鲜是必要的。”
经过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认真研究和论证,毛泽东最终决定: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入朝作战。8 日,毛泽东正式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把自己的儿子毛岸英交给了彭德怀。毛泽东让自己的儿子毛岸英作为志愿军中的普通一员,入朝作战。
一场历时三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牺牲了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啊! 英雄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打败了美国的侵略,保卫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保卫了亚洲和世界和平。英雄的业绩将永远留在中朝两国人民心中。当美国谈判代表在板门店停战协定上签字时,毛岸英及无数中华优秀儿女已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两国人民为赢得这场正义战争而洒下的腔腔热血,已凝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胜利之后聚北京
1953 年11月12日12时,一列火车缓缓驶出天津站,向着北京的方向疾驰而去。车厢里,一位身材高大、微微发胖、身着黑色呢子大衣、头戴黑色礼帽的中年人凭窗而坐,方正的脸庞挂满微笑。他就是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毛泽东主席的邀请,来华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首相金日成元帅。
金日成首相率领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于11 月11日上午乘专列由中国边境城市安东入境,后经沈阳抵达天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特派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前往迎接,沿途各省市的党政军领导人曾分别率众前往车站迎送。未到北京,金日成已深深感受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斗争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此时此刻,金日成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中朝两国一江之隔,历史上两国人民为了各自民族的命运,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相互支持,并肩战斗。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朝鲜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中国人民志愿军以生命和鲜血同朝鲜人民一道打败了侵略者援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此次访华,要把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带给伟大的中国人民。
下午3时整,列车驶进北京站。欢迎群众挥舞着鲜花、彩旗,迎接朝鲜人民的使者———金日成首相的到来。周恩来、彭德怀、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迎上前去,同金日成握手致意。随后,金日成首相在周总理的陪同下登上汽车,在数千群众的欢呼声中驶出车站,驶向长安街……11月13日。冬日的阳光柔和地照进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暖融融的。毛泽东一改夜间办公、白天休息的习惯,点上一支香烟,走到外屋的客厅中。按照周总理和外交部商定的礼宾安排,亲切会见了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政府代表团。两位领导人除谈了中朝友谊外,主要谈了在朝鲜战后坚持恢复建设的问题。
毛泽东与金日成已非初次见面,但金日成此次正式来访在毛泽东心中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分量。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中朝人民并肩作战,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沉重的打击,迫使美国谈判代表于1953年7月26日在板门店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帝国主义占领朝鲜、包围中国的企图。三年多的朝鲜战争把三千里锦绣河山变成了战争的废墟,恢复和重建工作对朝鲜人民来说,既是巨大的经济任务又是政治任务,因为,朝鲜问题的最终解决要依赖于朝鲜本身的繁荣和强大。中国人民必须一如既往支援朝鲜人民的经济建设。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必须以新的形式发扬光大。这正是毛泽东与金日成此次会见的主题。
毛泽东热情称颂朝鲜民族是一个勇敢、刚毅的民族,认为朝鲜战争胜利的事实有力地向全世界证明:一个把国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民族是任何一种力量也不能战胜的。朝鲜人民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反帝斗争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金日成首相对三年来中国人民在朝鲜保卫祖国斗争中给予的无私援助表示真诚的感谢。他称赞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敢打硬仗,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将载入朝鲜史册,千古流芳。
毛泽东和金日成就朝鲜停战后的局势,朝鲜战后的重建和经济恢复工作、两国经济、文化关系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友好协商和交谈,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谈话,为中朝两国谈判公报和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的签署奠定了基础。
友谊之树万年青
1961 年7月10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结束了对苏联的友好访问,乘专机离开莫斯科。他将飞赴北京,去完成一次在中朝关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使命。
60 年代初的中朝关系已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巩固和发展这种用鲜血凝成的两国友谊和唇齿相依、安危与共的亲密关系已成为两国人民和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心愿,而把它以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正是毛泽东与金日成等中朝领导人将要携手完成的共同工作。
上午四时,金日成乘坐的专机降落在首都机场。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数干群众的热烈欢迎。周总理和金首相在欢迎仪式上相互致词。随后,金日成首相在刘少奇、周恩来陪同下同乘一辆敞篷汽车进入市区。60 万身着盛装的北京市民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洋溢着中朝两国的友好情谊。
当天下午,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亲切会见了金日成首相和由他率领的朝鲜党政代表团,宾主在充满兄弟情谊的气氛中进行了友好交谈。晚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欢迎宴会,欢迎来自友好邻邦的尊贵客人。
7 月11 日,周恩来总理、金日成首相代表本国政府在《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上正式签字。它标志着中朝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说:“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签订,把两国人民在为共同目标而进行的长期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兄弟友谊和同盟关系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7 月13 日,毛泽东主席在水光潋滟、花红柳绿的西子湖畔会见了到杭州访问的金日成首相及其一行。周总理、陈毅外长等参加了会见。
毛主席高兴地对金日成说:“条约签订了,我已经看到了。”“外国对这个条约反应很强烈。”周总理在旁插话说。
金日成见毛主席对《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如此关心,激动地说:“签订这个条约,提高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感到有了保障。”毛主席点了点头,赞许地说:“这很好!”
