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攻城
部队原地休息,等待下一步指令。他看见公大夫以上的官员都离开部队前往战区。
别看刘季跟了李园十多年,他其实还从来没有上过阵,打过仗,对于打仗的一切都是外行,对秦军的作战指挥更加不熟悉。但就算如此,他还是明白,这些人到前线去,是为了讨论作战事宜。就是这样简单的理解,都让刘季敬佩不已。在楚国,阶级的区分十分严格,作为上级,打仗时绝对不会走在下级的前面,理由是上级指挥官是全军的首脑,他存在,就意味着全军存在,他死亡,就意味着全军崩溃。像今天这样,士卒原地休息,最高指挥官集体上前线,在楚国是不可想像的,至少刘季以前没见过,也没有这么概念。这是秦军教给他的第一课:打仗时,最高指挥官要上一线。
太阳落山时,那些军官们回来了。他们指挥部队进行指定的营地。这里并不是前线,他们要休息一天,适应前线的氛围,明天再换防。各营的官大夫们被叫到大帐中接受命令。
事实证明,这一夜的适应绝对必要。本来很多人都不适应前线污浊的空气,甚至有些人都感觉呼吸不畅;但在邑里吃过饭,坐着眯了一觉后,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空气,能够自由呼吸了。
夏日的天边刚刚放亮,聚军鼓就响了起来。刘季他们站起来,活动活动身体,到营地外的空地上列阵。点过名,他们回到营地,五十人一个灶,升火做饭。鼎、碗、箸、勺、粟米和盐梅都由辎车送过来,他们只要取用即可。水就在附近的水沟中汲取。
吃过饭,部队再次列阵,在诸大夫的率领下向前线开进。到达一线,刘季才明白,为什么大夫只带五十人来,因为在这里,他们也只与营垒中的一半人换防,另外一半人正在营垒外执行着警戒任务。刘季发现,他们换下去的那一半人,几乎人人带伤,甚至还有十来具尸体。这是他们近几天作战的损失。
留守的官大夫介绍了情况,带着新来的官大夫以及全体爵士到营外巡视自己的防区。
刘季看到自己所在营的战区是一段长约百步的城墙。城墙下的土地上密密麻麻插着从城上射下来的箭矢,还有无数的石块。城墙大约有两丈高,刘季觉得,如果没有阻碍,自己只需要片刻时间,就能攀上城墙。
观察完城墙,他们替回了在营外警戒的士卒,由新来的士卒担任警戒。
大约到了午时,公大夫出现在营地中,这时全军擂响战鼓,那群“老兵”先出营列阵。大夫提醒道:“且观其行,少时将往矣!”
三通鼓罢,前营发动了进攻,在鼓声的催促下,他们快速来到箭矢所在的区域,并立即转为跑步。城上箭如雨下,士卒们散开阵型,大量的箭矢都射空了,只有极少数能射中冲锋的士卒;但倒下的士卒没有人看他们一眼,他们只用了片刻就冲到城下,将戟衔在口里,并开始向城上攀爬。
大量的石块投掷下来,这些士卒依然不管不顾地往上爬,但他们爬到一半时,几乎只剩下一半人。阵中响起了锣声,他们跳下城,搀扶起伤员往回跑。中石中矢的人都没有伤及要害,顺利地跑了回来。
中石中箭的伤员回到营地里,由医师拔出箭矢,加以包扎。新来的官大夫对士卒们叫到:“见之乎?即起!”
