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降郡王为县公
曲江池畔,
芙蓉庄园里,
李莲花拿来一个冰袋敷在李逸脚上。
“就伤了一根脚趾头而已,没那么严重。”李逸苦笑不已。
“一根脚趾头折了,那也是骨折,不能大意,我问过医师了,一个时辰冰敷一次,冰敷后,还要贴药,我可不希望我的情郎到时成为一个瘸子。”
“真的只是小脚趾轻微骨折,我只是借这机会辞相,其实真没多大点事。
你是没见过战场上,士兵被箭射成刺猬,都还要持枪继续冲锋呢。有的士兵肚子都被切开一道大口子,肠子都流出来了,抓起来塞回去,仍继续战斗!”
如莲花心疼的道,“那不一样,战场上是拼命,可战后不也有伤要治,有病要养吗。
你现在有伤,就得好好治好好养。”
敷好冰袋,
李氏也不嫌弃他的大脚,帮他敲打按摩。
“你说你才二十二岁,一般人家,这年纪也才刚成丁而已,你居然就总想着急流勇退,
陛下对你那么信任,你总想着退什么啊?”
“你看你演了出坠马伤腿,以腿疾不能视事为由请辞,可陛下也还是仍加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为相,对你多恩宠啊。”
李氏的动作很温柔,
李逸躺在那十分舒适的眯上了眼睛。
他也没想到啊,
他都演了一出坠马伤腿辞相的戏了,皇帝却还是只接受辞侍中,又加了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哎。
估计李逸也是看出他并不是真断了腿。
知晓他想辞相,皇帝偏不许。
“也罢,待疾小廖,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这疾愈之前啊,我也算是能够暂时享受下清闲了。
说实在的,天天四更起五更朝,真有些受不了。
我在外统兵打仗,都没这么累呢,起的比鸡还早呢。”
李氏笑着掐了他一下,“人家拼命往上爬呢,结果你倒是好,这么年轻就想着要退下来享清福了。”
“不享清福能怎么着,我这年纪,都已经是位极人臣了,难道还要再往上爬?
这权力啊,太大了可不是好事。
老话说的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李世民现在对他确实很不错,也不是那种诛功臣之人,但就算是拥立元谋功臣,君臣和相权之间也是有天然矛盾的。
所以识相点,
有时后退一步,才是海阔天空。往前一步,是万丈深渊啊。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只是绝大多数的人,真要到了那步,却未必能舍得放弃。
李世民是位雄主、圣君,
可他夺位到现在也就两月,登基也就月余,但政事堂罢掉的宰相已经有裴寂、杨恭仁、陈叔达、萧瑀、封德彝、高士廉、长孙无忌七人了,
简直可以说是开创纪录了,
这么喜欢换宰相的,估计除了明崇祯皇帝,就是汉武帝了吧。
兵变夺位,时间这么短,居然还这么频繁更换中枢宰执,不得不说,李世民胆子大,本事也挺强,依然能牢牢控制着朝堂。
虽然他总跟李逸吐苦水,说迷茫,说累,但这位不仅战场上是位战神统帅,如今下马治理朝政,依然是那么犀利。
一通百通吧。
“别人谁不盼着有朝一日能为宰相,只有你把宰相当成烫手山芋一样乱扔。”
“哈哈哈,”
现在这样挺好,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保留宰相之位,但不再是三省长官,
如此一来,既在朝堂还有足够的影响力,
又没那么深入,
也没站的那么高冲的那么前,真要是皇帝和宰相发生矛盾,他李逸也不会被顶在风口浪尖。
甚至就是言官谏官,也同样不会盯他那么紧。
再说,李逸是真想偷偷懒,
这侍中可不好当啊。
现在接下来就是想办法把太子詹事这职事也给辞了。
而雍州牧是遥领,实际是别驾和治中主持雍州府事务。
左卫大将军更是比较清闲,
那么一来,他就能很潇洒了。
就算李逸现在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衔也没了,也不用担心,只要他一天没获罪,
那以他在朝廷还是很有威望的,
右仆射杜如晦,那是他妻子堂兄,同一个祖父的。
守侍中王珪,是妻子堂姑父,虽不是特别近,也是亲戚。
另一位参预政事魏征,又是他师兄。
朝堂上,尤其是中枢里,可是有不少自己人的。
“哎,你这按摩手往哪摸呢,我这腿还伤着呢。”李逸感觉到她的那双纤纤玉手不老实,赶紧喊道。
“你看是谁不老实了?
再说你就伤了根小脚趾头,又不影响别的地方,
你最近忙的见不着人,
今天总算是送上门来了,我可不能放过你,
听说你家王妃和媵妾,都有好几个怀孕了?”
“嗯,四个有孕了。”
“哼,你倒是都顾着家里的,先前答应我的,要跟我生孩子,倒全忘记了,
今天一定得好好耕耘一番。”
李莲花说着,干脆霸王硬上弓了,李逸假装半推半就,俩人这般倒也是另有一番情趣。
许久之后,
李氏瘫软在他身上,
李逸摩娑着她散发的秀发,“本来啊想来你这芙蓉山庄躲躲清净,就怕那些上门人登门看望送礼,
不料到是羊入虎口了。”
李氏听了忍不住张嘴在他肩膀上咬了一口,“哼,得了便宜还卖乖呢。”
“既然来了,
那你就亏心在我这芙蓉庄园休养一阵子吧。”
“你这是把我绑架了啊?”
