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研究完成!算了一多小时的分子式
……
“张氏现象和高温超导?”
“铝基高温超导?”
彭金泉想着邹建勇的实验方向都有些哭笑不得。
他摇着头出了办公室。
在楼道里,碰到了另一个研究员张旭,张旭打招呼似的说了句,“去小邹那里了?他那个合作研究怎么样?”
张旭只是打个招呼,却注意到彭金泉的表情有些怪异,顿时好奇问道,“有什么问题?”
“唉~~~”
彭金泉长叹了口气,“我都有点后悔让小邹和他们合作了。”
“怎么说?”张旭顿时更好奇了。
彭金泉朝着身后看了眼,拉着张旭到了楼梯角落里,小声道,“我刚才去看了,张明浩那边让小邹做铝基材料的超导测定,你说怪不怪?”
“镍基还能理解,铝基是真理解不了……”
“还有什么镧镍氧327表层电子研究,都有公开数据的,只是测定数据需求有些不一样,反正那些实验我是看不懂。”
彭金泉嘴里说着看不懂,实际上,就是完全不看好。
在高温超导理论机制的领域上,他也是一个顶级的专家,有不少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在CNS上发表过论文。
一个顶级专家说看不懂实验,当然就是不看好了。
张旭同样做这个方向的研究,他喃喃的点评一句,“铝基高温超导?”
“这个……我也不懂。”
他说着都笑了出来。
彭金泉和张旭就只是八卦一下,也没有什么坏的心思。
邹建勇也是他们看着成长起来的,原来就在彭金泉团队工作,当然会希望他出去单独带队做项目能有发展。
他们都在一起工作。
即便不是同一个项目团队,互相做什么研究的也清清楚楚。
现在的事情听起来确实很奇特。
彭金泉认为铝基高温超导材料是个冷笑话并不为过。
高温超导领域,以高温超导材料来划分,主要有三个方向,一个是铁基超导材料,一个是铜基超导材料。
最后是镍基,也是一个新的方向。
铜氧化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高,铁基超导材料的成本低、加工性强。
镍基超导材料是高温超导领域的新成员,被认为未来可应用于磁悬浮和能量传输领域。
铝基超导材料之所以行不通,一方面是因为铝元素本身的超导临界温度极低,只有1.2k。
铝制材料,尤其是氧化铝制的材料,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高温超导的需求并不相容。
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种高温超导材料中含有铝元素。
这也是铝基高温超导材料完全不被看好的重要原因。
彭金泉和张旭八卦了几句,就回了办公室忙了起来。
张旭想着刚才的消息,觉得非常有意思,见到个熟人也忍不住八卦一下。
人传人,速度并不快。
但现代信息科技太发达了,有人在高温超导、凝聚态物理等专业领域群组里八卦一下,‘冷笑话’一下子就传开了。
最开始传的消息是,“张明浩让邹建勇做铝基材料的超导测定,他可能是在研究铝基超导材料。”
后来消息就变成了,“张明浩和邹建勇合作一起研究铝基超导材料。”
再后来又有新的元素添加进去,“张明浩研究ZXZ现象和高温超导机制的关联,并认为铝基高温超导是可实现的,他正在研发铝基高温超导材料。”
最后一种说法太详细了。
结合科技部张氏现象会议的传言,听起来就感觉和真的一样。
凝聚态物理的圈子,很多人都会当八卦一样讨论几句,“听说了吗?张明浩正在研发铝基高温超的材料。”
“我也听说了,好像是从张氏现象的实验上有的发现,他一直认为张氏现象和高温超导有关联。”
“反正我是不能理解这种看法,两个完全不同的现象……”
……
科学院超导重点实验室,三楼办公室。
苏志国教授刚从实验室回来。
助理小周端了杯茶过来,他悠闲的坐在椅子上边喝茶边看起了手机。
有个高温超导的群组不断有新消息,他好奇的点开看了看。
往上划了几十条消息,逐条的看了一下,注意到‘研究铝基高温超导’几个字,顿时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噗……哈哈哈~~~”
苏志国绷不住笑了出来。
小周好奇的问了句,“苏主任,有什么好笑的事情?”
