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退位让贤 > 第五百六十四章 朱棣的提议!一份协议!

第五百六十四章 朱棣的提议!一份协议!


米凯莱随即看向朱棣,眼中闪烁着精光:“大明的王爷,您应该也带了大明宝钞来了吧?”

“不知道您带了多少呢?”

“如果数量可观的话,或许我们可以在威尼斯举行一场盛大的拍卖会,来拍卖您手中的大明宝钞。”

“我相信,将有无数的贵族的豪商,会竞商购买它们的。”

他说得兴致正浓,却见朱棣早已在那里呆呆怔住。

“价值连城的收藏品?你将这价值仅一百八十六文的的纸钱精心收藏?”朱棣喃喃自语,但说话的声音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

“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若非亲眼所见,朱棣绝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幕。

一百八十六文大明宝钞,即使是在大明的寻常百姓看来,也算不得什么巨款。

一名普通工匠,只需几天辛勤劳作便能赚到。

普通百姓的口袋里,大抵也都会揣着几百文钱以备不时之需。

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遥远的欧罗巴,竟然会出现将大明宝钞视作稀世珍宝,甚至不惜重金收藏的怪事。

怔愣片刻后,朱棣迅速反应过来。按照米凯莱的言辞,这多半是郑和之前出使时,所施展的一种高明“营销”手段了。

郑和出海的时间比朱棣更早。

由于他肩负着探索世界、打通海上航路、并通过海外贸易带回大明本土稀缺之物的重任,郑和的船队,是真的装满了各式各样大明本土生产的奇珍异宝,满载出发。

这与朱棣此次带来欧罗巴的船队,可谓是截然不同。

朱棣是因获罪被“流放”至欧罗巴,并不承担任何贸易任务,船上自然也没有携带太多珍贵货物。

郑和首次出海时,人们普遍认为,海外的“蛮夷”之地与大明素无往来,肯定不会接受大明宝钞。

故而,郑和出海,便没有携带大量的宝钞。

这个判断在当时看来,并没有任何错误。

在南洋之地,那些土著居民能够普遍接受大明宝钞,也是由于大量南下南洋经商的大明商人积极带动,以及后来大明军队远征暹罗、勃固等地,让南洋诸国亲眼见识到了大明强大无比的军事实力。

在这之后,大明宝钞才被南洋诸国普遍接受,逐渐成为南洋诸国中极具影响力的国际货币。

在西域等地,大明宝钞的流通亦是通过大明自己的商队循序渐进地渗透。

对于其他与大明没有直接商贸往来的区域,由于不受这方面的影响,他们拒绝承认大明宝钞,反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这仅仅是最初的预估。

实际情况与大明使臣们想象的大相径庭。

在昆仑洲等相对落后的区域,当地的土著确实对大明宝钞不太感冒,认为那些不过是花花绿绿的好看的纸片。

其他蛮荒之地,亦是如此。

可欧罗巴却截然不同。

欧罗巴是文明之地,至少,他们自己是这般认为的。

尽管欧罗巴的文化与经济发展程度远不及大明,但相较于其他区域,他们确实在许多方面领先不少,更为繁荣昌盛。

有了深厚的文化为底蕴,他们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自然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那些在蛮荒土著眼中毫不起眼的“花花绿绿”大明宝钞,在欧罗巴贵族们的眼中,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工艺完美、技术精湛、制作堪称神乎其技的“神物”。

他们对大明宝钞的追捧,几乎达到了与追捧最顶级的画家画作同样狂热的程度。

郑和想必正是发现了这一点。

只是他当时并未携带大量宝钞出海,无法用宝钞与欧罗巴的贵族进行多少交易,于是便干脆将手中仅有的少量大明宝钞精心包装起来,将其作为珍贵的礼物,“慷慨”赠予欧罗巴各个城邦和国家的顶级贵族。

