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米凯莱的算计!
“两种货币按一定的币值绑定,以便双方的商人能够顺利展开贸易活动。”
朱棣说到这里时,语气微变,略带轻蔑地说道:“但恕我直言,欧罗巴绝大部分城邦和国家所发行的货币,在我看来与垃圾无异,毫无信誉可言。”
“思来想去,也只有威尼斯发行的杜卡特有资格与大明宝钞进行这样的互换。”
要让大明宝钞在欧罗巴毫无障碍的流通使用,与已经在欧罗巴广泛流通,拥有极高地位的杜卡特建立起绑定关系,无疑是最好也最快的方法。
不过,朱棣很清楚,虽然他刚才说的是“请求”“帮忙”,但这只是表示礼貌罢了,不能真的让对方以为自己是在求他,并以此来要挟他,于是,说完之后,朱棣马上又提出了新的条件。
“当然,如果威尼斯和大明签订货币互换协议,那么大明有必要对你们发行的杜卡特金币进行一定的监管。”
“你们必须向大明承诺,绝不滥发金币,也不得降低金币中的含金量。”
“这份货币互换协议可以约定互换的规模和年限,比如以三年或者五年为期,规模为一百万杜卡特或者更多,到了约定期限,再决定是否续签。”
“若是你们滥发杜卡特,我们大明有权停止货币互换协议。”
“同样,到了约定的时间,双方也可以重新审视这份协议,决定是否续签。”
朱棣语气平静的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米凯莱听他这般一说,已然是两眼放光。
如何维护杜卡特金币在欧罗巴地区的霸权货币地位,一直是威尼斯贵族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这直接决定了威尼斯的贸易和经济命脉。
身为威尼斯的总督,这亦是米凯莱肩上的重任。
虽然一直以来,杜卡特在欧罗巴地区的地位很高。
可说到底,威尼斯终究只是欧罗巴的一个城邦而已。
其人口总量连欧罗巴的百分之一都没有。
发行的货币,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欧罗巴繁荣的商贸和极高的信誉。
但只要威尼斯本身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军事力量,人口,经济总值等一系列的东西为后盾,那威尼斯发行的货币,能不能获得认可,就始终是一件需要花费极大精力去维护的事情。
永远都不能懈怠。
若是能和大明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无疑将极大地巩固杜卡特的地位。
米凯莱作为威尼斯总督,同时也是一名精明到骨子里的商人,在听完朱棣的提议后,立刻便意识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
利用大明在东方的巨大影响力,将杜卡特金币与大明宝钞进行绑定。
这其中的利益……米凯莱的内心瞬间掀起惊涛骇浪,手中的酒杯也因激动而开始剧烈晃动,杯中的酒水差点溢了出来。
但他很快就掩饰住了内心的激动,表面上恢复了平静,微笑道:“这真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提议,对我们双方都有着莫大的益处。”
米凯莱的语气迅速变化,神色凝重:“不过,这无疑也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我虽然是威尼斯的总督,却不能独断专行,这么重大的决定,还需要经过议会的审议和批准才行。
米凯莱道:“所以,我需要更多的细节。”
“比如,大明宝钞和杜卡特金币的互换币值,应该如何来决定呢?”
