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论文发布!新的分子式,赶紧找啊!
首都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
邹建勇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着,他们正准备进行新一次的镧镍氧327表层特性测定。
类似的实验已经进行过几次,但实验依旧要继续进行,因为每一次的数据都存在一定差别,把数据都放在一起才能分析的更加准确。
有个叫张博的副研究员,是邹建勇团队中的一员,也是邹建勇的朋友。
张博对邹建勇很了解。
邹建勇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做实验的时候总是僵着一张脸,表现的非常严肃。
今天则有些不同。
张博明显注意到邹建勇的不对劲,因为邹建勇总是不断的笑,也不知道具体是在想什么。
“难道是……有了外遇?喜欢上哪个小姑娘?又恋爱了?”
也不怪张博这么想,邹建勇笑的太怪异了,有点像是‘恋爱中的女生’。
邹建勇也注意到了张博的眼神,但他实在是憋不住笑。
早上的时候,杜伟和他联系说起了研究进展。
他们已经确认研发一种铝基高温超导材料,并把研究论文投稿到了《自然》期刊,而且论文快速审稿通过,已经确定会在下一期发布。
另外,很重要的是,他得到消息比较晚,但论文的作者栏里有他的名字。
这就是天降之喜!
在和张明浩团队达成合作以后,他就一直做相关的实验,但完全不知道在做什么研究,似乎是和铝基材料有关……
但是,铝基超导?
邹建勇连想都不敢想。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对方要求完成实验而已。
现在忽然知道研究有了大的突破,还发现了一种铝基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是非常重大震撼国际的成果。
论文投稿了,还通过了《自然》期刊的审核,说明已经完全确定下来。
作者栏里还有他的名字,别说名字排在第几位,只是带上名字都心满意足了。
这不是贡献大不大的问题,而是他和他的团队在研究中的特殊性。
他们不是应用电磁学实验室的研究员,而是张明浩团队的项目合作方。
只要名字挂上了,就说明研究是有贡献的。
等《自然》期刊的论文发布后,研究中心必定会发布一条公告,类似于“我所邹建勇教授和江州大学张明浩团队合作研发出了‘铝基高温超导’材料”。
邹建勇想想都非常兴奋,只感觉工作动力十足,对待实验也都更加认真了。
当然,嘴上的笑还是绷不住。
“你到底是怎么了?”张博实在忍不住问出了口,“组长,你可不能犯错误啊!”
“犯什么错误?”邹建勇听的一愣。
张博道,“别装傻充愣了,你看看,你从进了实验室到现在就一直很不对劲,也不知道是在笑什么。”
“就说你还不大,也快四十的人了……”
“什么跟什么!”
邹建勇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了,他左右看了看,想想凑过去说道,“张博,我和你说个事,你可不能说出去。”
“什么?”
“我们的研究有成果了,张明浩的团队研发出一种铝基高温超导材料,论文已经确定在《自然》杂志发表,应该就是下一期,半个月以后。”
“——?”
张博顿时惊的张大了嘴,他一时间都不知该做出什么反应。
“所以啊,从现在开始,每一次实验都要详细记录,数据很重要、实验过程也很重要。”
“等他们的论文一发,我们的实验也能发论文了,这是推动研究的实验,怎么也能发个二区吧?”
等邹建勇说完,张博顿时反应过来,赶紧跟着点头,“对、对!”
“好好做实验,详细记录!”
“可别说出去?等论文正式发表再说!”
“对、对,放心吧,我谁也不说,我嘴很严!”
过不多久,彭金泉也来到了实验室。
他是溜达着过来看看。
当进入实验室,见到邹建勇、张博以后,他就感觉有点儿不对劲,但具体哪里不对劲也想不出来。
他凑过去问道,“建勇,你们的实验怎么样?今天好像很忙啊?”
