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退位让贤 > 第五百六十三章 野蛮的欧罗马!价值连城的收藏品!

第五百六十三章 野蛮的欧罗马!价值连城的收藏品!


在朱棣与米凯莱总督的酒杯清脆碰撞声中,朱高炽和黛伊莎的婚事就这样敲定了下来。

按照欧罗巴的惯例,双方接下来还需签订一份正式的婚约。

作为礼仪之邦,大明婚嫁的程序是以“六礼”为核心,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一套流程走完,方才正式结为夫妻。

然而,欧罗巴的贵族们结婚,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规矩。

他们的婚约,是由双方长辈在公证人的见证下,签订一份正式的契约。

契约中详细列明了女方应提供多少嫁妆,男方需给付多少聘礼,以及男方和女方在各自家族中拥有的继承权,乃至他们婚后所生子女的继承顺位等等。

相较于大明的“讲礼”,欧罗巴贵族的婚约显得更为简单粗暴,直截了当。

它将双方各自的权利与责任都用白纸黑字明文约定得清清楚楚,不留一丝模糊地带。

朱棣夫妇对此并不熟悉,而米凯莱总督也深知大明的风俗必然与欧罗巴截然不同。

因此,在朱棣提出求亲并得到同意后,米凯莱便开始详细介绍起欧罗巴的婚约习俗。

这倒并非因为米凯莱有多么尊重传统,而是在他看来,这两人的婚事既然是一桩政治联姻,那么所有的权利与义务都必须事先用白纸黑字约定得一清二楚。

威尼斯是一座纯粹的商业城市,他们更相信这种白纸黑字签下的条约。

其他条款或许可以商榷,但至少有一点米凯莱势在必得。

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后,将来她所生的孩子,必须拥有作为王位继承人的资格。

这一条,他是一定要明确写进婚约中的。

因为在欧罗巴的贵族们看来,这一条是所有利益的核心。

有了一个拥有双方血脉的孩子,彼此之间才算真正绑定在一起了。

当然,对方是不是同意,这是另一回事。

所以,得好好谈了。

朱棣夫妇在听了米凯莱一番长篇大论的解释之后,才渐渐弄明白了欧罗巴这些独特的风俗。

两人心中都不禁暗暗思忖,这些欧罗巴人也真是太不知廉耻了吧!

子女的婚姻就这般赤裸裸地作为交易,还要用白纸黑字写进婚约里面,连一点遮掩都不需要了吗?

这与大明含蓄内敛的婚嫁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朱棣夫妇感到震惊无比。

虽然华夏也有联姻的悠久传统,但所有人都极其注重礼节和体面。

即便心中都明白是政治联姻,是利益交换,表面上仍要装作不是,装作是上天注定的美好姻缘,是月老牵红线的结果,是千年修来的缘份,绝非单纯的利益交换。

欧罗巴这种将联姻的各项条件拿出来直接讨价还价,再白纸黑字写进契约的行为,在朱棣夫妇看来,就如同直接脱掉衣服,进行交易,有点太不要脸面了!

“果然是没有受过教化的蛮夷!”朱棣和徐妙云心中不约而同地闪过这样的念头。

但他们还是十分愉快地答应了米凯莱总督的要求。

毕竟,以他们目前被“贬谪流放”的境遇,能够签订这样一份白纸黑字的婚约,反而是最有利的保障。

将来就算米凯莱总督想反悔,也没门了。

当然,黛伊莎生的儿子成为王位继承人,这恐怕不太可能。

说到底,对方总归是外族。

大明的王位,多半不能给一个有外族血统的人继续。

就算朱棣夫妇能同意,大明皇帝朱允熥也很难同意。

但也不会太亏待她。

该给的补偿,都会尽量满足。

不过,这些现在没必要和米凯莱挑明,可以先谈了婚事,剩下的以后再说。

“米凯莱总督,您是知道的,我们这次一共带来了三艘巨型宝船,船舱里装满了琳琅满目的宝物。”朱棣故作慷慨地说道:“原本这三艘船的宝物,都将用于与欧罗巴的商人进行交易,再换取三船的珍品重返大明,这是大明皇帝陛下亲自交代的任务。”

他顿了顿,语气庄重道:“我可以做主,将其中一艘船上所有的宝物,作为我儿子迎娶您女儿的聘礼,您看,这样可好?”

