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3章李世民吃完泡面,吃狗不理包子
“这切麦郎面坊的掌柜,唤作张小田,是个颇有意思的人物。
“据说他本是倭人,并无姓氏,这张姓,还是他自己加的。此人自从做起了方便面的生意,便展现出非凡的手段。他先是独辟蹊径,与燕王府的大唐鲜生联手,购入大批海味干货用于调配佐料,使得方便面的滋味远胜别家。”
“紧接着,这张小田魄力十足,倾尽家财在作坊城置办了一处大作坊,又以此为抵押,从大唐皇家钱庄贷来一笔巨款。”
“出人意料的是,他竟将这笔巨款悉数掷于《大唐日报》、《长安晚报》和《曲江日报》等几家报社,为他的面坊造势。不过数日功夫,整个长安城的读报之人,无人不知“切麦郎方便面”的名号。”
“不止于此,他还与燕王府的煤藕铺子达成协议,准许对方先取货售卖,事后再行结账,极大地便利了城中百姓的购买。除此以外,这张小田更是在东西两市开设了专营的铺面,就如我们眼前这家。”
“在铺子里,不仅能成箱购面,店家还备有滚水,可供食客即时冲泡。”
“若是客人愿意,店家还能当场添些新鲜配菜,二次调味,让一碗寻常的方便面变得活色生香。靠着这些法子,一个倭人开的作坊,竟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在长安城扎下了根。”
“这个张小田,倒也算个人物。”
张阿难的一番话,李世民在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其一,此人必与燕王府干系匪浅,否则一个异邦人想在长安赤手空拳闯出这番天地,绝无可能。”
“其二,此人行事果决,眼光独到,懂得借势。无论是与海产屋、报社还是煤藕铺子的往来,都是在有意加深自己与燕王府的牵连,以此作为自己的靠山。”
“其三,这等改良求新之举,正合了李想先前所言的“创新”之道。”
“如今的大唐,确实给了这些有想法的人施展拳脚的余地。方便面本是为图省事、速食果腹之物,可一旦温饱不成问题,滋味的好坏便成了关键。”
“这切麦郎方便面在调味上精益求精,与其他面坊的差距一下就显现出来,也难怪能将翼国公府那康师傅方便面的名气都压了下去。”
“正是。属下见这切麦郎方便面声势日盛,其东家又曾是倭人身份,这才特意派人去查了个底细。”
“来,都坐下尝尝,看这面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美味。”
主仆二人对谈间,店里的伙计已手脚麻利地将两碗加工好的海鲜方便面送了上来。
铺中万事俱备,只需开水一冲,添上配料即可,这上菜的速度,比寻常饭馆快了不知多少。
张阿难奔波了半日,早已腹中饥饿,加上今日自己扮演的是富商管家的角色,便不再拘泥,稍作迟疑后就在李世民旁边的桌子坐下,捧起大碗,大口吃了起来。
人一旦腹中空空,再寻常的食物也成了佳肴。
这碗方便面,恰好印证了此理,即便是在大唐也不例外。
西市长街之上人潮涌动,摩肩接踵,那家名为切麦郎方便面的铺子前更是食客盈门。
李世民一行人用饭极快,从落座到离去,不过一盏茶的功夫。
一碗泡面下肚,虽未完全填饱,但他对接下来要逛的地方兴致盎然,倒也不急于一时果腹。
“郎君,这家店的主人是位波斯商人。”
“郎君,那家铺子贩售的是天竺货物。”
“郎君,此处乃燕王殿下的产业。”
……
一行人穿行于琳琅满目的商铺之间,张阿难紧随其后,不时为李世民低声解说着各家店铺的来历。
因有宫禁时限,他们无法逐一细看,只能浮光掠影地领略一番西市的繁华与异域风情。
“狗不理包子铺?”李世民忽然停下脚步,目光被一处热闹非凡的所在吸引,“这包子,又是何物?”
只见那店铺门前摆放着几个簇新的贺业花篮,显然是新张不久。
“这个……郎君,此店似乎是经营吃食的,属下这就去探问一番?”
张阿难在记忆中搜寻片刻,却无半点关于此店的印象。
“不必了。”李世民摆了摆手,“你看它店面不小,里头食客满座,这等盛况可不多见。我们亲自过去瞧瞧。”
说罢,他已率先朝着那狗不理包子铺走去。
刚一进门,便有伙计伶俐地迎上前来:“几位客官,是堂食还是打包?”
“堂食与打包,有何分别?”李世民问道,这家店无论是装潢还是伙计的言谈,都让他感觉耳目一新。
“回客官,堂食便是在店里用,打包就是带走吃。小店昨日开张,头三天酬宾,凡是打包的客人,无论买什么,我们都额外送一根油条或一个猪肉白菜馅的包子。”
伙计对这套说辞早已烂熟于心,对答如流。
“可还有座?我们堂食。”
李世民还想多探究一番这家店的门道,自然不会为了一根油条或一个包子就匆匆离开。
一旁许久未言的李君羡此时却忍不住问道:“小哥,你们如此赠送,难道不怕有人只买最便宜的东西,专为获赠而来?那样你们岂不是亏大了?”
“这位客官多虑了,只要客人们能尽兴,我们狗不理包子铺亏些本钱也无妨。”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旁传来,“再者,既是开业酬宾,便是诚心诚意,无论何种情况,我们都一体欢迎。”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面容俊秀的“郎君”正含笑走来。
顾芳芳放心不下这家长安城最大的分店,巡视完别处后又赶了回来。
李君羡目光锐利,上下打量了她一番,随即拱手道:“这位……郎君,想必便是此店的东家吧?”
他言语间的片刻迟疑,已显出端倪。
顾芳芳虽一身男儿装束,但在李君羡这等人眼中,还是瞬间便被识破了女儿身,只是他心知肚明,并未说破。
“几位客官里边请!要说咱们狗不理包子铺的招牌,非这油条和豆腐脑莫属,出了咱家这门,您可就尝不到这独一份的滋味了。”
“市面上若有别家也卖这个,那定是学了咱们的皮毛。”
顾芳芳言语间满是自豪,将几人引了进去。
(https://www.24kkxs.cc/book/592/592972/1110948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