金日成对世界局势一向十分关注,他关切地向毛泽东询问对当前国际局势的看法。
毛泽东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状况,谈了“究竟谁怕谁?”的问题,并联系中国的情况,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中国见过三个教员:蒋介石、日本、美国。没有他们压迫我们,不逼得我们无路可走,中国是搞不出来的。我看你们也有三个教员:日本、美国和李承晚。
两位领导人敞开心扉,侃侃而谈,从尼赫鲁、戴高乐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朝鲜、越南到社会主义阵营,纵观世界风云,涉及诸多问题。
毛泽东把中朝关系乃至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合作看成是关系整个世界格局的一件大事。他客观、辩证的分析和充满乐观自信的态度,深深感染了金日成和在场的每一个人。
毛泽东转回话题对金日成说:“美国不同苏、中做生意,不让中国进入联合国,还有个不承认,不承认你们、我们和胡志明,这与我们有什么害处?”
“没有什么害处。”金日成爽快地回答。
“我看还有好处。’’毛泽东豪迈地说,“让我们再等它个40年,然后再请客,再进联合国。40年后,我去见马克思了,还留下个周总理。”
周恩来听后急忙说:“我也去见马克思了。”
陈毅同志边说边笑:“我也等不到那时候了。”
毛泽东对金日成说:“金首相可以,你要保养身体,那时候你可以大请客。”
说完,几位领导人开怀大笑。这笑声它充满了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藐视,充满了对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
金日成首相这次访华时间虽然短暂,但成果却很丰厚,特别是《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签订,对捍卫朝鲜人民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对于巩固和发展中朝两国的友好关系,对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都有重要的意义。他在归国途中特致电毛泽东主席说:他这次访华使“以友好和同盟的坚实的纽带连接起来的朝中友谊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
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签订,使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两国关系更加密切,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条约签订两个月后,毛主席就派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参加了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带去了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的良好祝愿。对中朝两国人民在长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的共同斗争中,用血肉结成的不可分割的战斗友谊,对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两国人民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学习,亲密合作的兄弟情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赞誉两国人民的这种友谊像金刚山一样与天地长存,像鸭绿江一样源远流长。
1962 年4 月,彭真同志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访问朝鲜,再次向金日成转达了毛主席的诚挚问候。彭真一行受到金日成首相和朝鲜人民的热情接待。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委员长崔庸健说:中国贵宾的来访,“如同亲兄弟重逢一样高兴。”
1962 年6月,毛泽东在武汉会见了应邀来华访问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代表团。
翌年6月和9月,中朝两国又实现了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委员长崔庸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互访。两国缔约后频繁交往,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协调了两党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中朝友谊正像彭真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所说:“这种友谊的生命,将同地球的生命一样永久;这种友谊的光辉,将同日月的光辉一样灿烂。”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走完了他辉煌的人生旅途。
毛泽东主席逝世的噩耗传到平壤,金日成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友而无比悲痛,朝鲜人民和兄弟的中国人民一样,沉浸在巨大的悲哀之中。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迅速作出了《关于毛主席逝世的联合决定》,称赞毛泽东“是为加强和发展朝中两党、两国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和战斗团结而献出全部精力、任何时候都诚心诚意地支援我国人民革命事业的亲密战友。毛泽东主席的逝世不仅对中国人民,而且对朝鲜人民和世界一切革命人民,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金日成在致中共中央的唁电中说:“毛泽东一向把我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看作是中国人民自己的斗争,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诚心诚意地支援我们,同我们同生死,共患难,是朝鲜人民最亲密的战友。”“他的不可磨灭的业绩将永远铭刻在朝鲜人民的心里。”
长白山青松耸立,鸭绿江江水滔滔,毛泽东与金日成共同开创的中朝友谊,像松柏一样长青,像江水一样奔流。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677/2456277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