邹建勇赶忙说道,“彭教授,我们还是做之前的实验,主要是测定镧镍氧327表层,因为需要精细数据,比较麻烦。”
他对彭金泉非常尊敬。
之前就跟着彭金泉做研究,升了研究员以后出来单独带队做项目,彭金泉还帮忙介绍和张明浩团队进行合作。
邹建勇想想心里满是感激,看向彭金泉的眼神都变得有些崇敬色彩。
彭金泉被看的莫名其妙,他问道,“有什么好事?看你好像很高兴。”
他说完又看向张博,发现张博似乎也很高兴。
邹建勇摇头,说道,“彭主任,暂时还不能说,不过谢谢您,太谢谢您了。”
“——?”
彭金泉愣了愣,更是感觉莫名其妙的,他问了句,“是研究上的事情吗?”
“对!”
邹建勇用力点头,还是道,“但是,暂时不能说,过一阵子您就知道了。”
彭金泉盯着邹建勇看了好半天,最后好笑的说道,“研究上的事情?”
“你们只是做测定实验,不会有什么进展,是张明浩团队?”
他说着小声嘟囔一句,“不会是张明浩团队研究出铝基高温超导材料了吧?”
彭金泉说完都笑了出来,最后不在意的转身走了。
他没注意到的是,身后的邹建勇和张博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张博惊叹道,“彭主任竟然猜到了?”
“不愧是彭主任!”
邹建勇赞同道,“我早就说过了,彭主任的水平非常高,我跟着他学了很多东西。”
“而且,彭主任为人特别好,还帮我们介绍和张明浩团队合作……”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
……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张明浩一直都待在理论研究办公室,和杜伟三人一起进行了理论的完善工作。
现在的理论并不完善,确定性的内容依旧比较少。
他们的研究是‘铝元素和铝氧共价键对张氏现象或高温超导的促进作用’。
如果做个数值的比喻,理论总计有100,确定的内容就只有其中的十分之一,也就是10点,其他还有很多区域需要补足。
之所以能计算出一种铝基高温超导材料,是因为上一个材料的分子式很巧合的满足了所有正确特性需求。
想要再进行其他的计算分析,就需要更多数据支持,让理论进一步的完善。
好在实验方向明确,也能一直提供数据支持。
电磁实验室方面,镍/三氧化二铝的薄层精细化是关键。
下一步还要做特殊镍/三氧化二铝薄层材料测定,材料是镍含量渐进降低的薄层材料,可以加电场制造出张氏现象。
在张氏现象进行过程中进行测定,就能得到更多非常关键的数据。
这个实验需要充分准备,同时也是应用电磁学实验室,所能支持的最高精度研究了。
邹建勇团队那边也一直有数据传过来。
两边的实验数据放在一起就能进行分析研究,也让理论一点点完善起来。
在研究过程中,杜伟、赵林薇以及刘磊也做了很多工作。
因为是单方向的理论研究,他们知道该怎么去分析数据,知道哪些理论或数学内容对于完善理论是有作用的。
很快,又是半个月过去了。
这一天,研究有了大进展,张明浩和杜伟几人一起,把理论进一步完善,并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第二个铝基高温超导材料的分子式。
他们正高兴的时候,陈帅站在门口敲了敲门。
“陈老师,快进来!”张明浩赶忙喊了一声。
陈帅满脸带笑的走进来,兴奋道,“我都有些坐不住,今天《自然》期刊就要发布,实在太期待了。”
“你们还真行,还能坚持工作!”
张明浩笑道,“我们也是因为研究到了关键的地方。”
陈帅点了点头,他也没有在意,而是说道,“我刚才在办公室里和学生聊了聊,脑子里突然有个想法,就过来和你说一下。”
“我对你们的研究也有了解,铝元素和铝氧共价键的促进作用,对吧?”
“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把研究出的理论都填充进去,这样一来,就理清了铝元素和铝氧共价键促进形成高温超导机制的整体规律。”
张明浩跟着仔细想了一下,他点了点头,评价道,“陈老师,你的想法很好,但建立模型需要足够多的数据,并找到确定的规律。”
“我们还需要很多研究才能支持建立这样的模型。”
“另外,还有个难点是,符合规律的分子式计算很复杂,也就代表所塑造的理论模型表达上会非常复杂。”
陈帅理解的点了点头,他只是有想法过来说一下。
理论研究和计算物理不是一个方向,他就想着结合在一起也许能有不错的效果。
“对了。”
张明浩又说道,“有个好消息。陈老师,我们计算出一个新的分子式,可能会是高温超导材料。”
陈帅听了顿时兴奋道,“那就赶紧做验证!”
