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生怕对手不知道
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静得能听见银针落地的声音。巨大的天幕如同命运的判书,将二百多年后一场精心策划的惨败,一字一句地烙印在空气中。那上面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无形的耳光,抽在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脸上。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背脊挺得笔直,可放在扶手上的双手,指节却因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色。他的脸色不再是惯常的威严或愤怒,而是一种近乎死寂的阴沉,仿佛暴风雪来临前凝固的铅云。他逐字看着“明万历四十七年”、“集结全国9万精锐”、“号称47万”、“兵分四路”这些刺眼的字眼,胸膛剧烈地起伏了一下,又被他强行压下,只从鼻腔里挤出两声冰冷到极点的冷笑。
“呵…呵呵……”笑声里没有半分暖意,只有彻骨的失望和讥讽,“好大的阵仗,好大的排场!九万……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全国精锐’?咱看,是九万头插标卖首,赶着去送死的糊涂鬼!”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沉闷的雷声在殿中滚过:“深入辽东那等地方,人生地不熟,补给线拉得老长!九万人对付据险而守的六万蛮兵,本就占不到天大的便宜!这种仗,最紧要的是什么?是出其不意!是攻其不备!要么,就他娘的给我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像砌墙一样一路推过去,靠国力耗死他!要么,就集结所有力量,找准心窝子,给他来个猛的,一击毙命!”
朱元璋猛地从龙椅上站起,动作之大带倒了身旁茶几上的茶盏,瓷片碎裂声在死寂的大殿里格外刺耳。他根本不予理会,伸出粗糙的手指,几乎要戳到那天幕上去,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迸出来的:
“可你们都给咱睁眼看看!这万历皇帝,还有那个叫杨镐的蠢材统帅!他们干了什么?!朝廷穷得叮当响,没钱让你们在辽东慢慢磨,所以就火急火燎地催着进兵?这他娘的就是自断一臂,是取死之道!”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每一个屏息凝神的臣子,仿佛要将这荒谬感强行塞进他们脑子里:“这还不算完!他们一边催命一样逼着进军,一边呢?一边把自个儿的底裤都快扒给敌人看了!出兵日期——定好了!会攻地点——赫图阿拉!连他娘的几路兵马,从哪个方向来,都恨不得画成地图刊印天下!”
老皇帝气得来回踱步,龙靴踩在碎瓷片上咯吱作响:“这哪是去打仗?这分明是敲锣打鼓告诉努尔哈赤:‘喂!老小子!你洗干净脖子准备好了啊!我们某某日就要兵分四路来砍你脑袋了!你看着安排埋伏!’咱打了半辈子仗,砍了多少枭雄猛将的头,就没见过这么……这么生怕对手不知道自己要来送死的打法!这哪是用兵?这是送礼!是拿九万儿郎的性命和大明的国运,去给那努尔哈赤登基称汗当贺礼!”
武将队列中,永昌侯蓝玉抱着胳膊,嘴角撇得几乎要飞到耳根子去,他实在憋不住了,也顾不上太多朝仪,冲着身旁的几位勋贵低吼道:“我们这些人跟着皇帝打天下,靠的是什么?是快!是狠!是他娘的谁也不知道老子下一秒要打哪儿!”
他猛地抬手指着天幕,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十足的讥诮和怒火,几乎响彻整个大殿:“可你们瞧瞧!瞧瞧后世这帮龟孙子打的这叫啥仗?九万人!撒到辽东那鬼地方,屁大点优势没有,不想着怎么攥紧拳头砸人,反倒自个儿先把手指头一根根掰开了!还分四路?他杨镐是怕努尔哈赤眼神不好,找不到靶子吗?这哪是去打仗,这是排着队去给人送军功!生怕对面一口吃不下,还非得分成四份,贴心送到嘴边是吧?!”
他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都快喷出来了,周围的文武官员听得心惊肉跳,却无人敢打断这位战功赫赫、脾气火爆的侯爷。
“还有这!”蓝玉的目光死死钉在“擒奴赏格”那一段上,像是看到了天下最荒谬的事情,“还没开打,就先给对面所有头头脑脑的脑袋都标好了价码!一万两买努尔哈赤?两千两买个贝勒?他娘的,这是军中悬赏还是菜市口卖猪肉?!老子带兵,第一条就是令行禁止,阵列如山!现在倒好,银子一亮,官位一摆,底下那些杀才见了敌人还不得跟见了金元宝的饿狼一样?谁还管你阵型?谁还顾得上掩护友军?肯定他娘的红着眼睛只顾着抢人头、割耳朵!”
他猛地一捶自己的掌心,发出“啪”一声脆响,痛心疾首地骂道:“为了抢功,冒进、贪功、见死不救、甚至杀良冒功……什么烂糟事都能给你整出来!这军心立刻就散了!仗还没打,自个儿就先乱成一锅粥了!这杨镐要不是努尔哈赤失散多年的亲爹,老子都想不出他为啥要这么帮着自己儿子!”