苏志国顿时笑道,“我刚才看群里有人说张明浩在研究铝基高温超导材料。”
“我记得科技部会议的时候,听说他认为张氏现象和高温超导存在关联。”
“本来没当回事,现在看来是来真的了?”
他说着摇了摇头,“不过这些人说的也不一定是真的,都是‘听说’,也不知道是谁传出来的。”
……
东港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
杨学文正和几个研究员一起吃午餐,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他和张明浩之间的事情影响也稍微小了一些。
这让他的处境变好了一点。
东港大学还有各种风言风语,很多教职工也看他不顺眼,但在凝聚态物理中心影响已经不大了。
这里毕竟是安院士说了算的,他作为主任研究员也很有影响力。
最近一段时间,杨学文为人也非常低调。
在和其他人一起时候,过去他都会是最核心的人物。
现在则是坐在边缘位置,他也不说话,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最多其他人说的时候附和一下。
有个研究员从外面进来,找位置坐下就笑说了起来,“我刚听了个消息,非常有意思,是张明浩的研究。”
话音一落,桌上的人都看见了杨学文。
说话的研究员也才注意到杨学文,顿时停下话头不再继续。
杨学文尴尬的一笑,挥挥手说道,“你们说你们的,我没关系。”
“张明浩的事情,我都没关系。”
他说着就闷头吃起东西,好似根本全然不在意。
实际上,却用力支起了耳朵。
说话的研究员看了下杨学文,憋了一下还是忍不住继续道,“我有一个群组,里面有人说张明浩正在研究铝基高温超导材料。”
“好像是说,他研究张氏现象和高温超导机制的关联,认为存在铝基高温超导材料……”
“张氏现象和高温超导、铝基高温超导材料……”
“很难理解。”
有人说道,“天才啊,总是有一些出奇的想法,也正常。”
“张明浩确实很天才,我听人说他在超材料大会上,花了二十分钟就求解了方永生院士团队做的奇异方程组。”
“这个数学水平太高了。”
“不过凝聚态领域上,也很难说,他毕竟还是新人,做研究想的差了一些也是正常的。”
杨学文一句话没说,心里却忍不住暗暗欣喜。
果然!
和他想的一样,到了凝聚态物理领域上,不管是张氏现象还是超导机制、高温超导……
张明浩?
再天才,又算的了什么!
……
一条小道消息,一个所谓‘超导领域的冷笑话’,传遍了凝聚态物理的圈子。
这对于邹建勇来说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他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研究员,名字却已经被传遍了学术圈,一些大人物都记住了。
坏消息是,研究中心好几个教授都频频的来‘参观实验’。
他们当然不会说是看热闹,都是带着关心、关照的态度来的。
这又是个好消息。
邹建勇还担心有些实验没做过,会在设计测定上存在什么问题。
有几个顶尖教授进行指导,一下子都豁然开朗了。
另一边,应用电磁学实验室的实验工作也如火如荼进行着。
每一个研究员都是干劲十足,让实验室上下呈现一副忙碌的景象。
实验室的气氛,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之前实验室的气氛有些散漫,好多人都无事可做,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实验,怎么去进行研究。
现在方向明确、分工明确。
有做实验设计的、有忙碌于实验室的、有专业做各项检测的,当然也少不了整理分析数据的。
博士生们,相对就清闲多了。
张明浩所在的博士生工作间,廖振宇、许超都是读博第四年了,他们唯一的工作就是准备博士论文。
论文已经准备了几个月,到现在也差不多了。
陈兰君偶尔会做一些工作,都是陈帅分配下来的。
其他博士生工作间情况也差不多。
张氏现象后续研究项目,和博士生的关系并不大,牵扯到非常精细的实验,也轮不到博士生来做。
当然,也有博士生很忙。
比如,马岩。
薛坤的手下只有他一个会跟着做实验的博士生。
现在马岩进了实验室,当然会被重点培养,他就一直跟着薛坤打下手。
薛坤是什么人?
