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祖龙赤蛇 > 第50章 蓟城县吏

第50章 蓟城县吏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一场惨烈的大战结束了。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牺牲,但最后留在阵地上的是秦军。昌平君身中数箭,倒在大旗旁;项燕在派上最后一支部队,仍然被秦军击溃后,再也没有挽回局势的手段,拔剑自刎。项燕的大子战死,小儿子项梁率领残部逃回寿春。项家被剥夺了在楚国的一切职位,发回吴城。项梁带着项燕全家乘船返回吴城,其中就有项燕的长孙项羽。

取得蕲城之战的胜利,歼灭了楚国最强大的军队,楚都寿春就在眼前,灭楚仿佛指日可待。但王翦没有急于南下进攻寿春,反而在蕲城驻扎下来,一面派出兵力支援砀郡的部队攻占彭城,一面休整自己的部队。蕲城之战秦军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代价也极为惨重,近五万人不同程度受伤。

在彭城被夺取后,王翦继续指派部队北上夺取原鲁国的疆域,自己则率部南下,前进到淮水之滨,并稳定地巩固了对颍水两岸的控制。下一步,他要头疼的问题是如何渡过淮水,打破淮南楚军的抵抗。从淮南到江南,不仅有两道大河阻隔,风土民情也与淮北迥异,而且地域广大,几十万人扔进去,不见得能冒个泡。

等夺取了鲁地,明年再说吧!王翦无奈地想着,给陈城的秦王发去了自己的报告,说明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秦王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批准了王翦的计划,在巡视了魏国之后,返回咸阳。

秦军稳步向北推进,邳、沛、薛、邹、鲁等一系列城池被一一占领。不用说,在这一过程,有血战,有投降,有无数的计谋,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秦军强大的战斗力,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秦军都既勇猛又有耐心,该强攻强攻,该围困围困,虽然战斗过程充满了起伏跌宕,但从战略上说,几乎就是一路平推。到秋收时节,准北以北直至齐地已经全都略定,秦楚两军隔着淮水对峙。但谁都知道,楚国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了,只是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

秦王发布教令,在新占领的楚地设陈郡(陈城周围)、四川郡(彭城周围)、薛郡(故鲁地),其中四川郡因境内有沂、沭、汴、濉四条河流而得名,且郡治并不在彭城,而是和砀郡一样,设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城沛县。

沛县位于沛泽之畔,沛泽传说中就是许由逃官后隐居的地方。沛县地处四川、薛郡两郡之间,大约是为了防止旧势力对秦官的围猎。

沛县在编列户口时,发现丰邑中阳里的刘氏家族中,三个儿子分别名伯、仲、叔,唯独少了刘季。派人前往查询,里长报告说,刘季冠后即往外地,或闻在彭城,或云已亡,唯不知其实。

当时沛县正在推行阡陌令,重新丈量土地,按爵们授田。官吏询问刘季的动向,是要决定刘家是按四个儿子分田,还是三个儿子分田。刘太公觉得,自己家里人多,多得一分地总是好的,就称刘季一定会回来的,刘季的那份田,刘家愿意代为耕种。县里同意了刘太公的请求,并让里长留意,刘季一回来,立即向县里报告。

刘季到了蓟城后,晚了几天,荆轲已经出发了。太子丹很不耐烦地打算将刘季以及其他由田光约来的人都交给田光的家人处理,后来有人提出,这些人都参与的机密,如果不管不顾,恐怕事泄,太子丹这才将他们请到荆轲的馆中安置,但却没有了一切礼遇,甚至还派人监视,不许他们外出,几如囚徒。

很快太子丹就得到了荆轲刺杀失败的消息,而他一再想避免的与秦军决战,不可避免地来临了。在燕王的要求下,太子丹率领自己的家臣、护卫南下燕下都,与秦军决战,对刘季他们的监管放松了,但供应也中断了。这些江湖人士只能云投奔田光,可田光偏偏在荆轲出发的那天自杀了。田光的儿孙们并不认识这些江湖豪客,但看在江湖的情分上,请他们吃了一顿饭,睡了一宿,就给以钱粮,让他们各自回家。