米凯莱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爆发出爽朗的大笑。

大明的宝船是何等庞大,满满一船的宝物,那究竟会有多少呢?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从遥远大明运来的宝物,自然件件都是欧罗巴前所未见的奇珍异宝。

更何况,既然是特意从大明运来,那本身肯定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稀世珍品。

毫无疑问,这里面随便任何一件,在欧罗巴都能卖出天价。

整整一船宝物作为聘礼,这无疑是“诚意十足”了!

“不愧是大明的王爷,真是太豪爽了!”米凯莱由衷地赞叹,眼中闪烁着贪婪与喜悦的光芒:“您的盛情,我已收到。”

“黛伊莎是我最宠爱的女儿,是整个威尼斯最亮丽的明珠,我给她的嫁妆也将装满整整一艘船,以匹配您的这份厚礼!”

米凯莱在心中飞速盘算着,这笔买卖绝对只赚不亏。

毕竟,在米凯莱看来,朱棣他们带来的无疑是稀世珍宝,其价值难以估量。

但自己回赠给朱棣什么东西,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再说,同样是“宝物”,在欧罗巴的价值与在大明的价值当然是完全不同的。

将大明的物品运到欧罗巴,其价值抬升十倍是天经地义的事;反过来,欧罗巴的物品,也只有运到了大明,才能卖出天价。

这正是商业贸易的核心价值所在。

商人便是通过这“一买一卖”的差价,从中渔利。

作为商贸之城的总督,米凯莱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其中的奥秘。

大明与欧罗巴之间的贸易,最难的并非货物本身,而是运输。

大明的物品运到欧罗巴,价值倍增是必然;反过来,欧罗巴的物品运到大明,理论上也是一样。

但这次双方的交易地点是在威尼斯,这便是最大的不同之处。

看似同样的“一船嫁妆”,其背后隐藏的,是巨额的运输成本将完全由朱棣他们承担。

对于米凯莱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大赚特赚的买卖。

他可以用朱棣给自家女儿的一船聘礼,换取十船甚至更多的宝物,而自己只需付出“一船嫁妆”的成本。

“您真是一个疼爱女儿的好父亲。”朱棣对米凯莱的算计心知肚明,却仍然不吝赞美之词。

“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朱棣笑道:“您知道的,我作为大明的使臣,是受皇帝陛下的旨意,前来欧罗巴的,我将在这里停留很长一段时间。”

米凯莱不假思索地点头道:“那是当然之事,您从遥远的大明,来一趟欧罗巴不容易,自然不可能很快就回去。”

他拍了拍胸脯,承诺道:“您放心,我们即将缔结婚约,成为亲家,我一定会给你们提供最好的住所,并将您引荐给欧罗巴的各个城邦和国家,让您能够顺利开展外交事务。”

“多谢您的关照!”朱棣立刻表示感谢,随即谢绝道:“这些倒不是最重要的事项。”

“如今,欧罗巴的许多贵族都已经听闻我等来自大明的消息,我相信他们不会拒绝与大明建立良好的关系。”

米凯莱脸上的笑容始终未变。

实际上,他口中所说的“介绍朱棣给欧罗巴各个城邦和国家”,不过是为了借此机会宣扬自己与大明的特殊关系,从而凸显威尼斯在商贸和外交上的卓越成就,为自己攫取更多的利益。

却故意假惺惺装出是给朱棣帮忙的样子。

当然,身为贵族,脸皮素来是极厚的,即便被朱棣识破了意图,米凯莱也未流露出丝毫尴尬之色。

朱棣自然也不会继续纠缠于此,他迅速转移了话题,道:“我真正想请求您帮助的,并非是这件事。”