米凯莱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意,说话的内容却已然变了:“虽然大明宝钞在欧罗巴拥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备受许多人追捧,但您也知道,一旦将其作为一种货币大规模投入使用,这一切都将随之改变。”
“如果你们的要价过高,我们恐怕难以答应。”
朱棣心中暗骂,这家伙果然是个老狐狸。
刚才还在极力吹捧大明宝钞的收藏价值,现在一听到要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立刻就换了另一副嘴脸,开始打压价格了。
不过,这很正常。
米凯莱作为威尼斯的总督,如果连这点商业头脑和战略眼光都没有,那才真是咄咄怪事。
欧罗巴毕竟是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威尼斯的商业氛围更是浓厚,其商业文化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远超大明许多地区。
毕竟,华夏几千年的传统是“重农抑商”,振兴商业是朱允熥执政之后才推行的重大政策转变。
威尼斯则完全不同。
这是一个自建城之初就以商业立国的地区。
其他方面或许有所欠缺,但商人特有的精明与算计,早已融入每一个威尼斯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与生俱来的传承。
作为这座城市的总督,更不用多说。
“我们都是为了互惠互利。”朱棣笑道:“我当然不会让威尼斯吃亏,相反,只会给你们带来数不清的财富与利益。”
“至于双方货币币值的确定嘛,”朱棣稍作沉吟,继续说道:“我初来乍到,对杜卡特在这里的实际购买力尚不了解。”
“或许,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双方都认可的商品,通过它们在各自国家的价值,来确定货币的币值。”
米凯莱微微点头,道:“很不错的提议。”
他挥了挥手,令人拿来一件大明的青花白瓷瓶,道:“这是我家收藏的大明瓷器,不知道在你们大明,此物价值几何呢?”
虽然大明与欧罗巴此前一直没有直接的商贸往来,但却有间接的联系。
大明的瓷器,也通过商人贩卖到了欧罗巴。
只不过,任何一件瓷器,卖来欧罗巴,都经历了很多次转手。
在陆地上,它是通过胡商贩卖到中亚,再由其他商人贩至更远的西方,慢慢转运至欧罗巴。
在海上,则是先卖至南洋,再转至天竺,而后到波斯,再转而走由陆上的商人,贩卖至欧罗巴。
无论走哪一条路,中间往往都历经了十几年乃至更漫长的旅程。
由于数量稀少,在欧罗巴,一件来自东方古国的瓷器,通常能卖出极高的天价。
也只有米凯莱这样的欧罗巴顶级贵族,才会收藏这类价值连城的稀罕物。
寻常欧罗巴民众,根本就连见都从来没见过。
朱棣伸手拿起青花白瓷瓶,仔细看了看。
尽管他并不擅长鉴定珠宝古玩,但身为皇室之子,从小受到的教育自是相当不错的。
不擅长归不擅长,基本功底仍非寻常人能比。
朱棣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件元朝的青花白瓷瓶。
说起来,无论是宋还是元,对海外的贸易都采取鼓励的政策,与西方的交流十分频繁。
元朝的蒲家,便是专门经营海外贸易的大商人。
当年蒲寿庚以胡人之身,却在南宋担任泉州市舶司提举,通过发展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南宋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后来,元军挥师南下,蒲寿庚降元,并大肆屠杀宋朝宗室。
在这之后,蒲家因为有“屠宋降元”的大功,而被元朝统治者委以重任,蒲家势力更大,其贸易生意甚至一度做到波斯。
正是这一时间段,大量华夏特有的瓷器,通过海外贸易,被贩卖到了西方。
老朱起兵夺得政权之后,对蒲家这种靠屠杀汉人而获得元朝统治者青睐的家族恨之入骨,下令将蒲家抄家,所有财产全部充公,并降旨严惩蒲氏子孙,男的世代为奴,女的代代为娼。
自这之后,昌盛一时的蒲家才彻底衰落。
也正因为有这样一段东西方贸易繁荣的历史,才有了米凯莱家族收藏的瓷器。
不得不说,这只青花白瓷瓶的做工极为精良。
如果是在以前,即使是在大明境内,此物亦能卖出相当不错的价格。
但很可惜,如今时代已然变了。
朱允熥一手拉开了大明工业化的序幕。
这类青花白瓷瓶的制作,也从过去的靠工匠个人手艺,变成了用科学的方法,分解为不同的步骤和流程,采用流水线的方式,用标准化工艺进行生产和制作。
由此带来的,是生产效率十倍,数十倍的提升。
青花白瓷瓶的价格,自然也低了下来。
当然,眼前这只青花白瓷瓶,由于是元朝烧制,估摸着有了六七十年的历史,还有那么一丢丢的文物古玩价值,估价会相对偏高。
可朱棣自动忽略了这一条。
既然是用瓷器来评估货币价值,那自然不能加入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青花白瓷瓶,以前从大明出口价格,大约是六千多文。”朱棣笑道:“不过,自皇帝陛下执政之后,此物的制造数量较原来多了许多,价格自是一路走低。”
瞥了米凯莱一眼,朱棣笑道:“用此物来衡量双方的货币价值,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我手中有一张以前的大明朝贡价格表,倒是可用来参考一二。”
“虽然如今陛下推行新政,原来的朝贡体系已不再适用,但还是可以用来衡量货物价值的。”
他说着,旋即吩咐手下去取来。
朱棣来欧罗巴的时候,带了不少书籍。
这亦是诸多藩王发配海外时的必带之物。
别的东西都可以不带,但书却是必须要带的。
要不然,岂不是显得自己堂堂皇室子孙,竟然没文化?
