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下同志兄弟情———毛泽东与胡志明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胡志明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他们在几乎相同的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被侵略、被压迫的落后国家———中国和越南,领导本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取得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引导本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结下了“同志加兄弟”的深厚革命情谊。正如胡志明主席在30 年前指出的那样:“越南和中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多少世纪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中国革命和越南革命的关系也就特别密切。”
慷慨无私助邻邦
1949 年10 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正在进行抗法斗争的越南人民和胡志明主席。12 月5 日,胡志明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祝贺。翌年1月18 日,中越正式建交。此时,越南仍在法国殖民主义的统治之下,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仍控制在法国殖民主义者手中。胡志明为了同毛泽东交谈抗法斗争的形势,请求中国给予经济和军事上的援助、秘密离开越南,徒步走了27 天,才走到中越边境,这对于一个六旬老人来说,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毅力。后经中国有关部门的安排,于1月底始抵北京。但毛泽东、周恩来已去苏联访问。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刘少奇热情接待了这位从远道而来的老朋友,并把胡志明主席来京的消息电告毛泽东。2月3日,根据胡志明希望去苏联会见斯大林、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愿望,经请示毛泽东,刘少奇积极与苏联方面联系,并安全把胡志明送到莫斯科。
在莫斯科,胡志明主席拜会了毛泽东,并同斯大林、毛泽东就越南的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会谈。3月4日,又随毛泽东、周恩来一道返回北京。
回京后,毛泽东认真考虑了胡志明主席提出的经济、军事援助同题。当时,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大陆的失败,企图从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两个方向构成合围,形成钳击之势,威胁中国的安全,而越南正是实现这一态势的重要所在。在国内,刚刚诞生的共和国,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创伤还未来得及医治,国民经济急待恢复,各项工作刚刚起步,山河待整,百废俱兴,面临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要解决这些困难,都需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越南,英勇的抗法战争已进入第四年,法国侵略者凭借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美国的援助,占领了越南全国大部分城者和交通要道,封锁了中越边境,企图包围、分割以至消灭抗法斗争根据地。胡志明面临的局势是非常严峻的。毛泽东清楚意识到,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支援越南人民争取抗法斗争的胜利,不仅是对兄弟党和国家斗争事业的支持,是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而且也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包围、封锁中国的企图,对维护中国的独立、安全和今后的经济建设以及亚洲和世界和平都有积极的意义。毛泽东纵观全局,深思熟虑,毅然决定接受胡志明同志的请求,对越南承担国际主义义务,从人力、物力和军事上给越南人民以无偿的援助。
亲如手足两兄弟
1955 年6月23日清晨,胡志明主席身穿礼服,头戴礼帽,气宇轩昂地站在睦南关下。他摘下礼帽,抬头望了望雄伟的关楼,用手轻轻地捋了一下腮下的银须,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和越南驻华大使黄文欢的陪同下,步入了睦南关。胡主席此次来华,是应中国政府和毛泽东主席的邀请,首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访问。65岁高龄的胡志明,步履矫健,满面春风,举止间充满了兴奋和喜悦。因为,在过去的一年多里,英雄的越南人民可谓双喜临门———奠边府战役告捷,日内瓦协定签字。历时9年的抗法战争,以越南人民的胜利、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失败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6 月25 日,胡志明主席乘机飞抵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国党政领导人和上万群众隆重热烈的欢迎。当胡志明走下飞机时,毛泽东迎上前去,同他热烈握手,相互拥抱。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相继同胡志明主席热烈握手,互致问候。胡主席在毛主席等的陪同下,绕场一周,同欢迎群众见面,顿时,机场上欢声雷动,彩旗飞舞,来自云南、广西的僮、瑶、苗、哈尼等少数民族的青年,身着各色民族盛装,跳起欢快的民族舞,欢迎尊贵的友好邻邦的使者。
当天中午,毛泽东便会见了胡志明主席,热情称赞英勇的越南人民正在进行的反对外来侵略,建设独立国家的斗争。胡志明主席对毛泽东主席及中国人民给予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两位领导人亲切交谈,无拘无束,话题涉及两党、两国关系、亚洲和世界局势及共同关心的其他问题。
7月8日,胡志明主席离京赴蒙古、苏联访问。21日,当胡志明主席途经北京归国时,毛泽东亲自到机场送行,亲切告别。
