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
这就是有师父指点的重要性。王老所授的这些知识,别说现在,就算孙红心将来上了大学,也未必能学到——这些本就不是普通医学生该接触的内容。
这并非敝帚自珍,而是因为有些知识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也正因孙红心已有十多年的功底,王老才愿意倾囊相授。
中午,孙红心随王老在医院食堂用餐。他刚要掏钱,就被王老一巴掌推开,还顺带调侃他:“你那点钱留着买糖吃吧,以后中午都跟我在这儿吃。”
孙红心自然不会客气。师父愿意掏钱正好,他自己的钱还得留着向阎埠贵买小鱼。如今不能在家看病,断了收入来源,但小鱼仍要继续收,钱得省着用。
再说,他师父绝对是个有钱人——身为三级卫生员,在医院坐诊月薪就有二百三十多元;同时还是中医学院校长,属于教授级别,月薪三百多。两项加起来月入超过五百,请他吃顿午饭,根本吃不穷这小老头。
所以孙红心觉得,自己不仅不该客气,还得挑好的吃:有荤菜就专打荤菜,主食只选白面馒头。
至于窝窝头?那是什么?不认识。
王老对徒弟这副不客气的态度毫不在意,反而笑呵呵的。白捡个基本功如此扎实的徒弟,省了他多少心力?既然如此,请他吃点喝点又算什么?理所应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师徒二人简直是绝配。
吃饭时,王老还没忘关心徒弟:“对了红心,昨天去你家,怎么感觉屋里一点烟火气都没有?”
孙红心边吃边说:“我姐出嫁后家里就剩我一个,平时晚饭去姐夫家吃,姐夫的妈妈还会给我准备第二天早饭,我吃完带走去邻居家,一般早饭午饭都在邻居家解决。师傅您放心,姐夫和姐夫的妈妈对我特别好,他们想让我搬去同住,是我嫌挤。不过姐夫的妈妈说了,她会想办法换房搬到我附近照顾我。”
王老听完徒弟的话,才知道自己先前想多了,看来昨天看到的姐弟感情确实不假,便笑道:“这么说来你小子过得还挺自在,一个人住,家里倒是收拾得挺干净。”
这话说得孙红心有些不好意思,他正低头吃东西,王老也没看见他脸红。“嘿嘿,师傅您可高看我了,家务活我一样都不会。家里都是我姐和邻居大姨帮忙收拾的。我姐在街道办上班,离得近。邻居大姨以前身体不好,是我帮她调理好的,她儿子又是我同学,她就把我当亲儿子看待。再说我一个人住,也乱不到哪儿去。”
孙红心说这些时十分坦然,仿佛天生就该被人照顾——这倒不怪他,两辈子他都没机会学做家务。上辈子是独生子,父母生他晚,格外宠爱,家境也好,轮不到他动手。这辈子虽然生在艰苦年代,奶奶和姐姐却比前世父母更疼他,特别是他开始看书后,家里连扫帚都不让他碰,只让他专心读书。总结这两辈子,孙红心只能想到两个字:命好。
吃饱后,孙红心随王老回到诊室。王老中午要休息,上午一边看病一边 ** 弟,比平时累得多。孙红心便打算先离开:“师傅,晚上要去您家,我姐他们不知道地址。要不我先回去?等您下班时,我和姐姐他们再过来接您?”
王老觉得有理,虽然想多 ** 弟,但也不急于这半天,相比起来,晚上的正式拜师显然更重要:“好,记得一定要把亲人都叫上。”
“师傅放心,那您休息,我先走了。”见师傅挥手,孙红心退出诊室,轻轻带上门。他没回自己家,而是先去了李军家接宋桂蓉。
宋桂蓉正和邻居坐在楼下空地上聊天,大中午的,天这么热,孙红心可不会在外面这样闲聊。
“大姨。”孙红心停好自行车,喊了一声。
宋桂蓉扭头看见他,一脸意外:“红心?你不是跟你师傅去医院学习了吗?”
“上午学完了,晚上要去师傅家,咱们不知道地址,我就想先和您碰头,到时候一起去医院和师傅汇合,再跟他走。”孙红心解释道。
“行,听你的。”宋桂蓉一口答应。她向来没什么主见,家里拿主意的常常是这个小儿子。
孙红心帮宋桂蓉把凳子搬上楼,然后骑车载她回家。进院时,正好遇上钓鱼回来的阎埠贵。昨天的鱼钱还没结,那两个桶大概是阎埠贵让张航从家里拿出来的。
“三大爷,钱晚上回来一块儿算。”孙红心抢先开口,顺便悄悄使了个眼色,示意阎埠贵别多话。
阎埠贵何等精明,立刻会意,何况孙红心不是一个人回来的。“没事,这位是?”