“对,我不怀上,你别想走。”
“那赶紧再来一回。”
“别,等我缓缓,你怎么跟牲口似的,这么猛呢。”
“那当然,男人岂能不猛。”
翻身上马,提枪再战。
胜业坊,代郡王府。
今日前来探望李逸伤情的人无数,门前车水马龙,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门房管事罗伯,
收名刺都收的手软了,
只好让人弄了几口大箱子,九品以上六口以下的名刺,放入一口箱子,
六七品官员的名刺,放入一个箱子,四五品的名刺又放入一箱。
三品及以上的,再放了一箱。
至于没有品级的客人名刺,只能拿几个大筐装了。
礼物通通不收,
不管是党参鹿葺,还是阿胶花胶,管他是药材还是锦绣玉石,统统不收。
福伯收下他们的名刺,拒收他们的礼物,一遍遍的跟他们解释,司徒去城外养伤去了。
至于去了哪,他也不知。
次日早朝,
李世民升殿,坐在御座上,看到丹墀下没了那几个熟悉的身影,微微出神。
今日八月初二,常朝。
参会的是常参官,只有京城五品以上职事官,以及两省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才为常参官。
长孙无忌晋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但这是散阶,他现在没有职事官,今天的常朝便没资格再来。
高士廉已经出京贬赴安州。
温彦博守中书令赐紫袍金鱼,王珪守侍中赐紫袍金鱼,两人散官只四品,都还不到穿紫资格,可如今入政事堂为相,特赐紫袍金鱼,
也站到了殿中靠前位置。
李逸的位置已经换上了巨鹿郡公魏征。
“陛下,突厥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李思忠,遣执失思力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李世民回过神来,
“突厥是大唐臣藩,去岁刚经历白灾,朕岂能收这份厚礼。着有司统计这些马、羊价值,以绢茶食盐回赐。”
王珪进奏,大乱之后,民间妄立淫祠颇多,请禁之。
“嗯,民间百姓不得私自设立妖祠,除了卜巫正术,其余杂占,悉从禁绝。”
秘书监参预政事魏征再次进奏,朝廷集经史子集四部书二十余万卷藏于门下省弘文殿,请于殿旁置弘文馆。
李世民从谏如流,
遴选虞世南、褚亮、姚思谦、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原秦王府学士数人,以原职兼任弘文馆学士,
让他们轮流值宿,皇帝听政之暇,引入内殿,讨论先哲言行,商榷当朝大政。
“朕以武定祸乱,出入行间,与之俱者,皆西北骁武之士。
今天下既定,当偃武修文,精选弘文馆学士,议论商榷。
欲守成者,舍儒何以哉!”
李世民这番偃武修文,要推崇儒家的言论,深得殿中一众文臣的赞赏。
“弘文馆,取三品以上职事官子孙充学生。”
弘文馆学生数量定为三十人,入学资格严格限制为皇族宗室近亲和一品官、宰相,及三品以上京官子,入学年龄十四岁到十九。
凡学生教授、考试,如国子监。
“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24人,隶馆学习书法。”
后面加招的二十四名五品职官子入馆学书法,就相当于扩招生了,是从五品职官中破格选一批子弟,跟着皇亲国戚、功臣、宰相、三品职官子弟一起读书。
检校侍中兼户部尚书裴矩上奏,“对于前几年遭受突厥侵略践踏的边疆百姓,请求每户赐给绢帛一匹。”
李世民对于以户计算有异议,
“朕以诚信御天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每户人数不同,岂得赏赐都一样呢,应当按口计算。”
说完,
皇帝起身,
背手踱步,
良久,
皇帝才目光扫过众臣,开口道,“遍封宗室,于天下利乎?”
天子此言一出,
殿中大臣们都是精神一振,知道皇帝这是终于要对太上皇时遍封宗室之事开刀了,此前皇帝就曾在登基之夜的宫宴上说过,无功宗室郡王要降封为县公。
现在,
要正式开始了。
守侍中王珪站了出来,
“陛下,起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皆封王,达数十人之多,此前所未有之事也。”
“前朝,也只有皇帝的儿子及兄弟才封王,其它宗室如果不是有大功勋的,便没有封王的。
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封给的爵位既高,赐给的劳力仆役又多,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李世民满意的点头,
“然也,
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岂可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室呢。
传旨,
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唯有功于国者不降。”
皇帝点出了不降爵宗室名单,第一个就是附属宗籍的代郡王李逸,第二个同样是附属宗籍的燕郡王李艺,以及义安王李孝常,
然后是赵郡王李孝恭、魏郡王李道玄、任城王李道宗、淮安王李神通、襄邑王李神符,
还有长乐王李幼良、陇西王李博义、渤海王李奉慈、襄武郡王李琛、济北郡王李等瑊几人。
一下子数十宗室郡王降为县公,但也还是保留了十几个宗室郡王。
李孝恭三兄弟,李神通两兄弟,李博义两兄弟,李幼良两兄弟等。
当然,
这里面那三位列入属籍的郡王备受瞩目,
李逸和李孝常还是叔侄俩。
李艺则是唯一一个真正赐姓的异姓王。
从遍封宗室数十王,
到如今只剩下了宗室十八王,
新皇这一刀砍的够狠!
光李神通兄弟俩,十五个郡王儿子,这次就全降为县公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179/111104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