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七章慈祥的笑容
统一的服装代表着整齐划一,能增强士兵之间的凝聚力和作战能力。
不过这笔花销也不小,而且都是用朝廷的钱。
“民女明白,有了新式织布机,成本已经降了不少。”
陈凝香微微一笑,能直接见到皇帝的商人并不多,她一开始占了优势,但现在情况有些变化了。
京城这块大蛋糕自然吸引了许多有钱人,皇帝也不排斥和这些富商合作,所以她还得更加努力才行。
“你明白就好,朕只关心结果。”
朱祁钰点点头,接着说:“眼光不能只放在京城,周边的发展也不能忽略,朕对经商之道了解不多,更多还是要靠你自己去摸索。”
别人都盯着京城,而朱祁钰却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
因为他知道,跟在别人后面捡便宜虽然轻松,但不利于长远发展。
陈凝香早有打算,便说:“附近的城市,比如天津,民女已经让人买了一些铺子,准备在那里开分店。”
朱祁钰挑了挑眉,问道:“天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这里是南北运河交汇的地方,将来陛下要开放海路,天津不仅有河运,海运也会兴旺起来。现在那些铺子价格涨了不少,很多商人都聚集在那里,之后才进京。”
开放海路早就定下来了,只是水军实力不够,所以推进得比较慢。
但自从福船进港,大沽口开工后,很多人觉得时机到了,开始提前布局,陈凝香自然也不例外。
朱祁钰平时忙于京城的各种事务,对这些细节并不太清楚。
听陈凝香一解释,他频频点头,难怪会有豪商去找陈循。
“倒是不错,去天津开店,不需要拜码头吗?”
新势力进入老地盘,按朱祁钰以前看过的电视剧小说,肯定会有本地势力找麻烦,然后展开各种商业斗争。
“拜码头?”
陈凝香皱了皱眉,随后疑惑地说:“现在京城周围,谁不知道制衣厂的名号,最近各地都有人来求购。”
明白了,有靠山就是好办事。
虽然朱祁钰不在意这些,但制衣厂是他的产业,就算去地方上,也是那些地方势力来巴结他,不过拜皇帝可不是谁都有胆子的。
“这些样品朕看过,还行,你拿去给皇后看看吧,好久没见她了。”
制衣厂原本是汪招娣在管,但她怀孕了,这是很多女人常遇到的事。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对有能力、有资源的女性来说,怀孕不是问题,但普通女人就要休息几个月,大多数公司都会想办法处理。
“是,陛下,民女告退。”
陈凝香愣了一下,随即站起身行礼,然后倒着退出去。
“父皇,儿臣的校服也是从制衣厂出的吗?”
等陈凝香走后,朱见济抬起头问朱祁钰。
“当然,校服是按出厂价买的,便宜又实惠,质量也能把控。要是换别人,为了多赚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朱祁钰看了朱见济一眼说。
“那能不能不要钱啊?”
朱见济听了,挠了挠头,心想反正都是自家的,干嘛还要花钱?他一时转不过弯来。
“可以啊,”朱祁钰笑着捏了捏朱见济的脸,“这东西要看怎么想,如果你觉得都是自己的,随便用,那就会有人趁机占便宜,我可不允许。”
现在跟朱见济讲这些还太早,但让他有个大概了解还是可以的。
被捏着脸的朱见济觉得不疼,也不敢说自己听不懂,现在爹对他要求越来越严格了,他可不想再加作业。
另一边,陈凝香来到后院,看见皇后正坐在庭院的石凳上晒太阳。
微风吹起她微微翘起的头发,光滑的额头白里透红,眼睛半眯着,睫毛轻轻颤动,一只手托着脸,显得格外悠闲。
“民女陈凝香,拜见皇后娘娘,愿娘娘福寿安康。”
陈凝香在婢女们的注视下向汪招娣行礼。
听到声音,汪招娣睁开眼,看向陈凝香,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免礼吧,过来坐会儿,跟我说说制衣坊的事。”
说着,汪招娣还伸了个懒腰,身上的衣服虽然宽松,但身材越发丰满,已经藏不住了。
陈凝香是汪招娣为数不多能说话的人,毕竟身为皇后,除了丈夫就是婢女,再加上皇帝没开后宫,能说说话的人本来就不多。
坐下后,陈凝香主动汇报了制衣坊最近的情况,但她发现,汪招娣一直在盯着她的脸,脸上还带着一种说不出的笑意。
等陈凝香说完,汪招娣笑着说:“陈姑娘,你这么优秀,以后怎么嫁人啊?”
陈凝香一听,整个人都愣住了,她根本没想到会有人问这个问题。
“尚书的女儿,自然要门当户对,但门当户对的同时,那些书生或者武夫,有没有你的眼光?”