龙椅上,朱元璋的呼吸声越来越重,如同拉风箱一般。蓝玉这番粗鄙却一针见血的痛骂,每一个字都像鞭子一样抽在他的心上,不是生气,而是一种被后世子孙的愚蠢彻底破防的暴怒!
“够了!”朱元璋猛地一声咆哮,如同炸雷般打断了大殿内的窃窃私语和蓝玉的愤慨。他额头上青筋暴起,眼睛瞪得血红。
“蓝玉话糙理不糙!”皇帝的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而微微颤抖,“咱气的不是他们蠢得没边!咱是恨!恨铁不成钢!咱是对他们居然还能坐在那个位置上感到匪夷所思!”
他“噌”地站起身,巨大的压迫感让所有臣子都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朱元璋指着天幕上的赏格,手指都在发颤:“悬赏?啊?这是哪个混账王八蛋想出来的馊主意?!这是朝廷对付山匪流寇的手段!是锦衣卫缉拿钦犯的下作伎俩!现在居然用到了堂堂国战之上?!”
他一步踏下御阶,声音震得殿瓦似乎都在嗡鸣:“打仗,打的是国威!是军魂!是将士们保家卫国的一口气!你们倒好,还没开打,就先拿铜臭去熏他们!告诉他们,砍脑袋是为了换银子、换官位!那这兵还是大明的兵吗?那他娘的就是一群拿钱办事的亡命徒!”
老皇帝痛心疾首,几乎是在嘶吼:“银子再多,官位再高,也得有命去享受!一开战,为了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人人都会变成只顾自己抢功的野狗!什么协同作战,什么固守待援,全他娘的放屁!大军必然自乱!未战先溃!蠢!蠢不可及!读书读傻了心肝的蠢货!根本不懂什么叫打仗,什么叫带兵!他们把朕的军队当成什么了?!市井赌坊吗?!”
朱元璋的怒吼在奉天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被后世彻底蠢哭的绝望和暴戾。蓝玉见状,也闭上了嘴,只是脸上的鄙夷和不屑更加浓重了,重重地哼了一声,仿佛多看那天幕一眼都会脏了自己的眼睛。
徐达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仿佛穿透了天幕的文字,直接看到了二百多年后那片风雪弥漫的辽东战场。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点,像是在推演沙盘,语气凝重而专注。
“陛下,此战之败,罪在庙堂决策与主帅无能,前线将士恐是枉死。”他先定了性,随即话锋直指核心,“但剥开这些昏招,单看努尔哈赤的应对,堪称教科书般的老辣狠决,此人……实乃我大明未来之心腹大患!”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能让所有武将竖起耳朵的份量:“‘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这短短十一字,背后是极高的战场洞察力和惊人的魄力。他这是在赌,但赌得极有道理!”
徐达开始详细拆解,仿佛在给殿内所有人上一堂军事课:“陛下请看,明军四路分进,看似宏大,实则犯了分兵之大忌。各路之间山高路远,沟壑纵横,通信协调本就困难无比,加之大雪封路,行军迟缓,所谓‘合击’根本就是纸上谈兵,各路大军注定无法同时抵达战场,只会变成前后不一的添油战术。”
“努尔哈赤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徐达眼中闪过一丝遇到高明对手时的锐光,“他根本不去理会哪一路是先锋,哪一路是主力,也不去管叶赫和朝鲜那点偏师。他敏锐地抓住了此战最核心的关键——时间差!”
他双手猛地一合,做出一个钳形夹击的动作:“我军每一路单独拉出来,不过两万余人,长途跋涉,人困马乏,粮草辎重拖累,士气早已磨损。而努尔哈赤麾下六万精锐,熟悉地形,以逸待劳。他就像一头潜伏的猛虎,将全部力量收缩在一起,不动则已,一动则如雷霆!”
“他的战术简单、粗暴,却有效到了极点!”徐达的语速加快,带着名将间的共鸣,“他利用内线机动的优势,总能比我军任何一路都更快地集中兵力。每次战斗,都不是遭遇战,而是他精心选择的歼灭战!他以全员压上之势,精准地扑向我孤立无援的一路。每一次碰撞,都是以六万养精蓄锐之师,痛击我两三万疲敝之卒!这是绝对的兵力优势、绝对的士气优势、绝对的地利优势!”
徐达深吸一口气,结论沉重无比:“如此循环,杜松一路溃灭,马林一路溃灭,刘綎一路溃灭……李如柏那一路甚至可能闻风而逃。这不是战斗,这是一场狩猎!努尔哈赤就是这个最高明的猎人,利用我军的愚蠢,将九万大军引入了他的屠宰场!经此一役,辽东精锐尽丧,攻守之势……恐怕要彻底逆转了。”
他的分析,没有愤怒,只有冰冷的、基于军事常识的推演,却让整个奉天殿的温度仿佛又骤降了几分,让所有人清晰地预见到那场即将发生的、令人窒息的惨败。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301/2339176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