“我知道威尼斯是欧罗巴名闻遐迩的商贸之都,你们拥有自己的货币,即著名的杜卡特金币。”

“这种金币不仅在威尼斯本土流通,在欧罗巴的许多城邦和国家之间,也都被广泛使用,这亦是威尼斯作为欧罗巴商业中心地位的体现。”

“然而,我们大明并非欧罗巴的城邦和国家,我们大明也有自己发行的货币,即大明宝钞。”

杜卡特是威尼斯一百多年前开始铸造的金币,因其币值稳定、纯度极高而闻名,如今已成为整个欧罗巴各城邦和国家之间进行国际结算与贸易的通用货币。

尽管在此期间,欧罗巴各国都在竞相发行自己国家的货币,但许多国家发行的货币体系却混乱不堪。

例如,许多国家由于黄金储备不足,又渴望发行更多的货币以满足国家财政的需求,因此,便不断降低本国金币的含金量。

从初始的百分之九十,一路下降,直至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四十,乃至更低,导致货币日益贬值。

国家如此“玩弄”货币,商人和民众自然也不会当傻子。

这种急功近利、缺乏诚信的做法,导致了欧罗巴许多国家的货币信誉度直线下降。

在自己国内或许还能依靠政权的强大推力强制使用,但一旦将其置于国际贸易结算的舞台上,便几乎无人问津,根本无法作为有效的交易媒介。

相比之下,威尼斯发行的杜卡特金币就不一样了。

首先,其黄金的纯度一直保持极高且稳定,从未发生过改变,因此在整个欧罗巴范围内赢得了极高的信誉度。

再加上威尼斯本身就是名副其实的贸易之城,拥有非同寻常的贸易地位与商业影响力。

在信誉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它发行的货币很快便得到了各地商人的广泛认可,成为欧罗巴地区当之无愧的“国际结算货币”,也是“霸权货币”。

通过牢牢掌握铸币权,威尼斯也因此赚取了巨额的利润,积聚了无尽的财富。

除了金币杜卡特之外,威尼斯还发行了银币格罗索和铜币皮克里。

其中铜币皮克里主要在威尼斯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流通使用,而银币格罗索则与金币杜卡特一样,在整个欧罗巴地区都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认可与使用。

“你说的是这个吗?”朱棣的话音刚落,米凯莱总督已示意随从,拿来了一个精美考究的手提箱。

他熟练地用钥匙打开箱子,映入朱棣眼帘的,赫然是一套完整的大明宝钞。

一百文、五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一文,六种不同面值的宝钞整齐地排列其中,如同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

朱棣一下子愣住了,完全没想到,竟会在此地见到如此完整的一整套大明宝钞。

“这是我收藏的大明宝钞。”米凯莱笑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得意与炫耀:“上次,你们大明的使臣郑和来访问欧罗巴的时候,曾向欧罗巴的许多贵族赠送大明宝钞作为礼物。”

“虽然郑和的船队没有直接抵达威尼斯,但还是托人转赠了一套大明宝钞给我。”

“他真是位慷慨又了不起的外交官,太有礼节了,我非常喜欢这份礼物!”

米凯莱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箱内的宝钞,眼中充满了赞赏:“我为此特意制作了一个手提箱,将其精心收藏,并陈列于此。”

“听说这些宝钞,即使在大明本土也价值不菲,而在我们欧罗巴,更是稀罕之物,此前从来没有见到过。”

“不知道有多少贵族与豪商,曾想出重金购买我手中的这套大明宝钞呢!”

他目光盯着宝钞,一脸欢喜的陶醉,笑道:“但是,我又怎么可能将它卖掉呢?”

“你看这图案,这质地,这可真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啊!”

“即便欧罗巴最优秀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也很难与大明宝钞上这些栩栩如生的画作相提并论。”

米凯莱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还有印制宝钞的纸张,以及它使用的油墨,无一不是欧罗巴所没有的神奇之物。”

“说它每一张都价值连城,也毫不为过!”

……


  (https://www.24kkxs.cc/book/1657/1657446/2371099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