汪招娣嘴角带着笑意,陈凝香现在比很多男人都强,正因如此,她的要求也更高了。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夫妻双方都要有能力才行。
在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年代,这种情况还好,但如果女方强势,男方弱小,大家就会想到“赘婿”这个词。为什么人们看不起赘婿?就是因为男人没本事。
按照明朝的规矩,家里唯一的儿子不能当上门女婿,除非是特别穷的家庭。
所以像那些王公贵族的世子突然变成赘婿的事,在明朝根本不可能发生。
陈凝香这么出色,如果她不降低身份,很难找到合适的丈夫。
“皇后娘娘抬举,凝香现在还没谈情说爱。”
她低着头,心里怎么会不清楚呢?
“大姑娘有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但世俗的看法和闲话,终究还是得家族来承受,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汪招娣神情轻松,想了一会儿又说:“也不知道陛下是帮了你,还是害了你。”
陈凝香听了赶紧说:“陛下肯定是帮了凝香,如果不是陛下,凝香都不知道女子也能有这么大的作为。”
“那就好。”
汪招娣挑了挑眉,脸上露出一丝骄傲。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陈凝香还要去见于谦,就先告辞离开了。
坐在石凳上的汪招娣看着陈凝香的背影,小声说道:“到底是尚书家的女儿,就算是皇家也不能强求,只能让惠茹妹妹多费心了。”
皇后似乎也在想着什么,脸微微红了。
另一边,陈凝香并没有直接去找于谦,因为不管是兵部衙门还是于谦的府邸,以她的身份都不方便去拜访,所以她先回了一趟陈家。
陈循得知女儿回来后,立刻从书房走了出来。
看着陈凝香,陈循把担心藏了起来。一个女孩子晚上不回家,哪个父母不担心?
“回来了?”
陈循双手背在身后,装作随意地问。
“女儿见过父亲,最近厂里一直在赶工,让父亲担心了。”
她知道父亲一定是特意来问的。
“忙完了?”
陈循忍着没笑出声,问道。
“嗯,女儿去找了陛下,陛下说样品还可以,不过还需要于尚书同意。”
她主动把行程说出来,是为了不让父亲多想。
父女之间没什么好隐瞒的,她做的事情不需要偷偷摸摸,那是小人的做法。
“跟为父详细说说。”
陈循摸着胡子,转身往书房走。
陈凝香也跟着他进了书房。
到了书房,陈循坐在书桌后面,让陈凝香坐到桌前。
关于制衣坊要接军装的事,陈循也知道一点,但他没想到这事竟是女儿一个人在负责。
“于尚书那边,我自会去送拜帖,到时候你就能去见他了。”
陈循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接着说:“想必于尚书还不知道这事是你在管,到时候你要讲清楚,别让于尚书误会了。”
制衣坊背后有圣人撑着,陈循原本以为是圣人在背后操办,于谦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他看着女儿,心里有些纠结,但了解女儿的性格,知道现在劝她已经没用了。
“女儿多谢父亲。”
陈凝香笑着说道:“最近京城来了不少大商人,都想分一杯羹,制衣坊外面经常有人打听,我也算是借了点关系的光。”
“能用好关系,也是一种本事。”
陈循皱着眉头,明白女儿是在自嘲,心里也有点不痛快,说道:“当初瓦剌兵打到城下,他们都跑光了,现在看见京城恢复了,又跑回来,要是当初留在京城,这碗饭还能轮得到他们吗?”
当初能离开京城的,大多是富贵人家,小户人家走不开,结果反倒在战后占了先机,光是租房子都能赚不少。
再加上那些以前不起眼的小商人,亲眼看到西城的发展,边看边学,只要不过分,也没人拦着他们。
所以现在这些大商家进来,就得靠关系才能站稳脚跟。
天子脚下,以前那种强买强卖的事,现在没人敢干了,王振当权时,打通关系很容易。
新起来的商人们也不好惹,当初御史安抚百姓,有些人慢慢就混熟了,更何况兵马司的人一直在巡逻,有想法的人都早就打好基础了。
豪商和新贵之间的争斗,陈循并没有偏向哪一方,圣人的态度就是他的态度。
那些靠着王公贵族背景的人,也不敢提自己背后的靠山,你看孔家都被抄了,胡濙全家都死了,谁还敢仗势?
当然,最重要的是,大头都掌握在圣人手里,西城已经隐隐有成为商业龙头的趋势,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听完陈循的话,陈凝香点点头,接着说起要扩展到天津的计划。
“这是你自己决定的?”
陈循有点不敢相信,如果是圣人在背后支持,那还说得通,但现在圣人根本没空管这些。
“当然是我。”
(https://www.24kkxs.cc/book/1657/1657064/1111011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