这些书籍当然也不是纯粹的史书,或是诗词小说,还有许多是各种典籍资料。
从山川志到各类食物,乃至朝堂上的各项规定,无所不包。
手下很快找了过来,朱棣翻开来看了看,对米凯莱道:“大明的文字与欧罗巴不同,总督大人恐怕看不太懂。”
“我可以向您解释一二。”
“比方说,象牙的价格,大约是每斤六文钱,一只五十斤重象牙,其价格大约在三百文左右。”
实际上的,象牙在大明当然远不止这个价格。
但朱棣用的是官方朝贡体系里面的定价。
明朝的朝贡,明面上是“厚往薄来”。
毕竟,大明是礼义之邦,不能让前来朝贡的国家吃亏,要展示自己的慷慨与大方。
这是官方说法。
实际上,大明的文官们唯恐皇帝像以前隋炀帝一样,在外族面前拼命打肿脸充胖子,为此制定了专门的估值体系。
象牙这类从国外给大明进贡的货物,价值普遍估得很低。
反过来,大明自产的东西,估价就很高了。
按大明文官制定的价格,外来进贡的胡椒三十多文一斤,但大明自产的麝香,估价高达一万八千多文一斤。
番人进贡的腰刀,一把仅值三十多文。
大明出产的铁锅,一口便高达一千八百多文。
一口大明出产的铁锅,其价格等于六十把番人腰刀!
番弓的价格,更是仅二十多文,要近八十张番弓,才能换一口大明铁锅。
诸如此类。
反正怎么估价,是由大明说了算。
文官们在这方面还是很精的,将对方的物品往死里压价,将自己的东西拼命向上抬。
先有这个价格体系,然后再表现一下大明的“慷慨”。
大明皇帝通常会按两倍的价值,赏赐番人。
比如说,按文官们定的价格,番人进贡了八百张番弓,大明应该用十口铁锅来换。
但大明是礼义之邦,“厚往薄来”,因此可以赏赐番人二十口铁锅。
如此这般,既体现皇帝陛下的慷慨,大明也不至于吃亏。
这也是为什么朱棣特意拿出朝贡价格表的原因。
哪怕自朱允熥登基之后,原来的朝贡体系早就已经改变。
米凯莱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听朱棣这么一说,他心中便开始琢磨起来。
一只五十斤重的象牙,在威尼斯,大约能卖出三百杜卡特左右,如今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由此来推算,大明一文钱,就相当于一杜卡特?
米凯莱觉得这个价格还是很合理的。
当然,还需要其他更多的物品做参考,比如说,铁器和粮食。
朱棣倒也没有隐瞒,拿出随手携带的铁制刀剑作为范例,说明同等品质的铁器在大明的价格。
当然,为了抬高大明宝钞的购买力,他有意将铁器在大明的价格,报得低了那么一点点。
……
(https://www.24kkxs.cc/book/1657/1657446/236718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