“这是我大姨,我姐的婆婆。大姨,这是院里的三大爷,在小学当老师。”孙红心见阎埠贵领会得快,心里觉得好笑。要说这院里真精明的,也就数阎埠贵了。
宋桂蓉没上过学,但对读书人很尊敬,一听是老师,连忙问好:“阎老师,您好您好。”
“老嫂子,你也好啊。”阎埠贵心里清楚,自己这点学问在孙红心面前根本不算什么。院里有些中学生的功课他都辅导不了,孙红心却轻轻松松。
“阎老师,红心一个人住这,麻烦您多关照。”宋桂蓉一心惦记着小儿子,还想替他跟邻居处好关系。
她哪知道,孙红心在这院里早已不是需要被照顾的角色。自打那次全院大会之后,易中海那拨人几乎不再露面,如今院里说话管用的,就是孙红心。
阎埠贵听得有点尴尬,让他照顾孙红心?这话可接不住。但他还是点头应道:“老嫂子放心,红心有事说一声就行。”
“谢谢,谢谢您。”
孙红心听不下去了,轻轻拉了下宋桂蓉:“大姨,咱们先回吧,您歇会儿,我还得去通知姐姐和姐夫。三大爷,晚上再聊。”
“好,老嫂子快去歇着,天儿太热了。”阎埠贵松了口气,他真怕宋桂蓉再说出什么让他难接的话,尤其是在孙红心面前。
孙红心带着宋桂蓉回到家中安顿好,又匆忙赶往张家找张丽帮忙接待大姨。
他一反常态地闯进张家喊着:“张姨,张姨!”
张丽放下针线活应声:“在呢,什么事这么着急?”
“航子去哪了?”孙红心张望着问。
“整天不见人影。对了,你不是陪老师去医院了吗?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张丽关切地问。
“这事您还是亲自问我大姨吧,她正在我家等着呢。我还得去姐姐姐夫单位一趟。”孙红心不想重复解释。
张丽轻轻拍了拍他的额头:“怎么不早说。”两人便一同出了门。
有张丽在孙红心就放心了。虽然张丽和宋桂蓉见面次数不多,但感情比院里其他邻居都要亲近,年纪相仿的两人很聊得来。
安排妥当后,孙红心骑着自行车出门了。
他准备先去孙燕的单位。
近来孙红心堪称南锣鼓巷的热搜榜首。原本就是街坊邻居口中的“别人家孩子”,经历了几件事后,人气更是达到巅峰。
首先是和贾家断绝往来这件事,让贾家本就不佳的名声雪上加霜。事情过去大半个月,仍有人对贾家指指点点。
第二件事是他在全院大会上与易中海的辩论。这位七级钳工向来是南锣鼓巷的道德楷模,走到哪里都受人敬重。
但全院大会之后,半数街坊看清了易中海伪善的真面目。街道办也做了记录,若再发生类似事件,他一大爷的位置恐怕不保。
这也在情理之中。四合院大爷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建国初期主要负责留意可疑人员。随着敌特逐渐肃清,这个职责任务转变为调解邻里纠纷。
这本是好事,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算是一种荣誉,确实能帮街道办处理琐事。
可惜出现了像易中海这样滥用职权的人。上次全院大会名义上是为困难户募捐,但贾家根本不符合贫困标准,哪有接受捐助的资格?
再加上易中海与贾东旭的师徒关系,这已不仅是假公济私,简直就是明抢。稍有判断力的人都能看穿,而易中海竟连避嫌都不懂。
捐款活动最终被孙红心阻止,但造成的影响却十分糟糕,街道办的王主任至今仍感到十分头疼。
这件事反映出四合院“大爷”欺压群众的现象恐怕不止一两家,而是普遍存在,这完全违背了街道设立“四合院大爷”的初衷。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而孙红心却因此一举成名,让这个平均学历不到初中的年代,第一次直观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原来事情可以这样讲道理。
第三件事,就是孙红心拜师中医学院院长。
这事本不会传得太广,但高婶全程目睹,媒人的嘴大家也都懂。经过她一番渲染,再加上口口相传,最后竟演变成“孙红心能治不孕不育”。
这也正是孙红心毫不犹豫答应师父,跟随去医院学习的原因。他太清楚谣言的可怕了,担心更多不孕不育的患者找上门,所以干脆跟着师父躲到医院。即便真有人来,有师父在身边,他也不慌。
此后,孙红心也不打算继续在家给人看病了。他接下来的重心将放在两件事上:一是跟随师父学习,二是发展自己的空间。
两世为人,他明白人的精力终究有限。他的金手指并没有赋予他超常的体力和精力,之所以表现突出,靠的是前世的见识和这一世的勤奋。
话说回来,等孙红心骑车到街道办,简直像捅了马蜂窝。从门卫大爷开始,一路遇到的人都拉着他聊几句。从家骑车过来不过十分钟,但从街道办大门走到姐姐办公室,竟花了半小时。
这些都是姐姐的同事,孙红心只能笑脸相迎,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走进孙燕办公室,他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她的茶缸找水喝。
“你这是去哪儿了?渴成这样?”孙燕看着弟弟灌下大半缸水,一脸惊讶。那搪瓷缸可不小,装酒能装两斤。
“别提了,我早就到了,可街道办的叔叔阿姨太热情,一个个拉着我说话,讲得我口干舌燥。”半缸水下肚,孙红心才缓过来,撩起衣角擦了擦嘴。
孙燕一听就明白了原因,又是好笑又有点自豪,“你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51/4210274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