胡志明此次访华,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访问。访华期间,毛泽东和中国政府决定将8亿元人民币无偿赠送给越南人民,用于协助越南修复和新建铁路、码头、公路桥梁和纺织、制革、医疗器械、电器材料、农机具、造纸等方面的建设。此外,中越在技术合和文化联系等方面,也达成了合作的协议。通过这次访问,使中越两国关系更加密切,两国合作更加广泛,从而大大加深和发展了中越两国人民亲如手足的友好关系。
1960 年8 月,胡志明主席再次来到中国,在北戴河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并下榻在中共中央在这里的别墅中。
当时,由于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签订的有关合同,撤走在华工作的全部专家,带走图纸,使中国40 多个部门的250 多个建设项目被迫中断,在经济上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1960 年6 月,苏共又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全面攻击中国共产党,从而使中苏分歧公开化并逐步扩大。对此,胡志明非常焦虑,他希望中苏两党两国尽快对话,消除隔阂,恢复团结。他怀着这个目的来到中国。
8 月10 日,胡志明起得很早。昨晚没有睡好,总想着中苏关系问题,很想和泽东谈谈。他见毛泽东的房间静悄悄的,为了不影响毛泽东的休息,便独自一人去海滨散步。
毛泽东也整整一夜没有怎么睡。早起后,想去看看胡志明主席,同他聊聊,听工作人员说胡志明主席去海滨散步了,便也来到海边。
当翻译和其他工作人员赶到时,两位老友已就中苏两国关系聊了起来。
毛泽东说:“苏联不喜欢中国在经济建设中搞完整的全套。但什么都靠别人,有时靠不住。外国援助帮助是可以的,但不能干涉内政。”“经济建设上不能强迫人听单方面指挥,政治上更不能强加于人。”毛泽东显得有点激动。接着他列举了苏联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的做法,批评这种做法是父子关系。同时,也表示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对待苏联。他说:“我们的道理是光明正大的,我们不怕,天是不会掉下来的。”
毛泽东对胡志明主席为中苏两国劝和给予充分肯定援称赞他是和平的使者。胡志明主席原则上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但认为“中国同志有时采取的方法·似乎不太了解西方同志个人的性格。所以效果不怎么好。”
“说得好,我们也要注意批评方式。”毛泽东说。
胡志明主席为了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随手拿起一盒烟,举在眼前说:“以请人抽烟为例,把烟递过来请人家抽,人家乐意接受;如果往桌子上一扔,说:‘抽烟吧!’有人就不乐意了。”边说边把烟丢在桌子上。
胡主席接着说:“其实还不是一样,但各人的习惯不同。西方人对后一种方式总会不乐意。批评的原则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讲活的方式使人不乐意,效果不好。”
毛主席点了点头,赞同胡主席的说法:“要用科学的语言,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那样批评。不粗暴,批评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加上同志性!”胡志明补充说。
交谈中,两位领导人还就即将于11 月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会议;中苏两党会谈的时间、方法及苏联对“东风压倒西风”的误解等交换了意见。
这时,太阳已跳出地平线,把浩瀚的大海照得璀璨夺目,万点金星。毛泽东、胡志明脱去外衣,并肩走下海,挥臂劈水,遨游在万顷碧波之中。
毛主席、胡主席上岸后,与前来海滨看望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杨尚昆等一同进餐,话题也轻松了许多。
胡主席热情地邀请中国党派代表团去越南参加越南国庆纪念活动和党的代表大会。并风趣地对毛泽东说:“明年春天刘少奇同志一定要去,他欠的债明年春天还。毛泽东同志也一定去,这笔债也要还。时间你自己定。”
“你们那里冬天怎么样,最低气温几度?”毛泽东问。“12 度。”阮春水在旁回答道。“不冷。可以偷偷地去,游一下红河。”毛泽东幽默地说。
“不公开,不秘密,用你曾说过的方式,非正式访问。”胡主席笑着说,“至于红河嘛,水可能太混浊,不好游呀! 这要到时再说。”
8 月19 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又一次会见了从苏联返京的胡志明主席,听取了胡主席同赫鲁晓夫等苏共领导人会谈情况的介绍。胡主席情真意切地希望中苏两党尽快举行会谈,以消除隔阂,加强团结,挽救面临危机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毛主席被胡志明主席这种精神所感动,紧紧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胡志明同志,为团结奔走万里。感谢你!”
然而,由于苏联坚持大国霸权主义态度,不可能解决中苏两党两国存在的种种问题。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81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参加的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为保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必要的妥协,通过了《莫斯科宣言》。但苏共仍以“老子党”自居,特别是苏共二十二大以后,连篇累牍地发表决议、声明、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些党,使争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规模空前的大论战。胡志明主席的极力劝说,并未阻止住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
1969年9 月2日,这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奔走一生的老人,在他心脏停止跳动的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中苏和解。他带着这一善良愿望,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677/2456277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