那是把实验室当成家,会在实验中享受快乐的人,再加上老婆孩子都不在身边,有时候干脆就住在实验室。
马岩被‘重点培养’,有多难熬就可想而知了。
近几天,他每天都忙到九点后。
张明浩去实验室转了一圈,对马岩满心的同情。
他看看时间,干脆帮着点了大饭店的外卖。
四菜一汤,有鱼有肉!
他拿着一大包外卖,亲手送到了实验室里,招呼着,“薛老师,马岩,先一起吃点东西吧!”
薛坤正从实验室走出来,见到张明浩拎了外卖过来,顿时高兴道,“太好了!我还说出去吃饭耽误时间。”
“正好,随便吃一点。”
“一会儿继续干!今天还有两项实验测定没有完成,争取一口气做完!”
马岩看了看桌上的外卖盒子,再抬起头看见张明浩的眼神中充满了哀怨。
本来都想出去吃饭,休息一下了,结果……
“浩哥——”
马岩哀怨的喊了一声。
张明浩满脸微笑的朝马岩竖起大拇指,“加油!”
“跟着薛老师,能学到很多东西!”
“再忙上一阵子,这一阶段的实验结束,到时候,给你发奖金!”
马岩只能哀怨的点头,他发现奖金对自己的吸引力已经变小了。
这样下去,拿再多奖金也没有时间出去潇洒。
……
两个星期过去了。
电磁实验室和邹建勇团队,都在忙碌于实验工作。
两边的实验都是有易有难。
邹建勇团队测定镧镍氧327材料的实验不好做,制备镧镍氧327材料都是个问题,表层电子运动的测定也只得到了一些简单数据。
电子实验室的实验难点,在于制备金属陶瓷单晶薄层材料,另外,测定镍电子运动的实验难度比较大。
虽然实验上都有困难,但还是有一大堆的数据传送过来。
张明浩也脱离了悠闲状态,每天开始不断分析研究数据,并以数据来填充‘铝原子和铝氧共价键促进镍元素之间产生金属网格’的理论机制。
杜伟、赵林薇以及刘磊也同样坐着数据和理论的工作。
等邹建勇发来了大量数据,理论机制的研究又增添了结合高温超导的实验数据,也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这个阶段,杜伟、赵林薇以及刘磊也没办法再进行理论工作了。
他们也只能帮着整理数据。
理论机制的核心研究都是张明浩自己在做。
这一天,张明浩一直待在理论研究办公室。
从早上到下午,他一边对着电脑研究数据,一边在稿纸上写写画画。
理论研究终于有了进展。
他发现电子运动的数据上,存在一种极为微妙又正确的模式。
“铝原子以及铝氧共价键,其电子运动会对镍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让距离一致的电子运动,产生一种微妙的变化……”
“张氏现象的需求明显更高,原理更加复杂,还需要更多的实验,但是高温超导……”
“如果只单纯这种影响,就可以让某些符合规律的电子形成库伦对吧?”
张明浩思考着顿时眼前一亮。
他打起了精神,开始在稿纸上写写画画,一直忙了有一个多小时。
赵琳微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她注意到张明浩一直在忙碌,忍不住好奇过去看了一眼。
张明浩把写完的稿纸都放在一边,重新拿出一张空白的稿纸。
然后,一笔笔在上面写了几个英文字符和数字。
“分子式?钡、铝、氧、硫……”
“这是什么?”
赵琳微好奇问道。
张明浩常常伸了个懒腰,转过头笑道,“一个计算结果。”
“一个分子式?”
“对。”
张明浩解释道,“我算了一个多小时,才得出这个结果。”
“如果计算没有错误,这个分子式所对应的材料,应该具有液氮环境的超导转变特性。”
赵林薇顿时惊呼一声,“高温超导?组长,你说真的?”
张明浩觉得话不能说太满,顿时换了个说法,“也不是百分百……”
“九成以上吧!”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57/1111101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