不得不说,郑和的这一手策略,堪称高明至极。

如此一来,大明宝钞在欧罗巴人的眼中,便更加成为了稀世珍宝的代名词。

只有最顶级的权贵,才有资格拥有它们。

郑和也巧妙地利用这极其有限的大明宝钞,有效巩固了与欧罗巴各贵族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交流与贸易铺平了道路。

看着眼前这只箱子里陈列着的几张略带陈旧的宝钞,朱棣几乎都能猜到,就这点钱,可能还是郑和费尽心思从随船人员身上一点点筹措到的。

毕竟,当时随郑和一同出海的人,几乎没有人会特意携带大量大明宝钞。

在大明,人们普遍认为,这东西在海外的未知之地,不会有什么用。

好在郑和的船队人数众多,而一点点宝钞在当时也并不值钱,总会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带上了船。

随后,这些宝钞便被郑和悉数收集起来,经过一番精心“包装”,作为最珍贵的礼品,送给了这些对东方文明充满好奇与敬意的欧罗巴贵族们。

可朱棣此刻的处境与郑和不一样。

郑和出海时,并未特意做这方面的准备,所以没有携带什么大明宝钞,甚至直接将大明宝钞排除在外。

但朱棣却不同,他此行带来了几十箱宝钞。

这些宝钞可不是像米凯莱手中的宝钞一般,作为稀有收藏品一箱只陈列几张,而是厚厚的一沓沓,用绳索捆扎得严严实实,将几十个大箱子塞得满满当当。

原本,朱棣和朱高炽一直在筹划着,究竟该如何让欧罗巴的人接受自己带来的大明宝钞。

他刚才准备向米凯莱提的请求,也正是出于此。

在朱棣看来,最理想的结果,是能够说服米凯莱,让威尼斯的杜卡特金币与大明宝钞按照一定的币值实现货币互换。

一旦有了威尼斯的杜卡特背书,大明宝钞无疑会在欧罗巴的商人圈中迅速获得认可。

他们就能凭借自己手中的宝钞,在此地大展拳脚,顺利推行诸多计划。

当然,这只是朱棣与朱高炽此前商议好的谋划。

总而言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欧罗巴的人接受大明宝钞。

毕竟,他们此行实际上是在唱“空城计”。

他们所乘坐的宝船上,并没有多少真正来自大明的珍贵稀罕之物。

他们拥有最多的“资本”,就是那几十箱堆积如山的大明宝钞了。

不过,朱棣也认为,想要欧罗巴的人民接受大明宝钞,绝非一件易事。

他们只能为此精心筹划,大造声势,至于最终能走到哪一步,那便是“尽人事,听天意”了。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欧罗巴竟然已经“自行”接受了大明宝钞。

只不过,这种接受方式,与朱棣之前设想的,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

朱棣的脑海内,各种念头飞快地运转着。

大明宝钞在欧罗巴拥有如此特殊的地位,无疑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粗一想,这似乎是件天大的好事。

但仔细深思,又并非全然如此。

欧罗巴的贵族们之所以对大明宝钞趋之若鹜,主要是出于对大明宝钞卓越制作工艺与技术水平的欣赏。

大明宝钞乃是朱允熥亲手设计,倾注了整个大明最顶尖的科技结晶。

同时也是大明最高水平制造工艺的集中体现。

从这一点来看,它确实值得欧罗巴贵族们如此热烈追捧,将其视为艺术和技术的瑰宝。

可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就不一样了。

无论大明宝钞的技艺水平有多高超,归根结底,它本质上是一种批量印刷的钱币,是旨在被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任何物品,只要被大批量地制造并投入使用,其价格便不可能十分昂贵。

就好比后世的手机,它是最高科技水平的结晶,凝聚了无数智慧与创新。

但因为其被大规模生产,所以身为高科技产品的手机,并不昂贵,几乎人人都能购买并拥有。

反之,如果世界上仅存一部手机,那这部手机的价值,将可能以百亿、千亿,甚至万亿来计算,成为无价之宝。

大明宝钞的情况,亦是如此。

如果大明宝钞的印刷量极其稀少,它被视为价值连城的珍品,不仅说得通,更是理所当然。

可事实并非如此!