“这次有几成把握?”
“八成吧,没有上次高,只是大部分符合,因为理论还缺失了一部分。”
陈帅觉得八成已经很高了,他立刻转身要出门,想把消息分享给朱炳坤、薛坤,刚走到门口忽然停住,回头问道,“你们做计算分析用了多久?”
张明浩想了一下,说了个时间,“半个小时左右吧。”
“多久?”
“半个小时?”
陈帅愣了好半天,反问道,“你管这叫计算很复杂?”
“呃~~~”
张明浩犹豫了一下,他略微组织下语言,开口道,“可能对我来说不复杂,但对一般人,非常复杂……”
陈帅瞪着眼试着去理解,忽然想到了超材料大会上,张明浩只花了20分钟,就对方永生团队塑造的‘奇异色点方程’进行了求解。
那可是非常复杂的方程组,只花了二十分钟,根本就不可想象。
他又看向了杜伟,杜伟很用力的点头。
这下懂了!
计算分析确定非常复杂!
好消息是,张明浩还能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待计算分析难度,而不是站在天才的角度说,“计算很简单!”
“半小时就解决了!”
“很轻松!”
“你们都是成年人了,连这个都理解不了?!!”
……
新的分子式,要制造合成新的材料。
南华科技大学的杨春雨教授团队又收到了‘新订单’。
杨春雨并不知道铝基高温超导材料的消息,他甚至做出了反向判断。
因为对方要求制造薄膜材料,他以为块状材料什么都没有检测到。
这才正常。
铝基高温超导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钡铝氧材料薄膜制备设计上,也算是一项不错的研究,杨春雨打起精神和团队其他人一起完成了设计,薄膜材料已经在制备过程中。
现在又收到了一个新的分子式,杨春雨仔细看了看,发现和上一次的分子式差别很大,同样的元素只有铝、氧两个。
“根本不是同一系的材料,可能是放弃了吧?或者是多研究几种,也许就能找到了?”
他想着直摇头,“虽然超导材料研究就是这样,但去专门写分子式再进行制备,再去做检测……”
“成本太高了吧!”
杨春雨感叹着,双方的合作是对方支付费用,他也没有多要钱。
人力、设备、材料加在一起,上一个材料只算了五万块的费用,真就是成本价了。
但薄膜材料,最低要二十万起,毕竟是一种新的设计研究,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制备。
现在又是一种新材料,而且分子组成更加复杂。
“这样下去,多少经费都不够造啊!”
“简直就是烧钱……”
当然,对于他和他的团队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制备合成材料的过程,本来就是一项研究。
杨春雨边思索着,手里拿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钡铝氧材料上下抛了几次,然后一下扔到了废材框里。
这是上次制造剩下的材料,已经确定没用了。
他们要制备钡铝氧的薄层材料,又多了一种复杂分子的新材料,原来剩下的材料就可以扔掉了。
这时候,有个研究员忽然冲了进来,嘴里还大声喊着,“杨教授!”
“大消息!大消息!”
“什么!”杨春雨顿时看了过去。
对方气喘吁吁的站定,随后满是惊叹的开口道,“《自然》期刊,上面发了一篇张明浩团队的论文!”
“论文是说,他们团队发现了一种铝基高温超导材料,称作是‘特殊钡铝氧材’。”
“如果不出意外,就是上次造的块状材料!”
杨春雨站在原地半张着嘴,脑子都空了。
过了好半天,他猛地一跺脚,指着指着废材框,高喊道,“快!帮忙!一起找找!”
“我刚才把最后一小块料子扔了!”
“赶紧找!”
“这可是铝基高温超导材料……”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57/1111101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