鼓声再次响起,刘季带着五十人,跟在大夫身后往城下走。到了箭矢区,大夫大呼道:“散!”刘季也跟着大呼:“散!”士卒们迅速分散开来。大夫高呼一声:“杀!”带头冲进了箭矢区。刘季也叫喊着:“杀!”冲了进去。后面的士卒也都大声呐喊着,冲向城墙。
当如雨的箭矢射下时,刘季已经冲过了箭矢的射击区,又猛跑几步,到了城墙下。他想学着前面士卒的样子,将戟衔在口中时,却发现戟柄太粗,无从下口,只能用口衔住戈内,空出两手往上爬。但用口衔住内很不得劲,爬得并不快。刘季正在着急时,耳边却听见了钟声,他赶紧跳下城,四下看了看,没有发现附近有受伤的同伴,就带着他们拼命往回跑。在他们往回跑时,城上已经不再射箭。
刘季手下的五十人竟然没有一人受伤,这令大家十分欣喜,感觉如有天助。但其他各部都有人受伤。由于他们的新兵,只是为了熟悉战场氛围,只让他们到了城边就鸣金收兵,受伤的人并不多。
今天只进行了一次冲锋,就回营了。刘季对今天在城下的感觉很不好,戟无处安放,让他很不安。回营后,他拿着戟反复观察,终于从衣襟上扯下一条布条,裹在柄上,用嘴衔着,来回拖了几下,觉得比衔住内感觉好多了。不过戟柄一头粗一头细,手握的部分最粗,越往上越细。如果把戟头冲下,布条倒是牢固了,但戟头成了大麻烦,不知道会挂到什么东西上。
他向其他人提出这个问题,有个人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从柄上切出一个切口,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刘季高兴得抱着那名士卒又蹦又跳。他让自己手下的士卒按这个方案重新改造了手中的长戟。他还和其他人仔细研究了爬城墙的技术。在他手下的刑徒中,很有些飞檐走壁的盗贼,他们传授了自己的爬墙技巧,刘季学得很快。他让这些人跟在自己身边,哪天真的攻城了,这些人就是攻击的矛头。
第二天,他们又演习了一次攻城的战术,刘季的手下还是无人伤亡,可能与他们反应灵活,奔跑快速有关。刘季感觉,这几次模拟攻击应该是有意安排的,那就是以最小的伤亡,尽可能地消耗对方的箭石。
不过,这种模拟进攻没有进行两天,这一天轮到刘季他们进攻时,鼓声就一直不停,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停下来。刘季喊了一声:“上城!”那几名射手矫健的士卒跟在刘季的身后,其他人则分散开来,沿着城墙向城头攀爬。他们将长戟用布条系着,衔在口里,手脚并用,迅速上城。偶尔有石头击中刘季,但刘季咬着牙忍着疼往上爬。这一组大约有五人,攀爬得特别快,很快就吸引了公大夫的注意,他立即命令发动了首次进攻的那一半人准备第二次进攻,同时将旁边大夫的士卒也调动过来。
当刘季快要爬上城头时,几支长戟从城上往下刺下来。不过他们过于紧张,击刺的时机有些早了,这些长戟在刘季的头上晃荡,并没有刺中他。刘季见状,几乎是下意识地转了方向,绕到一旁,继续往上爬。那些人不敢跟着转向,因为下面的人也跟上来了。刘季迅速抓住了这个空当,一个翻身跃入城中。几支戟同时向他刺过来,但刘季这时已经入城,摔倒在地上,长戟刺了个空。刘季抓住长戟柄,就地一扫,一只脚被他扫中,其他人跳着躲开。就这一瞬间的躲闪,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刘季已经就着一扫的力量,变换成伏势,长戟自下而上猛挑,将最近的一人挑倒;随即就势往下一压,又击倒了一人。刘季迅速跳到被击倒敌军的位置,几支长戟再次击空。刘季向前迈步,长戟再次猛扫,打出一个空当,继续一挑一打,击倒了一名敌军。
一名秦军冲上了城头,跳下来与刘季背靠背迎战。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跳下城墙,控制了一小片城墙。周围的人手执长戟,却不敢冲过来。
片刻的恐惧和动摇,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那五十名士卒都在那段时间内爬上了城头。一直顶在最前面的刘季被长戟劈刺中了几次,但对方武艺不精,劲力不足,只是在刘季身上划了个口子,并未造成致命伤。
五十人上了城,带来的震撼是惊人的。这片城墙上的守军尖叫一声,扔下兵器就跑。刘季在城墙上高高举起长戟,第二梯队已经冲到城下,开始爬城。
指挥攻城的五大夫一直擂鼓,催动士兵冲锋,其他地方的守军士兵也无法调动过来。公大夫将第三梯队也投入了战斗。
跟着第二梯队上城还有弩兵,并上来了一名大夫。有了弩兵,有了大夫的指挥,整面城墙上的敌军都被清理掉。弩兵很快就用箭矢清理掉城门周围的守军。大夫下令摇起千斤闸,士卒们下去打开了城门,后续部队冲入城中。
公大夫上了城,让首先上城的刘季手下跟随着自己进到城内。城内还有零星的抵抗,但守军已经溃不成军。公大夫率部沿着中线冲到了官府,砸开府门,冲入府中。不同的部队按照入府的顺序,依次冲入各个房间。刘季他们在最后,他们冲进了后宅。那些娇滴滴的女眷们在屋里发出了尖叫。刘季咽了咽口水:这些女人轮不到自己染指。
(https://www.24kkxs.cc/book/0/78/504635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