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 第五百四十六章 争议

第五百四十六章 争议


……

    阅卷在文华殿旁的偏殿内进行,气氛肃穆而凝重。

    香炉里上好的沉水香静静燃烧,青烟笔直,却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无形硝烟。

    八位读卷官,主要是四位阁老及几位资深的翰林学士,需从数百份弥封的试卷中,初步筛选出文理通达、见解不凡者,再细细比较,反复斟酌,评定高下。

    这一整日,殿内多是沉默,只闻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偶尔就某份卷子内容发出的低语,仿佛一群老练的猎手在评估着猎物。

    期间,并非没有其他优秀的卷子。

    例如,有一份卷子另辟蹊径,重点论述了如何利用江河地理、改善漕运以保障边境后勤,虽在宏观战略上稍逊,但于实务层面颇有见地,得到了钱牧之的赞赏,他捻着胡须微微点头,觉得此子懂得“钱粮乃命脉”的道理,是个干实务的料子。

    另一份则大力主张“屯田实边”,提出了一套详细的军屯、民屯方案,认为这才是长久固边之道,也引起了几位阁老的低声讨论,觉得此策虽缓,却也不失为夯实根基之一法。

    然而,最引人注目、也引发最多讨论的,仍是那几份无论文采、见识还是气度都最为出色的卷子。

    当初步筛选完成,八位读卷官将各自认为最优的卷子拿出,共同品评,商议前十名次,尤其是前三甲序位时,那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潜流便开始汹涌。争议,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关于那份策略稳健周全、字迹风骨内含与那份主张锐意进取、文风雄健磅礴的卷子的排名,成为了焦点。

    尽管卷子弥封,但在座的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狐狸,对于几位声名在外的种子选手的文风、观点倾向早已心中有数,此刻不过是心照不宣地进行着一场关乎未来朝局走向的博弈。

    兵部尚书兼内阁次辅沈端,性子向来如烈火烹油,此刻情绪更是有些激动。

    他“啪”地一声,将手中那份主张北伐的卷子拍在桌上,震得茶盏都晃了晃,坚持认为此卷“忠义奋发,锐意进取,最能体现国朝气象,提振军民士气,当为第一!”

    说起来,朝中的武勋集团,以英国公张镛为真正的军方领袖。

    但英国公常年镇守北境,威慑凉国,等闲不回京城,在朝堂的具体事务上,尤其是这种需要即时表态的场合,他的影响力需要通过代言人来体现。

    而沈端,这位兵部尚书,便是武勋集团在朝中的重要喉舌之一,尤其代表着那些渴望通过军功晋升的中下层武将以及部分急于证明自身价值、恢复先祖荣光的勋贵家族。

    英国公本人,历经风浪,深知兵者凶器,其实内心对于轻易开启大规模战端是持谨慎态度的。

    但奈何,武勋集团的整体氛围是求战的!

    徐国公一系,作为英国公的世交盟友,态度相对稳健,但同样希望有机会在战场上巩固地位,而靖国公一系,作为后起之秀,更是迫切需要战功来提升自身在勋贵中的话语权。

    这两派在“对北凉用兵”这一点上,罕见地达成了共识。

    这就使得作为他们在朝中代表的沈端,必须旗帜鲜明地为主战派摇旗呐喊,否则无法向背后的金主和支持者们交代,他甚至能想象得到,若是此时退缩,下朝后会被那帮丘吉如何埋怨“沈尚书在阁老们面前怎地如此软蛋!”

    故而,沈端环视众人,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特有的、不加掩饰的直率,目光尤其在韩章和钱牧之脸上扫过,仿佛在质问他们是否忘了边关烽火。

    “如今北疆不宁,凉贼屡犯边关,烧杀抢掠!正需此等锐气激励人心,震慑宵小!若点选那些过于保守、四平八稳、只知道‘待天时’、‘蓄国力’的空论为魁首,岂不让边关浴血、枕戈待旦的将士们心寒?”

    他越说越激动,甚至站了起来,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并不存在的佩剑位置,仿佛下一刻就要请缨出征:“又如何体现陛下雪耻之决心?难道先帝之耻,我等为臣子的,就能忘了吗?!”

