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兵团作战?我开了地图挂! > 第64章 突围

第64章 突围


七月二十三日凌晨,月光稀疏,云层低沉。

第八机械化军的残部在夜色掩护下开始分散突围。

军长里亚贝舍夫将残余部队编为多个混合战斗群,每个战斗群中包括装甲、步兵、炮兵等单位,分成多个路线朝着东部及东南部的多个方向突围。

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士兵们的意志能够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

然而,这场行动注定是一场惨烈而悲壮的旅程。

克军一开始就掌握了制空权,并且罗军缺乏有效的防空武器,根本无法对空中形成有效威慑,这使得对方的侦察机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

即使是在深夜,敌军侦察机仍然不时掠过天空,引擎的鸣声如同死神的低语,每一次响起都让士兵们心惊胆战。

这致命的制空优势,让里亚贝舍夫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编组人数少了,很难突破敌人的阻击阵地;人数多了又很难不被敌人的侦察机发现,更不要说还有坦克的隆隆引擎声。

几乎每一处可能通过的道路隘口、丘陵高地险地等等,克军都已提前设置了阻击阵地,他们依托工事和火力点以逸待劳,严阵以待。

这使得罗军每前进一公里,都不得不付出鲜血的代价。

林锐带领的118团,在这次行动自然跟随着利亚申科的坦克十二师。

他们的阵型呈一个扇形展开,坦克集群作为冲击的矛头位于中央,林锐等步兵部队则分散在装甲部队的侧翼及后翼一带活动。

这种阵型,一方面可以在坦克集群冲击时提供伴随步兵的掩护,清除反坦克火力点;另外一方面又可以迅速后排插上,保护坦克不受到来自侧后方的袭扰。

装甲部队的另一侧,是卡尔波维奇的第八摩托化步兵团,两个步兵团如同车轮,拱卫着中间的装甲力量。

行动开始前短暂的间歇,林锐与卡尔波维奇曾有过一次意外的照面。

那时,林锐正靠在一辆老旧半履带车的车门上,牧师佩特洛娃正用蘸了消毒药水的棉签,为他额角的伤口涂抹药膏。

她的动作很轻柔,可消毒药水碰到伤口时,还是让林锐忍不住痛的闭上了眼睛。

正好在此时,卡尔波维奇从旁边走过。

佩特洛娃先注意到了来人,她用手指轻轻点了点林锐的额头。

林锐睁开眼,这才看到了站在几步外的卡尔波维奇。

卡尔波维奇的气质几乎与几天前判若两人,他脸上混着泥污和尚未擦净的血痂,一点也看不到刚开战时的桀骜,眼睛里布满血丝,嵌在眼窝里,透着一种麻木的疲惫和焦头烂额。

林锐心里清楚,过去几天惨烈的的战斗,已经把这位自命不凡的老兄心气磨没了。

卡尔波维奇看到林锐时,明显愣了一下,脚步顿在原地,似乎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他。

他站在那里足有几秒钟,嘴唇下意识地嚅动了一下,似乎想扯出个习惯性的笑容,可是脸上的肌肉由于长期的面无表情有些僵,最终只是形成一个生硬的弧度。

没有言语。

激烈的战况、迥异的处境、巨大的身心消耗让他早就没了任何想法,两人只是隔着几步的距离,相互点了点头。

随即,卡尔波维奇便自顾自地低着头离开。

................

“七营,你们的速度慢了!跟上节奏!别掉队!”

“二营,你们的方向有点偏了,往里收二百米。”

林锐的命令通过电话和传令兵不断下发到下属的部队,调控着自己队伍行军的整体节奏。

他坐在一辆指挥车里,双眼微微眯起。“全局感知视野”  的能力在此时已经完全展开,方圆六公里内的战场情况如同地图般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视野里。

这种流畅的节奏,在突破敌人阻击阵地时展现出了惊人的优势。

T-34、KV-1等主战坦克以分散队形快速推进,利用直射火力摧毁坚固工事、压制火力点。

跟在其后的步兵则迅速跟进,清除残敌和地雷、巩固阵地、保护坦克侧翼。

坦克冲锋,步兵跟进,再冲锋,再跟进……

这样套公式一样的进攻套路,就好比游戏里的“不解释连招”,一环扣一环,连绵不绝,打的对手还不了手,全程处于被动压制的状态。

看得后方指挥的利亚申科心花怒放,忍不住直呼老铁六六六。

他从指挥车的观察窗探出半个身子,望远镜始终没有离开过118团所在的方向。

通过高倍镜片,他清楚地看到118团的步兵与装甲单位之间的配合。

坦克刚刚撕开敌军防线的一个口子,步兵就已经迅速跟上巩固阵地;当敌军试图组织侧翼反击时,总有预备队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最关键的位置,各兵种之间的转换行云流水,攻防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

这样水银泻地一般的进攻节奏,让利亚申科有些匪夷所思,直呼变态。

要知道,林锐并不是战斗的总指挥,他只负责步兵部队的指挥,就是说他不仅仅只肩负自己的职责,有时候还要给装甲部队的冒进或进攻迟滞时擦屁股,

相当于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这根本不是简单的  “配合”,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  “兜底”,远比  “双向奔赴”  的协作更考验指挥能力。

这就是林锐的“上帝视角”的恐怖之处了,它不仅能掌握敌人的动向,更能洞悉己方的行动细节,他能在敌军刚刚开始调动时就预判其意图,能在己方部队出现疲态前补充援兵,能在弹药耗尽前就安排补给...

这种周密、精细化的指挥风格,与罗军传统的  “强攻硬怼”  截然不同,毛子的指挥官习惯依靠兵力优势猛冲猛打,讲究  “以力破巧”。

可林锐却像一个钟表匠,将每一个环节都打磨得严丝合缝,在糙哥辈出的罗军指挥官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与林锐的118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侧的卡尔波维奇指挥的第八摩托化步兵团。

尽管第八团的战士们同样英勇无畏,但是与坦克兵的配合明显就差了好几个档次了,部队攻防转换明显不畅。

经常看到坦克已经突破纵深,步兵却还落在后面,炮兵火力与步兵推进节奏脱节等等,有时甚至发生误伤事件。

有时候一个失误,往往要经过惨烈的拉锯才能把劣势弥补回来,事倍而功半。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320/4207902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