随着郑和率船队成功返航,大明与欧罗巴之间的海上航路已然被打通。

再加上大明如今推行开放政策,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有源源不断的大明商人,带着各式各样的货物,以及他们日常所用的大明宝钞,抵达欧罗巴的各个港口。

到那时候,今天在欧罗巴贵族眼中如“稀世珍宝”一般的大明宝钞,将不可避免地被无情戳破。

当他们发现被自己奉为“神物”的宝钞,不过是大明寻常百姓口袋里随处可见的纸币时,那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和被愚弄的感觉,无疑将引发一场不小的风波。

朱棣不得不深入考虑这一层潜在的危机。

因为他自己也无法确定,下一批大明商人究竟还需要多久才会抵达这里。

如果时间间隔很久,那么,一切或许还好。

届时,他早已在欧罗巴站稳了脚跟,即使这些贵族最终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也对他无可奈何。

但如果这些商人很快就抵达呢?

那么他这位堂堂的大明王爷,瞬间就可能沦为欧罗巴贵族们眼中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这无疑会给自己的声誉带来巨大打击,甚至影响到他在此地的立足。

还有一点则是,若是投入的大明宝钞数量过少,那么,哪怕这些宝钞能拍卖出很高的价格,对解决他们眼下的困境的帮助仍然不大。

大明宝钞对欧罗巴而言,毕竟不是刚需之物,只是收藏品。

无论怎么炒作,总价值都是有限的。

可若是投入过多,那宝钞的价值无疑又会下降。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朱棣决定不再隐瞒,而是向米凯莱总督坦诚相告,以此来展现自己的真诚,并为后续争取更大的利益。

“大明宝钞是我们大明皇帝陛下发行的货币,就如同你们的杜卡特金币一样。”

朱棣坦诚地说道:“它的发行数量并不稀少,所以,尽管它制作精美、技艺精湛,但其价值远没有您想象的那么高。”

他直言不讳:“在我们大明,我们将其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而不是您所说的收藏品。”

米凯莱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爽朗大笑起来:“这些我当然知道,大明宝钞在大明当然是货币啊!”

他语气一转,道:“不过,这没有关系。”

“在欧罗巴,它就是珍贵的收藏品。”

“毕竟,大明宝钞在欧罗巴的数量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就算是我们威尼斯发行的杜卡特金币,如果遇到特殊年份,发行数量稀少,也有人将其收藏,并且能卖出比其本身币值高出十倍、百倍的价格。”

“当然,如果您带来了大量的大明宝钞,那它的收藏价值自然就会降低了。”

“我很高兴您能主动向我说明这些,而不是试图欺瞒我,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米凯莱赞许地看着朱棣:“您不愧是大明的王爷,拥有着远超寻常贵族的道德品质,这着实令人钦佩。”

朱棣淡淡一笑,从容回应:“这是做人必须坚守的操守。”

“大明是礼仪之邦,受到圣人的教化,我身为大明的王爷,自然不会做出那些有损道德廉耻之事。”

“更何况,您和我马上就要结成儿女亲家,我更不可能欺骗您。”

朱棣收敛了笑容,正色道:“但我确实要请您帮我一个忙。”

米凯莱端着酒杯,笑容满面,豪爽说道:“您尽管直说,只要是我力所能及,我一定鼎力相助。”

朱棣微微一笑,道:“此事说来也很简单,而且对你们威尼斯的好处极大。”

“大明与欧罗巴的航路已经打通,我们将很快展开大规模的贸易往来,但由于使用的货币不同,这会给彼此之间的贸易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了便于双方商人进行交易,我希望大明宝钞能与欧罗巴的某种货币建立互换关系。”

……


  (https://www.24kkxs.cc/book/1657/1657446/2369070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