    最后一句,已是带着几分质问和悲愤的语气,脸色因激动而泛红,这情绪半是真性情,半是表演给特定对象看的。

    首辅韩章则依旧稳如泰山地坐在主位,持重地摇了摇头,花白的眉毛下,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看穿沈端激昂言辞下的利益考量。

    “沈相,稍安勿躁。”

    他语气平和,却带着多年积威所形成的、不容置疑的分量,每个字都像落在秤盘上的砝码,试图稳住这略显失控的场面。

    “锐气固然可嘉,为国羽翼、渴望雪耻之心,老夫亦深以为然,值得肯定。”

    他先肯定了一句,算是给沈端和其背后的武勋集团一个台阶,安抚了下对方的情绪,但话锋随即一转,如同绵里藏针。

    “然,治国如同医病,需权衡利弊,对症下药,更要放眼长远,顾及根本。岂能因一时意气,或是一部分人的诉求,而置江山社稷于险地?”

    这“一部分人的诉求”,指代已然相当明显。

    他伸出枯瘦但稳定的手指,轻轻点着那份稳健策略的卷子,仿佛在抚摸一件关乎国运的珍宝:“反观此卷,老成谋国,策略周全,既明确回应了陛下雪耻之志,提出‘练兵选将’、‘通商削势’等积极举措,又充分权衡了我朝目前国力仍在恢复、民生尚需休养的现状。”

    “其所言的‘固边防,实仓廪,蓄国力’,乃是稳健进取之道,步步为营,更符合当今陛下一直强调的‘励精图治,稳中求进’的国策精髓。”

    他微微提高了声调,目光扫过全场,意在争取更多中立者的认同。

    “若轻启大规模战端,劳师远征,一旦受挫,钱粮耗尽,民心浮动,恐伤及国本,届时……”

    韩章顿了顿,没有明言,但那个沉重的停顿,以及“重蹈覆辙”这四个隐隐约约、悬在半空的字眼,像一根无形的针,精准地刺向了沈端以及所有知晓先帝“北狩”旧事的人的心尖。

    沈端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张了张嘴,想反驳那只是“万一”,或是“为雪耻岂能惜身”,却发现自己在这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和可能承担的“误国”责任面前,任何过于激进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只能悻悻然哼了一声,重重坐下。

    对比于沈端的激昂,礼部尚书钱牧之则显得圆滑许多,活像个精明的账房先生。

    他从民生经济的角度慢悠悠地补充道,手里还捧着他那盏温度刚好的雨前龙井,仿佛天塌下来也得先喝完这口茶。

    “韩相所言,老成持重,确是老臣谋国之言。沈相之忧,亦是为国为民,其情可悯。”

    他先各打五十大板,娴熟地展示了一下端水艺术,然后才切入正题,开始拨弄他心里的算盘:“北伐之议,动辄牵扯钱粮无数,兵连祸结,恐非数年之功可定。我朝虽历经休养,江南虽富,漕运虽通,但若要长期支撑一场国运之战,亦是压力巨大,难免需加征赋税,恐伤民力,动摇根基啊。”

    他轻轻吹了吹茶沫,啜了一小口,发出满足的叹息,仿佛在品味茶香,又像是在组织更具说服力的语言。

    “而此卷所提策略,更显稳妥,强调内修政理,充实仓廪,利于与民休息,徐徐积蓄国力。且其提出的‘经济制衡’、‘通商惠工以削其势’之论,颇有新意,若能施行,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奇效而省国力。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他这话,既支持了韩章,也委婉地表达了户部,以及他所代表的江南利益集团的难处,更是稳稳地站在了“爱惜民力”、“为民请命”的道德高地上,让主战派不好强行反驳。

    “不过!”

    钱牧之放下茶盏,话锋忽然一转,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像只发现了新选择的老狐狸,觉得或许可以换个方式达到目的。

    “老夫细细品评之下,倒是觉得这份卷子,亦是不错!”

    他变戏法似的取出另一份文采斐然、主张整顿吏治、藏富于民的卷子,将其轻轻推到众人面前,如同展示一件精美的瓷器。

    “此卷文笔华美,学识渊博,更难得的是紧扣‘固国本’之要义,所言‘吏治清则民心安,仓廪实则国基稳’,深得治国三昧。于当下而言,或许此等专注于内政修明之策,更能普惠天下百姓,使我朝根基更为牢固。且文风沉稳,可见其人性情端方,亦是良才。”

    这是袁慎的卷子。

    说到底,袁慎所在的袁家是河南道的地头蛇,也算是濒临江南本土的一块区域,他们此时推出袁慎,怕是有些其他的盘算。

    虽说其中是有官家的旨意,但钱牧之一系的人还是担心这里面有什么不妥,既然袁慎想不出头,那他们就帮他一把。

    帮他出头!(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0/922/8588466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