这些江湖豪士,谁不是勇武之辈,在当地都是小有名望的,遭遇这样的待遇,自然心中愤愤不平,田家给的钱粮也不够他们回家的。他们于是拉着刘季在蓟城中纵横捭阖,结识了不少破落子弟和市井英雄,竟然也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而就在这时,蓟城关闭,随即,秦军兵临城下,燕王和太子丹带着全部贵戚宗亲逃出蓟城,而王翦则令李信在后面穷追不已。这时,秦国也有自己的困境,他要追踪燕王,虽然派的是李信率领的数千人,但其后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部队作为后援,否则,燕王全力反击过来,李信也吃不消。此外,王翦攻占蓟城,采用的是突击策略,这也就意味着在王翦的身后,还有大量燕国城池没有清理干净。还有,燕国势力除了蓟城之外,还有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上谷有代王嘉,渔阳近在咫尺,都必须加以防备,这样几下分散,王翦的兵力也不敷分配,蓟城的治安状况其实是很差的,秦人只能将维持蓟城治安的工作交给当地的豪族来办,这就给了所谓江湖豪杰施展的机会。

王翦在蓟城留下了五千秦军,总数看上去不少,但多数要承担城池的防御任务,不时会有部队调出城去进行清剿,甚至作战,他们基本没有可能维护治安。在王翦的授意下,蓟城编制了一支千人的“郡卒”和五百人的“县卒”,虽然当时还没有明确地在当地设郡和县。这些郡卒和县卒由官府供应粮食,来源基本上就是无业游民,刘季也成为了这支部队中的一员,负责北城的治安巡查,由一名秦大夫率领,共二百人。他们分成四班,每班五十人,在北城的指定区域巡逻。除了完成临时交付的任务外,日常工作是纠察违犯秦律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打架斗殴、大声喧哗、不明码标价、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在城墙上放哨、看守城门的工作轮不到刘季他们,这是由秦军垄断的工作。

刘季他们也不带兵器,只随身带一根一人来长的木棍,见到有人犯规,一般是锁拿到官府,只有在人犯抵抗时,才给他们一顿乱棍教训教训。

王翦在蓟城临时设立了官府,由通晓秦律的官员临时充任守、令、尉、丞,对抓来的人犯,根据轻重,判以不同的刑罚,一般是处以不同刑期的劳役。刑徒们不留在城中,而是集中起来,建筑道路,建造亭驿。各亭的亭长由秦卒充任,手下的捕盗则从当地人中招募。捕盗有薪水,虽然微薄,每天通常只有一斗粟,但也是不少无业游民心目中的出息之一。

春天来临时,燕地已经完成了土地的丈量和重新分配,并准备好农具和耕牛,可以租借给农户。到春暖花开的时节,蓟城周边的春耕已经迅速地开展起来。燕地的春天比南边各地要晚一些,但春耕的繁忙程度一点也不少。

忙过春耕,进入到农闲季节。城外的邑民们在啬夫、长老、亭长的督导下,开始进行军事训练。

随着燕地逐渐平定,秦军也开始进驻各城邑。蓟城内的五千士卒基本就在军营中屯驻,不再外出。但刘季他们这些郡卒和县卒并没有被辞退,依旧在城内巡查,只不过巡查的区域时常更换,总不让他们与当地的势力勾结。但这并没有什么用,因为这些郡卒和县卒早就与城内豪族多有往来,哪些人不可以得罪,他们可是门清。二百人分成四班,每班两个时辰,依次轮换。不当值时,刘季有时间在城内城外闲逛。当他看到城外的邑民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时,惊得快掉了下巴:这在楚国,是常备的精锐部队才训练的内容。就连刘季自己也没有进行过这么严格的队列训练。他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何秦军能够战无不胜。

进入初夏,太子丹的首级被传到蓟城,这标志着伐燕的军事行动最终结束。随即,秦军各部开始整队,准备撤离。

在燕地正式设郡县后,秦国的各级官员陆续到位,其中大部分由伐燕部队中的官员担任。随着秦军士卒的撤离,刘季他们也开始承担正规部队的工作:在城墙上放哨和看守城门。

盛夏,新的郡守到蓟城赴任,刘季听说他是伐燕军将军王翦的儿子。

王贲到任后,调整了郡卒的人员,淘汰了一批,又补充了一些新的人员,主要是其他城池的邑民。

刘季没有再担任郡卒,他因为识字,被安排到县里学习秦律,毕业后,有资格出任县吏。兜兜转转,刘季又重新回到县吏的职位上。相当初,刘季从庠序毕业后,就通过考试,成为沛县的县吏。但刘季不屑担任县吏,一心想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但闯荡了一生,刘季又回到县吏的职位上。

也许我命中注定只能是一名县吏吧!刘季这样想。


  (https://www.24kkxs.cc/book/0/78/5046769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